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体育如何进校园

20日下午,国务院经过讨论,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特别提到了校园体育的重要性。那么中国的校园体育的路在何方呢?

2014-10-21 18:00 来源:禹唐体育 0 50263

中国唯一一支大学中甲球队——北理工


昨天(20日)下午,国务院经过讨论,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在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要求和期许之后,国务院还对中国的三大球,特别是足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意见》中不但将足球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还具体的提出了通过推广校园体育,来提高足球水平的具体建议。


关于三大球,无论是关于其重要性,还是发展方向等问题,我们之前的晚评和其他各类文章都已经多次提及。大家如果想看的话,大可以出门左转,自取所需。而我们今天想和您说的是,体育进校园的事。


体育进校园,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新闻。从早年间小平同志提出的体育从娃娃抓起,到现在的各个学校招的体育特长生,再到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的体育学院。这个词在中国确实算得上是喜闻乐见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十分熟悉的词汇,其实并非像表面上那么接地气。


NBA一年一度的选秀大会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校园体育,特别是大学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是挂钩的。无论是NBA还是NFL,其球员绝大多数都曾是大学球员。而大学球员往往都是在校的体育特长生,这些人大多由学校通过奖学金等优待条件,吸引入大学之中,诸如迈克乔丹,勒布朗詹姆斯等贫民窟中走出的著名球员都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然而,这一方式在中国却难以实现。中国的大学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总是有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真正能从CUBA打到CBA的球员少的可怜。正因为此,中国的职业运动员大多来自于职业体校。而职业体校的人才选拔模式也有许多暗箱操作,以大打小的事件层出不穷。


当然,比起与职业体育的脱钩,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国校园中的体育普及模式。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一直是以中高考加分项目的角色出现的。许多在学校中曾经练习过体育,却无法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人,都不得不将体育变成自己的考试“加分”工具。于是一到中高考的当口,许多学生不得不为“二级运动员”——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的“职称”而奔走,目的当然就是考试中那30分的加分。


相形之下,国外的学校体育教育就没那么功利。除了少数体育特长生,大部分人都只是把体育当作爱好,而与成绩、择校等事情无关。正是这种出于自由意志的自由选择,让更多的人因此终身爱上了自己从事过的运动,这也自然会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努力奋斗,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


据说,万科老板王石刚到剑桥大学赛艇队的时候,就曾经惊叹剑桥赛艇队队员能够自觉坚持早上5点多开始训练;而郎平在执教美国女排时,也经常因为美国女排的队员不能保证训练时间而表示无奈。这两则看似完全相反的情况,却恰恰证明了国外学生运动员(美国女排运动员大半都是在校生)的情况,即“来去自由,全凭热爱”。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得出了什么结论。在此,总结一下,中国的校园教育必须具备以上提到的两点:一是健全的市场和选拔机制,二是良好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方式。前者涉及的是学校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制度,后者则更侧重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以及人性特点的考量。制度和人,这两样东西可以说是中国现行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具体到校园体育的角度来讲,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下手,想要解决现实问题,恐怕只会是枉费心机。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禹唐体育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