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是一种“非改革红利”

假如您现在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做得足够大的话,很可能就成为全国前三名了,而这就是一个“非改革红利”,因为它还没有放开。

2014-11-28 10:15 来源:新浪体育专栏 黄健翔 0 129885


我在11月23日举办的“微软创投加速器OPEN HOUSE 2.0-文体大腕互联网跨界专场”活动上,做了一篇《怎么用移动互联动吧?!》的主题演讲,谈了我对体育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当体育和文化消费、教育等领域借助互联网的手段相结合后,将呈现出哪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体育是一种“非改革红利”


这些年,大家经常听到各个领域的成功者提起中国人享受改革的红利,在我看来,中国体育领域给大家留下的是一笔丰厚的“非改革红利”,或者说没改革红利,为什么?中国体育领域基本上还处于没有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的状况,主要体育资源集中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各个地方的体育局手里,还是在官办计划经济体制内掌控着、调配着、运转着。这意味着假如您现在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做得足够大的话,很可能就成为全国前三名了,而这就是一个“非改革红利”,因为它还没有放开。


前不久,无论是总理李克强,还是国务院出台的新政策,都表示未来体育产业要大发展,要提供很多政策宽松和优惠,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商业赛事和民间赛事的体育审批等等。在2025国家计划目标是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5万亿,还有10年将要达到5万亿,现在规模是9000亿。然而,现在9000亿实际上主要是卖鞋和卖衣服卖出来的,它可以算作我们服装鞋帽零售行业的产值。


举个例子来说,某一世界顶级知名运动品牌全球的CEO非常开心,因为他每年夏天从五一开始一直卖到暑假,他的网球衫无论是带领子的还是不带领子的,全世界其他地方所有销量加起来,还不如中国单一市场多。一方面重奖中国区的这些分公司同事,一方面亲自跑到中国来考察,他觉得这边有意思,中国网球得多火,卖这么多网球衫,他为了了解更多情况,“微服私访”到了单一店销量最高的店,他伪装成外国普通旅游者在旁边看,他看着很开心,一会儿来一个人买半打,这款不同颜色的衣服拿一堆走了,这个同一款是拿6件不同颜色走了,这些人看上去不像打网球的,为什么那么爱买网球衫?后来忍不住了,带着一个中国公司同事你帮我问问,咱们随机抽样调查,这过来一个小伙子,你为什么买这么多我们家的网球衫?因为便宜,质量好,夏天穿着材料透气又舒服,一夏天这几件够了。“不是打网球穿的?”“不是。当平常便装穿的。”又过来一个中年大叔,回答差不多。这个CEO顿时觉得世界都灰暗了,原来他们的网球衫在中国卖多么多是因为被他们当做衣服卖走的,不是打网球买走的。


目前这9000亿的体育产业的产值大概80%是产品销售,包括在体育频道上看到的各种福建的、东南沿海的服装鞋帽品牌,可能还能算上围绕体育赛事的一些广告,这个结构里面严重缺失了围绕体育的实际消费和服务。


为什么说体育产业孕育着火山式喷发机会?


国务院关于体育产业未来要快速增长成为国家支柱产业,10年达到5万亿的报告里指出,体育产业的结构问题,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优化结构,不要再以产品销售为主,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体育产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7%到8%左右,大概能占到前十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体育产业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0.5%,实际上连0.3不到,我们能不能把它从0.5变成1、2?为什么说有很多的机会,机会在于我们人均体育资源严重不足,人均体育设施不到一平方米,体育资源配置非常的不均衡不合理。我们为什么不锻炼?因为,我们不够方便,觉得累,觉得体育锻炼很遭罪,疼、出汗,没有人教我等等,为什么去K歌,因为很方便到处都是歌厅。当我们把体育变成了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像有的人爱钓鱼、爱喝酒、爱抽烟、爱K歌一样,这个体育产业5万亿才能够自然而然到来,它的这个构成不再是卖鞋,卖衣服卖出来的,是大家实际消费出来的。


