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发展重视人的培养 文化很重要

换一种“玩法”,景象大变样。一个小小的农村小学足球之路,给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带来哪些启示?

2014-12-12 11:10 来源:人民日报 0 119461


北京市延庆县康庄小学,12月的寒风并没有挡住孩子们踢球的热情。大课间刚刚开始,偌大的操场上便“铺满”了踢球的学生。然而,仅仅在4年前,这里的校园足球还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尽管当时校园足球已在康庄小学开展了5年,但仅有一支十几人组成的校队,开展的目的也只是在市里的比赛中取得成绩。只有十几人的农村小学校队在市里的知名学校面前毫无优势可言,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康庄小学校园足球在当时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改变发生在2009年。在那一年,康庄小学的校园足球从那支屡战屡败的校队拓展到所有学生,不仅各年级每周都要上一节足球课,全校范围内的班级联赛也全盘拉开。康庄小学校长纪桂武认为,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校园足球回归学校的教育议程之中。“校园足球应该是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学校足球,是‘大教育’。”改变之后,足球从“被动踢”成了“主动玩”。如今康庄小学每个年级都有男、女各一支校队,在全市的比赛中,共5次夺得冠亚军。“指导理念的转变才是关键”,纪桂武认为。


换一种“玩法”,景象大变样。一个小小的农村小学足球之路,给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带来哪些启示?


破除迷思,回归足球规律


不久前,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在成都参加国际足联/中国足协会员协会秘书长培训班时谈到,中国足球人对足球规律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国家队在足球场上体现的水平还要低。话虽说得刺耳,未必不是实情。


足球是一个复合体,将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产业性等融合在一起。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年龄段接触足球,会偏重足球的不同属性。比如,青少年时期参与足球,强调的是教育性和娱乐性,职业联赛层面的足球则凸显竞技性和产业性。


认识到足球的多重属性,是把握足球规律的重要法门,也才能对足球发展的模式做出符合规律的设计。


这方面,中国足球走过的弯路实在不少。比如,曾严重影响青少年球员成长的假年龄问题,青少年比赛中以大打小,这不只是对足球规律的践踏,还是对公平竞赛精神的扭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球员,又怎能担起冲出亚洲的重任?


对足球规律认识的模糊与驳杂,散落在中国足球的各个层面。回首这些年,从国家队技战术风格,到青少年培养模式;从俱乐部运营环境,到草根赛事的引导培育,要么左右摇摆,要么“拍脑袋”决策,中国足球发展踯躅不前,与对足球基本规律认识的混沌有着直接关联。


前国脚赵达裕认为,中国足球急需解决的是区域性联赛体系。“比如,应该先把广州各个区的比赛搞好,让区里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比赛。同时,利用寒暑假举行一些全国性的比赛。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做好,谈其他又有什么意义?”


蔡振华引用国际足联讲师田岛幸三和人库里在培训班上都提到的一句话说,“中国足球发展要有中国的特色,而这也是足球发展的一种规律。所以我们在学习世界足球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地思考,什么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足球之路。”


不从把握足球发展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未来之路,不是南辕北辙,就是急功近利。这样的例子已经太多,让足球回归足球,需要在深刻认识足球规律的基础上构筑全新的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


世界杯冠军捧起一座大力神杯,奥运会足球冠军胸前挂起金牌,到了全运会上,足球比赛冠军按3枚金牌计入奖牌榜。希冀用“金牌杠杆”来刺激和调整地方体育部门开展足球的积极性,依然是在按金牌逻辑去推演足球发展的模式。不能说全无效果,但有谁会认为这是治本之策?


足球是什么?足球是一种体育竞技,足球是一种娱乐形式,足球是一种教育手段,足球还是一门很大的生意。足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是几枚金牌就能说清和衡量。


当人们意识到足球所承载的内容之庞杂,反思过往发展模式的弊病时,也是在对中国体育发展结构的再审视;另一方面,虽然校园足球已经大范围启动,也不意味着就能从原有的教育体系中生长出健康的足球。越是深入探索,越会发现足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新的理念、新的结构、新的模式、新的合力,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广州恒大足球学校校长刘江南认为,足球发展基本要点中,第一是重视人的培养,因为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国人的观念中,似乎踢足球就要当球星。在那些足球强国,95%的小孩都踢足球。“我们刚好相反,踢足球的是那些被认为‘学习不行调皮捣蛋’的孩子。”第二是强调文化对踢球的重要性。在欧洲,16岁以前的孩子不能脱离学习踢足球,而我们的早期专业化、集中化荒废了一大批人。第三,重视亲情,重视家庭教育。欧足联规定,1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到离开家50公里以外的地方训练,因为成长需要家庭的关怀。


这些理念,大概与我们观念中的足球培养大相径庭。这也是为什么足球与学业本可以相互促进,却在现实中相互掣肘。不从理念上解决这些影响足球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就很难从培养“人”的视野去构筑足球的系统工程。


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说:“不是赢得世界杯,而是让更多的孩子踢足球,让更多人来欣赏足球,这才是一个国家足协真正要做的事情。”


正因为将足球的功能窄化为只有金牌,足球越来越轻飘,越来越泄气。那些本该成为足球沃土的地方,只剩一片荒芜。而当按下中国足球的系统重启键之后,需要的仍然是耐心,而非对收获的渴盼。


放远目光,坐得住冷板凳


记者曾在韩国采访,恰逢洪明甫足球学校庆典。一大片足球场被划分为若干小场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在踢球,家长们则像野餐般带着垫子在旁边等待。韩国草根足球的这番景象,也许能印证他们雄踞亚洲前列的深层原因。强盛的足球当起于草根。只是,草根足球和“政绩足球”之间,隔着深深的鸿沟。


刘江南说,2004年那批国少队当时成绩不错,但现在怎么样了?除了极少的几个还在国家队、职业队,其他都没有踪影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当年拿了第一不见得是好事,跟踪中国足球多年的德籍教练克劳琛也说,不以输赢论英雄。刘江南认为,离开校园足球,要想振兴中国足球几近空谈。但目前要构筑起校园足球完善的系统,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足校成为一种过渡性的选择。上世纪90年代,足校曾兴盛一时,多达数千所,现在剩不下几十所。既重足球训练,又重文化课学习的新型足校也在探索之中。成效如何,唯有时间给出答案。刘江南说:“文化学习和足球训练矛盾难以克服,社会人和足球人的角色难以融合,足球训练理念落后不是把人培养好而是毁人。这3个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出路单一,因此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传统的足球学校。”反思足校“一窝蜂”,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成为考验中国足球再度出发的一道关卡。


始于1992年北京红山口会议的足球改革,在兜兜转转了20多年之后,感受的创痛远多于喜悦,积累的教训远大于收获。但是,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先行者,经历了扫赌反黑的风暴,又在筹划发展结构的深度变革,再一次成为体育改革的领头雁。这是足球的社会影响力使然,也寄托着大众悠悠不绝的期待。


虽然康庄小学的“一变就灵”未必适用于足球系统工程,但依然可以带来诸多启示。认清现实,尊重规律,注以恒心,中国足球之梦,当从每一个细节处的基石筑起。


原标题:恒大足校校长:足球发展重视人的培养 文化很重要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