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弹丸之地的体育梦想

明天就是澳门回归祖国的15周年纪念日了。这15年中,作为一个只有44平方公里土地,6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在体育事业上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2014-12-19 18:28 来源:新华网 0 122942

澳门地标  “大三巴牌”


每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人们会看到中国澳门体育代表团在区旗的带领下走过主席台。澳门团往往人数不多,与大部分参赛队无法等量齐观,但这并不妨碍澳门运动员面带微笑向观众挥手致意,自豪展示澳门体育的点滴进步。


回归15年,澳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人口仅63万的小城走出了一条体育的康庄大道,是“澳人治澳”成功实践的又一体现。


“回归15年来,特区政府坚持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轨并行之路,在各单项体育总会、民间团体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特区的体育事业得以稳步发展。”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下属体育发展局局长戴祖义自豪地对新华社记者说。


社团扛大旗全民参与

让体育回归本源、推动更多市民参与日常锻炼以实现全社会强身健体,是特区政府体育工作中一个最朴素的理念,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澳门是个社团社会,五花八门、不计其数的社团是当地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一些社会团体多年来已积累了庞大的群众基础,一呼百应。据了解,如今全澳门仅在体育领域就拥有多达57家体育总会及超过800家小规模体育协会,他们成为特区政府推动全民健身所依靠的一股重要力量。


据戴祖义介绍,体育发展局于2010年起与当地3家最具群众基础的社团——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以及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展开合作,为市民创造尽可能多的体育锻炼机会,成效显著。


12月14日是星期天,由当地一家报纸主办的群众徒步活动轻松召集到近4万人参加,徒步队伍绵延数公里。30岁的何志豪手持“澳门业余体育会”的大旗走在队伍中,他说,会员们在周末集体参加这类活动是很常见的事。据何志豪介绍,他所在的体育协会常年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此外还有华南特色浓郁的武术和舞狮可以参加,“我们的拳击和散打队还经常跑到香港去打友谊比赛。”


在澳门,各种官方和民间自发举办的群众体育赛事一年四季轮番举行,常规体育项目自不待言,赛龙舟、舞狮等带有地方文化印迹的赛事也有极高的参与度。戴祖义介绍,特区政府已先后加入多个国际群众体育组织,并将世界步行日“欢乐跑”“行山乐”等赛事引入澳门并形成定期机制。


特区政府为推广群众体育还想了很多点子,比如推行“运动易”积分奖励计划,将市民的锻炼时间换算成运动积分,可拿来换取运动装备等小礼品,这一招成功吸引了不少市民加入。


现在无论在清晨还是黄昏、在街心花园或是海滨小道,时常能见到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少年们来到广场中央围成一圈,在前卫音乐的伴奏下展示街舞;不远处,老人们做出整齐划一的太极拳动作;街角灯光球场里,青年人正分成两队,为争夺脚下的足球挥汗如雨……


小城办大赛一举多得

2005年,在国际体育界一直默默无闻的澳门突然一鸣惊人,当地历史上承办的首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第四届东亚运动会获得圆满成功。紧接着在2006年和2007年,第一届葡语系运动会和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又在澳门接连成功举办,赛事组织得到各方交口称赞。


金碧辉煌的葡京酒店


回顾那些年接二连三的“壮举”,戴祖义认为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连续三个运动会落户澳门,极大提升了澳门的国际形象,也是本地运动员展示训练成果、积累参赛经验的好机会。”


对于澳门的竞技体育事业而言,回归15年是投入不断加大、参赛成绩不断突破的15年。特区政府先后为武术、保龄球、空手道等6个项目开办了青少年体育训练学校以加强梯队建设,同时推出“精英运动员培训资助计划”和“退役精英运动员进修资助计划”,消除尖子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步的是竞赛成绩的提升。2005年东亚运动会上,澳门特区以东道主身份获得11金16银17铜的优异成绩;2010年广州亚运会,澳门历史性获得首枚亚运金牌;4年后在仁川亚运赛场,澳门代表团保持稳定水准,摘得3银4铜。


戴祖义说:“利用承办三大赛事的契机,澳门新建了多座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设施,让市民日常锻炼有了更多去处。”回归后至今,特区政府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奥林匹克游泳馆、塔石体育馆、南湾湖水上活动中心等9个全新场馆相继落成,体育设施总面积实现翻番。


当全球不少城市在为大型赛事落幕后场馆利用率问题伤脑筋时,澳门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特区政府将体育发展局管辖的所有体育设施组成“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将部分场地的部分时段以免费或象征性收费方式开放给市民使用,市民通过官网能了解到各场馆开放情况并进行网上预订。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各支专业、半专业集训队的日常训练,也最大限度照顾到市民需求,实现了场地有效利用以及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


戴祖义说,澳门的体育文化中有个叫做“自由波地”(即开放球场)的概念,早年城区内有不少空间供市民随时开展各种球类运动,但近来很多地块被用于商业开发,“自由波地”变得日益稀缺。于是特区政府因地制宜,将高架桥底部、住宅楼间的空地改造为新的体育用地。他说:“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体育锻炼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原标题:小城澳门的体育大实践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