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可以改变国家形象吗?
金牌体育一直引领社会前行,职业体育提供丰富的精神消费,而全民体育正在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体育或显或隐,在改变每个人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国家。
不同的时代,体育表现出不同的力量形态。2014年,无论是索契冬奥会还是仁川亚运会,中国人都不再心慌意乱地汲汲于金牌的数量。从容不迫是全新的中国气度。从“东亚病夫”的伤痛抽搐到身份焦虑下几十年的誓死拼搏,再到后北京奥运时代爱谁谁的气定神闲,中国体育的三记清晰印迹,三种不同的力量体现,亦是中华民族撰写身躯和灵魂双重史的过程。
2014年体坛风云人物候选名单上,最具历史感和力量多样性的,无疑是带领中国女排重返世界高峰的郎平,她的打球和执教生涯,个人风格的演变,对体育的理解,都模拟了上述中国体育乃至中国社会的巨变。
中国气度不仅来自体育人才培养的制度自信,也有赖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政治大国的全球定位,体育正在从民族国家之间力量角逐的前沿,悄然回归其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可以彻底娱乐化,竞技体育依然要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体育明星一直被视为民族的精神使者,所以被赋予了更强烈的道德感。公众会自觉根据体育明星的言行,来揣摩调整自己的形象。孙杨,这个中国体育当今男一号,连续两年因为无证驾驶和沾染禁药被取消候选人资格,天经地义。一个运动员,尤其是主要由国家培养的运动员,一旦行为失范,夺金机器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在喧嚣的花花世界里,依然需要坚定一个朴素的理念,明星不仅是一种荣耀,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责任意味着更严格的道德约束。
竞技体育的根本母题在突破,每一个碾碎纪录的强悍身体里,都藏着一个饥渴的灵魂。突破也盛产“最佳”。2014年中国体育三大突破引爆三波激荡:李娜拿下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二座大满贯单打奖杯、WTA排名高居第二;张虹在索契冬奥会上为中国首夺大道速滑金牌;中国国际象棋男队夺得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打破欧美国家的百年垄断。突破既得益于坚固的身份秩序的松动,也来自严酷的传统训练体制,多样性正构筑着中国体育的壮观景色。
职业体育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体育的力量,球队构筑起市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城市的精神符号,并造就了一批城市英雄,如马布里、埃尔克森等等。2014年职业联赛出现了“北京”现象,首钢夺得CBA联赛总冠军,国安则让秩序化的中超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并出人意料地夺得亚军。国安没有推倒恒大,但北京完胜广州,哪怕广州还有富力。当市民争先恐后地汇入“我的球队”的情景剧,一座城市便更有活力,更加昂扬。
不过,2014年最有力量的大事件,是国务院的一个红头“意见”。国家把基于个人身体和精神需求而迸发的全面健身热潮,以国家战略的形式推向了令人激动的新高潮。所有政策都已清晰表明,一个庞大的围绕全面健身的产业拉开了序幕,体育产业元年呼之欲出。
三大球、各种小球,马拉松、越野赛、铁人三项、探险,游泳、冲浪、帆船,滑雪、滑冰、轮滑、跑酷,越来越多的竞技项目,被全民攻占并成为主力军,陈盆滨(极限马拉松运动员)这样的平民英雄也应运而生。马拉松赛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深刻诠释了金牌体育和全民体育的关系。
金牌体育一直引领社会前行,职业体育提供丰富的精神消费,而全民体育正在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体育或显或隐,在改变每个人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国家。
原标题:体育足以改变国家形象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