体育媒体该如何自处?

媒体该如何自处?客观面对这场失败的媒体,不能不顾及公众情绪,大家“一起扛”。只是“扛”的是什么?

2015-01-28 10:10 来源:新浪体育专栏 作者:颜强 0 46856


两周时间,中国国家队经历了一段小小的新生。


“我太久看球没那么紧张激动了……”,一位媒体同行在和澳大利亚的四分之一决赛前如是说。这样心态的同行不少,即便是从事体育传媒行业多年,见证了太多中国足球折堕和失败,三场亚洲杯小组赛之后,久未有过的期待,又一次袭扰着这些应该最客观、也可能有着强烈犬儒式愤世嫉俗的人群。


媒体是一个奇怪的行业。有着强烈物质欲望驱动的人,在这个行业里,很容易被异化,或者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因为媒体从业者很难获得足够高的物质回报。然而只要从事过媒体行业的人,观察力和眼界,多少会有些出众处。这个群落当中,最不罕见的就是社会意识强烈的批评者,社会批评似乎变成了一种媒体本能。


我想这可能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士大夫文化的沿袭,哪怕传统思维哲学被阉割了几十年,一些思维惯性影响到的社会行为,还是处处可见的,在媒体群落当中。


体育媒体,应该是在社交媒体氛围、一度公知比比皆是的时代中,不太起眼的分群。体育一点都不重要,无关国计民生,不像时政、财经那样,直接反应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也不像娱乐时尚、科技文化,或者五颜六色百无禁忌,或者前卫高端、白雪阳春。可是体育新闻极其重要,对于门户网站这一种二十一世纪中国独有的新闻载体,很长时间,体育都是高流量源泉。在社交媒体嬗变阶段,体育资讯又是社交发动机,覆盖人群和传播率,首屈一指。



因为体育的不重要,反倒凸显其重要——体育赛事能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情绪。中国队主场输给泰国非国家队,一个社会跟着犯恶心。


而三场亚洲杯小组赛全胜,特别是第二场对乌兹别克斯坦的下半场,这支年轻的国家队,在佩兰指挥下,朝气十足,锐意进攻,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国家队表现。此前高洪波的国家队,有过东亚四国赛中完胜韩国的表现,但在国际大赛上,这样的表现,十年一见。


事实上,幸运打败沙特之后,媒体语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国家队出征澳大利亚之前,央视体育频道参与直播的出征仪式,未必太讨巧,因为形式并不是特别新颖,国家队此前备战的安排和表现,都没能赢得媒体太多褒奖。一场热身赛被安排在郴州进行,更让随队采访的很多媒体感觉不解。开赛前有了耐克取代阿迪达斯赞助中国之队的“冲喜”,媒体传递的也都是基于商业赞助数额方面的消息。



中国没有最好的国家队,却可能有着最好的球迷。中国球迷对国家队的渴求,早已不是出线和胜利,只要能拼敢博,不丢人就是好样的。连胜之后,社交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胜了一起狂”,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话。


这样的表达方式,主流媒体不太可能掌握,虽然《人民日报》早就开始“给力”了。从媒体伦理哲学看,媒体和大众情绪表达,是需要有一些区隔的,这种距离感,恰恰和媒体人群的“冷”情绪吻合。可是在这一次中国队亚洲杯之旅过程中,媒体情绪完全被社交媒体上传递出来的大众情绪所绑架,甚至一些主流媒体早就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央视体育频道前方和后方的演播室语境,就有些奇异。前方条件艰苦,演播室战术板只能找些粘性都有问题的图标,权当战术棋子。后方演播室,则是俊男美女搭配,图谋悦眼。前方报道,大度稳重,专业深入。后方则时常被社交媒体热词主宰。


这样的媒体语境矛盾,无处不在,事实上,所有媒体都已经无法区隔开和社交媒体的距离,所以大家都是“胜了一起狂”。被澳大利亚淘汰之后,考验开始了。


球迷的口号是“输了一起扛”。事实上输了之后,球迷是不可能和那些征战得精疲力竭的国脚们“一起扛”的,大家各回各家,收拾心情而已。口号的意义,是在营造一种集体生活氛围,在精神上支持中国足球。


媒体该如何自处?客观面对这场失败的媒体,不能不顾及公众情绪,大家“一起扛”。只是“扛”的是什么?媒体和球迷本有区分,但社交媒体的洪流,将各种疆界,冲洗得一干二净。如果要“一起扛”,更要面对事实去寻找解决和提升方案,而不仅仅是情绪发泄。社交媒体、或者严苛地说,社交工具,在帮助大众发泄情绪,媒体自身呢?


所幸体育不重要,足球不重要。情绪洪流冲走,万事万物依旧。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