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还是需要办赛门槛的

海口马拉松在1月11日起跑后,引来相当大的吐槽和质疑。市民纷纷吐槽严重影响交通,造成“瘫痪式的严重交通拥堵”。

2015-01-12 13:12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 0 65322


虽然主办方一再声称,海口马拉松是海口“史上最大的马拉松”,而且“万众瞩目”,但没想到,在1月11日起跑后,引来相当大的吐槽和质疑。市民纷纷吐槽严重影响交通,造成“瘫痪式的严重交通拥堵”。接着,《海南日报》官方微信上“补刀”:为了面子好看,就一定要放在主干道上吗?


马拉松拥堵成“幸福的烦恼”


一万多人参赛,就已让城市“跑不动”了,以后规模更大点,作为“城市名片”的马拉松还能轻快地跑吗?当交通管制成为马拉松的“标配”,跑马拉松带来的暂时性拥堵成了“幸福的烦恼”。怎么破?


相比厦门马拉松而言,海口马拉松只能是个有影响力的“业余赛事”,在专业性上还差很远。厦门马拉松的专业性,体现在中国田径协会(CAA)的赛道、赛事、评级认证,国际田径联合会(IFFA)和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AIMS)的评级。这三者,海口马拉松一项都没。


表面看,在专业性的体现上,似乎只是一个“级别”的认证而已,然而,需要这三者认可,就得有精心的竞赛组织、贴心的选手服务、立体的宣传模式、较高的完赛率以及广泛的民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等,可以说,软件、硬件都有极高的要求。看看国内高水准的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等,在这些方面越来越专业化。


群众体育尚需群众支持


与不满赛事“添堵”针锋相对,一些认为马拉松赛造成的短时间交通拥堵是赛事举办城市应付的成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SOHU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通过微博表示,马拉松比赛是全城市、全社会的事,没有哪个城市举办马拉松不封路。而且企业只是赞助商,媒体的报道太过狭隘。


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城市在举办马拉松时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已是惯例,比赛确实对海口市的城市交通造成一定影响,不过远没有网络和媒体所说的“瘫痪”那么严重。


“我们不回避这次赛事暴露出的问题,以后会在确保活动安全的情况下,更细致更充分地考虑到更多市民的感受和需求,把工作做得更好。”这位负责人表示。


马拉松需要适度的办赛门槛


连不断加码的赛事审批都无法阻挡马拉松办赛热的澎湃激情,在赛事审批放开之后还不火得一塌糊涂?这样的臆断更多体现的是持续升温的乐观情绪,却未必与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近年兴起的马拉松办赛热和一些地方政府看重马拉松赛的推介城市、拉动旅游等直接相关,有些迫不及待的办赛行为也难免会与政绩冲动发生关联,一心指望这样的办赛主体持续拉动马拉松热升温,既不科学、也不靠谱。


即便马拉松赛越办越多,也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成长”的烦恼。以往的赛事审批固然有抑制民间活力的嫌疑,但适度的办赛门槛对于马拉松赛来说还是必要的。更何况,对于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来说,专业的赛事运营队伍是有限的,专业的参赛选手队伍是捉襟见肘的,业余高水平爱好者队伍同样是有限的。可以想见,在办赛资源并不充裕的大背景下,赛事办得越多就会越充分地稀释有限的办赛资源,使得很多赛事的品质难以得到基本保障,这样一种不健康的马拉松办赛氛围最终会给“成长”中的国内马拉松赛事带来持续困扰。


时尚不该成为马拉松运动的标签


经常见到身边的同事、朋友不经意间就成了马拉松“发烧友”,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保持一分清醒:时尚不该成为马拉松运动的标签,马拉松运动的红火一定要靠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爱好者共同拉动。只有当马拉松运动的参与者只是自得其乐而不是将参赛当成炫耀的资本、马拉松运动的观赏者只是陶醉其中而不是今天点赞明天抱怨、马拉松运动的组织者只是真诚服务而不是将诸多功利念头附着于赛事之上时,马拉松运动才算完成了最基本的入门。在此基础上,也才能谈及赛事是多还是少,赛事的组织与运营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然,片面地将国内马拉松赛的数量与欧美、日韩的马拉松办赛数量简单类比,并无实际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人跑马拉松、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愿意承办马拉松,这都是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频共振的好事。但赛事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将涌动的马拉松办赛、参赛热潮转化为办赛的品质、参赛的享受,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禹唐体育综合编辑。

人民日报原标题:人民日报:给发烧的马拉松降降温

中国青年报原标题:5万亿元体育产业蛋糕能否吃到嘴

新华网原标题:新华社挺海口马拉松 群众体育尚需更多群众支持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