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体育社交圈”如此风靡?基于津城“体育社交圈”调查

“体育社交圈”正在风靡全国。眼见这个“圈”的周长越发长起来,不禁要问:这个“圈”的魅力何在?

2014-12-06 09:55 来源:天津网 0 47374


朋友圈、QQ群、论坛……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社交圈越来越多。


相较那些偏爱网络圈子的“宅男”“宅女”,在津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结伴而行,从虚拟的线上,走到真实的线下,皆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体育运动。


跑步、骑行、健身操……在各种体育运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通过圈子结交朋友,丰富生活,“体育社交圈”正在风靡津城。眼见这个“圈”的周长越发长起来,不禁要问:这个“圈”的魅力何在?


调查1


“体育社交圈”什么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个圈子的成员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他们是如何结识,并逐步形成如此“规模”呢?


运动软件:帮你结识“同类人”


随着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参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市民越来越多,为人们日常运动增添乐趣的“运动软件”日渐流行。它借助动作感应、互联网地图、卫星定位等现代科技手段,不仅可以提供运动方式、记录运动历程,还结合社交软件,向朋友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


家住北辰区的女孩朱琳每天晚上在小区内跑步,前不久,她发现自己常用的跑步软件多了一个功能—邂逅。这项功能结合她跑步的轨迹,显示出沿途也在运动的“朋友”。“我们可能在跑同一个路线,但因时间不同擦肩而过,有软件辅助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确,很多运动软件都利用定位系统,开通“看看附近谁还在运动”的功能。天津Victory Running跑团队长董建告诉记者,跑团成立最初,就是依靠运动软件定位、搜索的功能:“根据地理位置坐标建立一个‘跑团’,周围的人可以搜索到并加入进来。”


互联网:提供便利沟通渠道


在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上,有关跑步、骑行等体育运动圈子的信息不知凡几。一些圈子内的活动通知、照片也多以这种方式传播,“网络的发表便捷、传播快速,更方便我们找到‘同类人’。我们的跑团里有很多新成员,都是通过我们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晒出的活动照片,直观地了解跑团的活动内容以及精神面貌,之后就较有兴致地加入进来了。”董建对记者说。


口口相传:一人快乐影响周边亲友


发达的网络并不是圈子唯一的扩展途径。圈子里的人,得到快乐,自然想把这种快乐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骑行爱好者、“80后”女孩陈迪向记者介绍,她所在的骑行队中,有好几位成员都是她“领进门”的:“骑了几次之后我自己感觉不错,就‘忽悠’我的一位同学、一位亲戚加入骑行队。本来她们只是碍于我的面子来参加,没想到,现在比我‘瘾’还大了!后来我同学又带了她的男朋友一起来参加。”


室外活动:自成免费“形象广告”


在城市的公园、广场、空地,一些室外体育运动圈子多是这些地方“亮丽风景线”。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上百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同一项运动,声势浩大,整齐划一,引人驻足。一些颇具规模的圈子,还拥有自己的统一服装、队旗等等,更显“高大上”。这种无形的招牌,也吸引了一些一直想运动又苦于找不到“组织”的人们。


在银河广场,晚上来这里跳广场舞、健身操的中老年团体不在少数。家住隆昌路的何女士常来这里遛弯,两年前退休的她看见广场上这么多同龄人成群结队健身,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何女士也“跃跃欲试”。现在,她已经成了所在团体的“元老”啦!


调查2


都有什么人参加?内容是嘛?


从只有两三人活动,到如今三百余成员,半年的时间,Victory Running跑团壮大速度惊人。队长董健向记者介绍:“目前跑团里成员年龄跨度很大,最长者有60多岁,最年轻的不到20岁,主要还是集中在30岁左右。大家的职业也不尽相同,办公室白领、上班族居多。”


调查发现,圈子所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五花八门”:基本不受器械限制的跑步、广场舞、健身操,还有一定程度需要某种设施工具的篮球、足球、羽毛球、踢毽、骑行、轮滑、空竹等。活动地点除专业运动场所之外,广场、公园、郊外、河流沿岸等地也是圈子集结的地方。


记者多次走访河西区银河广场,在这里,轮滑、滑板、羽毛球、广场舞、健身操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一应俱全。在最靠近友谊路的空场上有一支约千人的广场舞团队,队伍最前有几名“领舞”,队形整齐,令人叹为观止。在水上公园、长虹公园等环境优美的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见到很多市民参与跑步、健身。而骑行圈子多偏爱郊野公园等距离市区相对较远的地点。