这些年人们的意识在发生变化。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健身行业,各种马拉松活动报名异常火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当我们生活好起来,稳定以后,体育其实是一种最高级的自我修正方式、自我认识方式,与世界、与周围的人还有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过去,我们总认为体育跟我们无关,一方面认为体育是国家投资花钱养着的练体育的特种兵,属于为国争光的事。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体系存在问题,体育课严重缺失,被边缘化。我们青少年体质在下降,连续多少年不同年龄组的青少年,三项指标身高、胸围、肺活量已经输给了日本和韩国,踢个足球输给俄罗斯,0比15等等,大家看到了比较刺眼的新闻,甚至说新一代东亚病夫已经来了,包括我们征兵的标准已经放宽了,征兵的身高标准已经往下降了。所以,国务院、教育部近两年出台了很多改变青少年体质,改变体育课缺失的状况,要增加体育课和加强体育教育,每周从3节体育课增加到4节,而且不许其他课占用,体育课成绩要和升学捆绑,每周4节体育课有一节是足球课,未来5年里面要在全国建立起两万所有足球课的中小学等等。如今,大家离体育不再遥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年人愿意参与运动,这样就带来了实际的消费,而且会鼓动身边的人。已经走上社会工作的青年人参与体育的热潮,这几年在一线城市非常明显,这里带来了即将火山式喷发的需求。


政府部门靠原来行政式计划经济的状况维系了这么多年,一直维系到今天的给大家留下的非改革红利,实际上没有多少资本,商业的力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即将火山式喷发的需求。在体育领域里,我们看到在一线的职业体育领域已经有很多高科技手段服务运动员教练,帮助他们比赛、训练、康复、医疗等等,但是实际上对我们大众参与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这方面的创新和服务相对来说是滞后,这也就给大家留下了很多机会。


实际上,中国体育产业领域里面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跟其他领域相比偏低,而围绕体育的需求已经在那儿了。围绕体育的人群是什么样的?一方面实际上有体育习惯,把体育当做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人,比围绕其他爱好或者生活方式的人,可能他的黏度细分程度已经是很现成的了,达到了一个细分人群了,他们的黏度和活跃度,好比在网上看到自媒体上的热点话题,最自发的保持热度和参与度的往往是体育爱好者的互喷,非常重要的比赛之后的互喷,这是不用任何一个网络编辑或者门户网站去刻意操纵去力推的。第二个,刚需马上要到了。当体育成为一个教育问题的时候,当小学生、中学生升学跟这个有关的时候,这就是刚需。当新一代的青年为人父母时,他们会想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不要他上奥数、钢琴课了。


以我个人为例,我的孩子现在要先学会跑步、游泳,陆地上的项目。我也看到很多家长在把自己孩子送去学滑冰、打球、游泳各种各样的,这个是刚性需求,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由于原来的非改革状态没有人没有力量能够提供这些服务,这里面有大把的机会和空缺。大家要用你们的聪明才智、科技创新、资本的力量看一看体育产业,至少有很多机会。


体育是极好的社交方式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个同道在一起共同参加过运动,无论是打篮球还是踢足球或者下棋的朋友,马上对这个人的了解或者说对这个人的认知会比较实在,可能会相处的非常好,这是一个交朋友的很好的窗口和渠道。有句老话说“球场看人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社交媒体上本身围绕共同喜爱的一个比赛、一个话题、一个球星、一个俱乐部、一个球队,他们天然的社交黏性也好,活跃度、忠实度都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本身作为检索的关键词它就是一个特别好的社交媒体概念,已经是特别好的圈子。在我看来,目前来说仅仅停留在大家在微博上吐槽、骂人,在微信朋友圈秀自己的新装备等等,这远远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小规模的跑马拉松、健身的朋友建朋友群,这种零零散散已经很多了。恰恰表明我们没有给大家提供一个属于体育的社交媒体,我们要到微信、微博里过滤,这是一个既不方便又浪费了很多可能出现的商机的现象。大家应该拿出一些在体育这两个字下面的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方式,这里面自然有大量的商机。


此外,大家对体育既有一些忽略,同时还有误解,一方面觉得这不是我的事,不是必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选择。然而,这个趋势很快要来了,甚至已经开始了,很多人觉得体育是我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的内容,甚至觉得这是我的权利。这两年北京污染很严重,我不敢到户外跑步,我很生气,我被剥夺了权利,当这个意识渐渐抬头的时候体育消费就呼之欲出了。另外,一个我们对搞体育的人有一个误区,一方面觉得没关系,一方面觉得搞体育的人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如果参加一项体育运动会,大家就会觉得每一个在业余里面打的好的人他一定有过人之处,更别说那些职业运动员了,他们都有很优秀的地方,只是他们不是学计算机、数学和投资,不知道怎么把他们的能量和优点发挥出来。


这些年的一个口号叫做网络改变了世界,至少在我看来还没有改变中国人的体育生活。我希望大家能够受到我一点小小的煽动,妄想着自己为这个事情做一点成功的项目,用互联网改变中国人的体育生活,改变中国人的身体。


原标题:黄健翔:体育是一种“非改革红利”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