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冷落”了亚运会?

没有街道两边随风飘扬的彩旗,没有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上随处可见的夺目的赛会标志,没有活跃在城市交通干道上的赛会志愿者……这就是一个即将举办亚运会的城市。

2014-09-19 10:15 来源:禹唐体育编辑 0 36702


没有街道两边随风飘扬的彩旗,没有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上随处可见的夺目的赛会标志,没有活跃在城市交通干道上的赛会志愿者……这就是韩国仁川,一个即将举办亚运会的城市。


门票销售惨淡 总上座率恐仅四成


街道上“冷静”的亚运气氛,正是韩国民众淡看亚运会的真实写照。据披露,距开幕式仅有十天时,门票才卖了一成,到17日为止,门票销售仍一蹶不振,仅四成的销量。连号称“韩星总动员”的开幕式也在大甩卖后才解除票房危机。


韩国人对亚运“没有兴趣”


韩国一家权威机构发布了另一则令人尴尬的消息,就680名调查者的民意调查显示,53%的受访者称对仁川亚运会“没有兴趣”,55%的受访者称没有前去观赛的想法。这与12年前釜山亚运会所做调查相比,分别大幅下跌了20%,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不知道亚运会的开幕时间。


辛辛苦苦争来了主办权,才这么点儿支持度?在亚运会MPC(主新闻中心),一位亚运会志愿者、土生土长的仁川小伙子KimHyunDoo说道:“说实话,现在韩国人,即便是仁川本地人,对这届亚运会也不怎么关注,很多人几乎是一点都不关心,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亚运会都有哪些项目,何时开幕。”


韩国民众的“审美疲劳”


和KimHyunDoo的随性不太一样,MPC里唯一的中国籍志愿者,26岁的留学生宋师丞对韩国人“淡看亚运”分析得更为理性。“大多数韩国人看亚运会都是为了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明星,并非冲着亚运会的招牌。比如说棒球,这是韩国的第一国民运动。然后是足球,孙妍在的艺术体操,当然还有朴泰桓的游泳,主要是这几个项目比较引人关注。”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仁川亚运会是韩国举办的第三次亚运会,韩国分别于1986年和2002年举办过两次亚运会,1988年举办过奥运会,2002年举办过世界杯,2018年冬奥会也将在韩国平昌举行,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的频繁举行让韩国民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没有对亚运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也在情理之中。


经济低迷 买门票不如找好工作


在仁川,一些24小时便利店贴出“买食品送亚运会门票”的小广告,看来亚运会门票的销售压力却是有点大啊。


《体坛周报》报道称,要让经济拮据的老百姓掏钱买票并不容易,尤其是15岁到29岁的体育比赛最主要消费群体,其就业率已经降到近十年来历史最低。比起亚运会比赛,韩国年轻人可能更关心如何找到工作。


受消费者开支及全球经济复苏低迷状况的影响,韩国经济正在承受重压。韩国统计局9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8月季调后失业率升至3.5%,前值为3.4%。而据韩国央行9月4日发布的数据,第二季度韩国实际GDP环比增长0.5%,为近21个月来的最低值。韩国7月宣布推出4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以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


沉船事故影响对亚运的关注


今年4月发生的“世越号”沉船事故给韩国社会造成了重大创伤,至今依然未能完全走出阴影,事故遇难家属一直大力促进的“世越号”特别法也让社会气氛十分沉重,几乎看不见街头上关于仁川亚运会的宣传标语及口号,这也对亚运会在韩国国内的宣传推广产生了一定影响,效果自然不如预期。


民众对亚运财政心存疑虑


不仅如此,韩国民众对国家耗费巨资建造亚运会设施也心存疑虑。仅主体育场就耗费了49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亚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设施能否有效合理利用姑且不说,单纯在管理和维修上的花费就应该是一笔不小数目。


BBC中文网报道指出,韩国政府所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2013年,仁川市包含岁计剩余在内的财政总结为亏损1719亿韩元,透支比率为2.33%,高居全韩首位。本次亚运会,除中央财源外,仁川市自身也投入2.2兆韩元进行场馆兴建与道路施工,市政府自2009年起以发行公债的方式筹措资金,明年起就得开始连利偿还,对仁川又将是不小负担。


不过,仁川市议会计划行政委员长车浚泽指出,“我们常看到举办国际赛事诱发生产等数值或研究结果,但对市民来说,特别是现在生活不易,不会切实感受到。经营餐厅、民宿等自营业可能招引更多客人,但这次亚运,主要还是扩展国际能见度,我觉得这无法用钱计算。”


亚运卖点仍需探索


当然,每届亚运会都会有亮点,一些重点比赛估计还是有不错的上座率,突发事件肯定能上头条。还有朝鲜队,这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在韩国举行的亚运会,在场内外都将是新闻热点。而如果朝鲜美女啦啦队能够成行,热度无疑还会上升。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说,各国和地区参与热情很高,报名运动员已近1万人,为历届新高。但魏纪中说,把更广泛的非奥项目吸收进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这就是亚运会的品牌价值;亚运会的定位就是办成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运动会,不奢求全世界关注。但他也承认,“卖点在哪里,亚奥理事会还在探索”。


顺其自然 亚运会面临改革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亚运会承载着太多的民族感情。而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人们对亚运会的感情已淡然许多。4年一晃而过,到了本届仁川亚运会,观众、媒体甚至中国体育界,对亚运会的重视程度都在降低。


亚运会在变——它承载的社会功能在减弱,人们对亚运会的心态也在变。普通民众对亚运会、对金牌乃至对体育的认知,逐渐向着本质回归。对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动辄上百枚的金牌,没有形成新的“亚运热潮”,相反,人们的理解日益成熟,金牌并不意味着一切,他们更关注能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体育活动。


近些年,全民健身迅速发展,人们不再追求只是端坐在电视机前或现场成为体育观众,他们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亲自参与运动健身,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


亚运“遇冷”,卢元镇认为,如同一种文化现象要走向消亡,尽管令人惋惜,但也不可避免,“只能顺其自然吧。”他表示,面临危机的亚运会需要改革,要么“瘦身”,要么向体育文化节方向演变,否则前景就真的不妙了。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金融信息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河网、大洋网,禹唐体育编辑。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