调查3


三个故事诠释流行原因


故事1 组织跑团 收获健康 传递快乐


2014年5月7日晚间,在南开区长江道、咸阳路一带,三个小伙子身着运动服,奔跑在路边,挥洒汗水。这是至今已有三百余成员的“Victory Running跑团”的第一次活动。


“80后”小伙子董健是Victory Running炮团的队长、发起人。说起跑步的初衷,他坦诚地告诉记者,是为了减肥。“我当时比较胖,平时在办公室也没有机会运动,体检的时候发现各项指数都超标。于是我下定决心—跑步!减肥!”


2013年4月开始,董健到健身房借助跑步机减肥。当年12月,健身房因装修暂停营业了,可是跑步减肥的“大业”怎能半途而废?于是,董健尝试公路跑,并用运动软件寻找“跑友”,他在软件上建立了名叫“Victory Running”的跑团。直至今年5月,Victory Running才开始第一次活动。尽管只有三人参加,但董健还是非常满足:“我终于有一个伴儿了,不那么孤单了。”


朋友之间推荐、微博微信的推广,参与人数逐步增多。出于安全问题,活动地点转移到相对车辆少、灯光好、路面平、交通便利的南运河附近。跑团发展也是有条不紊,考勤、照相、活动路线规划都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前不久还设计了跑团的旗帜、手势。


眼见跑团越发规模化,董健的心情也越发高涨:“在这里我收获了友谊、自信、坚持,以前那个因为胖而自卑、被人嘲笑的我早已不见了,整个人都会积极向上。这种正能量,我一定要分享给更多人。”


故事2 互相激励 培养毅力 圆梦马拉松


用小米(化名)自己的话说,她的跑步经历是个“传奇”:有一次在家看电视,里面播放着平凡人跑马拉松的情节,小米随口就说了一句:“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跑!”就为这一句话,2013年5月,小米开始了自己的跑步“生涯”。


“最开始就在水上公园围着东湖跑。一圈都跑不下来,走下来都特别累。”不过,通过跑步认识的好朋友们,给了她坚持的动力。“跑步的人都很单纯,还很热情,虽然我们不认识,朋友间相互帮助的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今年10月19日,在北京小米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当初自己许过的愿、吹过的牛,终于要实现了!”小米的心里默念。不过,就像面临一场大考,小米也有点蒙,除了“跑”,什么都不清楚。没想到,一个好朋友愿意全程担任小米的“私人兔子”:“其实就是私人指导、领航员。因为马拉松不同于平常的跑步,节奏快慢都很重要。他会控制快慢节奏,我只要跟着他跑,就会在一定时间内完赛。”


历时5个半小时,一直在努力的小米终于冲过了终点线!这时,小米才发现,虽然自己是同跑团参赛者中最慢的一个,但在终点的那一端,几张熟悉的面孔,充满喜悦地挥手、挑大拇指,除了冲终点线的激动,小米又多了一份感动,“那个画面,我只要回想起来就特别的激动。”


故事3 志趣相同 因跑结缘 告别单身


天津女孩儿马小辫儿(化名)是个跑步爱好者。一直在操场“刷圈儿”的她,看着别人成群结队地运动,也耐不住“孤军奋战”,通过跑步软件搜索到一个跑团并加入其中。


在小马加入的跑团里,还有个叫杨正气(化名)的小伙子。第一次活动时,小马没有太注意小杨,几次跑团活动和微信群里的聊天后,小马渐渐被小杨吸引了:“他跑步时扎个小辫子,还挺帅的。平时也会关心我一下,提醒我多喝点水啊、跑之前充分热身啊什么的。没想到爱运动的男生也有细心体贴的一面。”


与此同时,小杨也默默关注着活泼开朗的小马。小杨经常在小马发布的微博下面评论,跑团的朋友们都觉得他俩关系不一般。今年10月份,小马从北京参加马拉松回来,大家一起吃饭,在送小马回家的路上,小杨终于鼓起勇气向小马表白。“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一直也挺喜欢他的。”回忆起这段经历,小马依然甜蜜地咯咯笑。


小马坦诚地对记者说,她完全没有想到,会通过跑团遇见自己心仪的人。“一开始加入跑团只是想加入集体,摆脱孤单。虽然发现跑团中男生比较多,但也没有刻意想在这里找到恋情。不过后来想想,两个人志趣相同、三观相同,而且跑团活动频繁,接触时间长了,自然容易产生感情。”


二人相约,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见证两个人的感情:携手完成明年1月的厦门马拉松!


