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国赛“头破血流”的10年困锁:真正的职业体育在中国很难落地

十年前NBA真正开进中国时,本有着比如今大得多的欲望和计划。但在中国,NBA遭遇的是一个又一个壁垒,壁垒有文化,有经济,也有体制。

2014-10-13 11:10 来源:《杨毅侃球》 0 106350


NBA中国赛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从一票难求到门可罗雀,NBA在失去了姚明和易建联后发现自己走入了一条尴尬的胡同。就像10月12日在上海举办的NBA季前赛,篮网97:95国王的比赛并未引起外界的过多关注。


以中国赛为窗口和排头兵,十年前NBA真正开进中国时,本有着比如今大得多的欲望和计划。但在中国,NBA遭遇的是一个又一个壁垒,壁垒有文化,有经济,也有体制。



2004年10月14日晚,NBA中国赛首场比赛在上海开战。大批球迷热烈欢迎刘炜抵达赛场。


黄牛500元的票只卖300元


时光如电。早晨在浦东的晨曦中醒来,下午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心解说,当晚从虹桥飞返北京。


这是一次普通的工作,NBA中国赛从2004年开始举办,已经到了第十年,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一年前,我也是在这里和于嘉解说上海站,当时是湖人对勇士,两支在中国球迷基础更雄厚的球队。和当时相比,篮网和国王的影响力显然平淡的多。


十年NBA中国赛,我也参与了报道和解说十年,印象最深、影响力最大的还是第一届。2004年火箭对国王,姚明荣归故里,姚明刘炜兄弟会,阿迪达斯在黄浦江畔给麦迪搭台卖鞋。当时尚无奔驰中心和万事达中心,上海万体馆和北京首体馆的票简直卖疯,场边座票面价2万,明星云集。


在北京,大姚给了我两张票,让我父母去看,票面价3000多,在现场其实只能坐在斜角上,观众席好位置的票也价格过万。所有关于那届中国赛的印象,都是疯狂和火热。那是中国赛的开始,也是中国赛迄今为止的高峰。


2004年之后,中国赛时隔三年,于2007年再次来到中国。从那儿开始,基本保持着一年一度的频率,但再也没有重现过2004年的盛景。


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赛北京站开始固定在万事达中心,上海站后移入奔驰中心,比赛开始在顶级场馆举办,但市场反响再未达到过2004年的高度,看台票面价后期基本稳定在当初的三分之一左右。我无法查的具体的票务销售数字,但作为一个圈内人,获得门票的难易程度让我能够感知它的销售状况。


2008年没有易建联的雄鹿和送走“匪首”戴维斯的勇士,是成色和影响最低的一届中国赛,且连续几届持续走低。至2010年,NBA不得不打出复出的姚明这张王牌。但总体而言,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以人们的欣赏层次和苛刻程度,在举办十年之后,NBA中国赛已很难掀起开始时那样的热浪。今天开赛之前一小时,黄牛在奔驰中心外兜售门票的价格,是票面500的卖300。


四面出击,四处碰壁



姚明带着全家一起来助力中国赛。 


别误会,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问题。当一项赛事已不再新鲜之后,要想保持住他的影响力和价值,确实不容易,何况只是并不真刀真枪的季前赛这样级别的比赛。事实上,中国赛十年以来,作为NBA在中国的展示窗口和落地平台,还是完成了他的使命。


我想说的是,以中国赛为窗口和排头兵,十年前NBA真正开进中国时,本有着比如今大得多的欲望和计划。但十年之后,NBA在中国真正能落地有影响、能够承载赞助商需求的活动,还是只有中国赛。


在这十年里,你可以用“四面出击”来形容NBA的中国行动,但结果是,几无斩获。


NBA在中国的商业诉求和模式分为两大块,现在最熟知也最成功的是通过电视或网络转播比赛以及各种权益,并在比赛中贴片广告位赞助商服务,但这还远远不够。


NBA还希望在中国建立大量的常规落地平台,来吸纳和服务赞助商,而不只是每年来一次、一次只有几天的中国赛。这就是为什么当初NBA建立了独立运营的NBA中国公司,CEO是擅长政府关系公关的陈永正。


但随后,陈永正试图进行的每一次突破,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男篮商务运营权的争夺上,他们曾经非常接近获胜,但最终败给了在中国人脉更深远的盈方;他们在中国八座有购买力的城市组建球队、构筑NBA中国联赛的宏大计划,一直停留在PPT和文字方案上,从来没有获得过中国体育总局和中国篮协的认可。


斯特恩希望协同至少十座城市的政府修建顶级场馆,使NBA能在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城市更多落地的附带计划也随之搁浅;陈永正希望在中国开设超过100家NBA专卖店的计划,由于对球迷主题购买能力估计过高,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估计不足而完全失败,现已彻底改变路线,从实体店转入网络商城,以节省成本。


在几番突围未果之后,陈永正挂印而去,NBA中国的自主运营权也已被纽约收回,NBA中国公司的任务由开疆拓土转为维持现状。


真正的职业体育在中国很难落地


这绝不是一片NBA的批评文章,恰恰相反。NBA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他的发展速度令所有职业体育联盟仰视。


2002年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访问美国和NBA时,带回的财务数字显示,当时NBA与篮球有关的收入为31亿美元,斯特恩在1984年上任时,仅为1.6亿美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暴涨至55亿美元,过去十年,价值暴涨接近两倍。


在新总裁萧华与ABC/ESPN签下9年240亿美元的新转播合同后,联盟收入从2016年起又将大幅提升。这是一个又一个天文数字,依靠的既是NBA决策者们的智慧和规划,也依靠美国职业体育产业每年5000亿美元的土壤。


但在中国,NBA遭遇的是一个又一个壁垒,壁垒有文化,有经济,也有体制。我常说,中国没有真正的职业体育,你也可以说,真正的职业体育在中国很难落地,因为这意味着抢夺市场,权利分化。


NBA十年生聚,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球迷基础和价值,腾讯和新浪,又将为下一个NBA中国官方站的归属展开血雨腥风的争夺。但在更多领域,这是NBA在中国市场上困顿求索的十年,他们不只在等待下一个姚明,更在等待更大的时机。


谨以此文,献给NBA中国赛的十年纪念,也献给在职业化和产业化道路上缓慢爬行的中国体育。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