专家观点


天津体育学院副教授、体育社会学专家邵雪梅:


“体育社交圈”有四个形成原因


“体育社交圈”近来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这种圈子的数量不断增多。以前,类似的圈子基本是一些原本就相互认识的人,比如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而现在,通常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自愿集合在一起进行健身、交流。


在社会学里这种体育社交圈被称为“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的形成有它自身的原因:


一是人们日益重视生活质量,任何高质量的生活品质都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为基础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越来越关注健身。


二是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需要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而在体育社交圈这种“趣缘群体”里人们相互之间没有名和利的利益冲突,有的只是共同的志趣爱好,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言,体育社交圈显然要轻松得多。


三是通讯联络工具的现代化,尤其是网络的兴起,使人们的虚拟生存空间不断扩大,心态也更为开放,社交范围不断扩大。


四是我国社会的转型,一些初级群体关系日渐松懈和弱化,比如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表明以感情色彩为重要特征的家庭这一初级群体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又如城市邻里关系的淡漠,使“邻居”这种初级群体成了纯粹地理上的概念……这些初级群体关系的松懈和弱化使人们的情感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


这种体育社交圈作为我国大众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重要的功能,对个人而言,可以满足人们多种需求,比如说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丰富业余生活的需求、健身的需求等等;对社会而言,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我觉得,由于现代通讯联络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今后这种体育社交圈还会不断地增多。


天津市良友心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翟惠霞:


参加类似团体可以释放压力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这种既有目标、又没有目标的松散性团体,我觉得从心理角度来讲,参加类似团体,可以释放压力,也是一种对紧密人际关系的暂时性逃离。上班的年轻人,工作环境多是在封闭式的写字楼,一定程度上造成物理环境的压力。每天跟同事在一起工作,人际交往圈子也比较小,相互之间紧密关注,还夹杂一些比较、竞争,涉及内心敏感点位。人本身是比较活跃的,如果每天处于这种“戴着面具”的状态,身体长时间处于紧绷,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压力,所以可以通过圈子释放。


人类是群体动物,通过这种比较松散的运动圈子,人们回归大自然、回归群体、回归本我,也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释放。而且,在这种圈子中也扩大了人脉、对外接受信息的渠道,这些人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体育运动,一般这样的人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朗的,对小事是不太计较的,相处起来相对就轻松一些,压力不会太大。


体育运动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因为当心理压力产生,生理上也会有变化,不断紧张的神经系统,会诱发身体各方面的不适。通过体育运动,把身体紧绷的能量释放出去。内在的血液循环加快了,身体轻松了,自然而然就生成一种力量,有了力量,再面对压力,感受肯定不一样。


怎样健身好?专家来支招


体育运动也要讲求科学,就连最简单的跑步也有不少“门道”,就此,记者采访了资深健身教练邰伟。


邰伟告诉记者,跑步是一项低成本、易操作、适应性强的运动,因此有很多人以为,跑步就是大步跑,其实跑步也是有原则的。在锻炼初期,跑步速度快慢以及距离长短都以没有不适感为宜。当然,跑步前先做伸展、扩胸、弹跳等准备运动,从走路开始,慢慢过渡到跑步。跑步后也可能出现下肢肌肉疼痛的情况,这是正常反应,坚持锻炼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平常缺乏运动的人,一旦决心开始锻炼,往往一次性运动过量,会导致不良后果。邰伟说,健身、锻炼要循序渐进才会提高水平。如果一周只跑一次,跑的距离再长也没有多少益处,因为在中断跑步的六天里,身体组织已将跑步带来的好处消耗得一干二净。因此,一周内跑步最好不少于三次。在锻炼过程中,还可以记录以下诸项:1.锻炼的性质、内容、持续的日期和每次锻炼所用的时间;2.锻炼前、锻炼时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3.食欲和睡眠状况;4.有无继续参加锻炼的愿望;5.脉搏跳动情况。


根据上述记录,分析出运动量的大小,并及时对锻炼进行必要的调整。一般来说,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钟、跑步10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00次/分钟为正常。如果脉率过速,则建议减少运动量。


原标题:天津“体育社交圈”调查:骑车跑步就能交好朋友(天津日报记者 刘莉莉)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