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FAN】给球迷最纯粹的斯诺克赛事 中国你做到了么?

每年热闹一次、一次热闹一周,这是中国绝大部分斯诺克赛事的缩影。唯有让斯诺克回归本质、为真正热爱这个项目的群体提供最纯粹的斯诺克,才是它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的途径。

2014-09-16 12:05 来源:网易体育 0 53502

与往年相同,世台联的官员和上海大师赛的主办方再次坐在了一起,就上海大师赛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会谈。这是上海大师赛的第八年,而距离第二个五年合同也还有两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世台联提出的赛事改革、要求64位球员来华参加一轮资格赛的要求,上海大师赛的主办方坚决的说了“NO”!


 


并非上海大师赛没有接待更多人来华参赛的能力,这只是一种坚守斯诺克底线的做法。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下,斯诺克在中国已经开始被“快餐”化。疯狂办赛、夸张的选送年轻球员,甚至是新晋为“斯诺克球迷”的那个群体,似乎都忘却了斯诺克的本质,不再愿意去了解斯诺克的内涵文化,只是关注自己的“小鲜肉”是输是赢。当挚爱的运动落到这种地步,对于那些真正喜欢斯诺克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他们需要的只是最纯粹的斯诺克,仅此而已。

 

疯狂办赛潮衰退 比赛太多曾引总局高层过问

 

中国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是目前世台联职业排名赛落户中国时间最长的两项赛事,两者均有着近十年的办赛经验和赛事文化沉淀,丁俊晖便是在中国公开赛上夺冠,从而让斯诺克这项运动在中国市场火爆起来。然而,丁俊晖在2005年获得中国公开赛冠军的热潮在中国却一直未曾衰退,借着这股热潮,国内开始争先恐后的举办各类斯诺克赛事。

 

先是不满足于举办国内的赛事,希望把赛事做成国际顶尖赛事;随后,做成国际顶尖的邀请赛后依然不满意,希望把比赛做成国际顶尖的排名赛,江苏精英邀请赛、海南博鳌精英邀请赛演变成无锡精英赛和海口公开赛便是例子。然而,当做了不少国际顶尖排名赛之后,依然无法满足大家迫切办比赛的需求,中国人要做世界上级别最高、最顶尖、奖金最多的斯诺克赛事。并非中国没有赞助商能够办世锦赛,事实上几千万的赞助费对于遍地土豪的中国市场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儿,但对于世锦赛落户中国的说法英国人历来是一笑了之。世锦赛咱们磕不下来怎么办呢?于是便有了在成都举办的国际锦标赛。

 

且不算从全国赛升级为APTC的巡回赛事,仅仅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顶尖的、全年只有十站的斯诺克排名赛,在中国就有五站,贯穿春夏秋冬从年头打到年尾,遍布大江南北从北京办到海口,不少外国球员都开玩笑的表示可以考虑在中国买房定居了。且不论初衷,诚然办比赛是好事,但自古便是物以稀为贵,当国内只有一站、两站国际顶尖赛事时,大家都会追捧,当全年都是比赛时,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更何况,带着各种各样的办赛初衷,一些比赛基本成为“快餐”,一年热闹一周,没有任何斯诺克文化的沉淀。在中国赛和上海赛且有部分场次看台空旷的情况下,其它的三站比赛的票房更是没有任何保障。事实上,面对空旷的观众席、几乎没有记者的新闻中心,没有哪一家主办方是不闹心的。

 

事实上,中国疯狂举办国际顶尖斯诺克赛事,早已引起了总局高层的关注。几年前,在总局例行换届之际,至少是总局副局长级别的官员曾经询问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以及中国台球协会,为何一年要办这么多斯诺克比赛,小球中心以一份近5000字的报告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好在疯狂办赛的热潮从这个赛季开始衰退。在完成进军海南市场的目标后,海口公开赛向大家说了再见;在连年亏损赛事“裸奔”的情况下,无锡赛还在犹豫是否继续坚持;至于国锦赛,在第二年比赛之后,便从成都方面传出了办赛费用太高、比赛办不下去的消息。

 

外卡全给小球员并非好事 机会太易获得便不会珍惜

 

职业赛外卡的设置,本意是奖励赛事主办地以鼓励当地有潜力却参加不了职业赛的球员,让他们能够见识职业赛的高水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让斯诺克这项运动在赛事举办地得到更好的推广。几年前,在只有北京和上海两站排名赛时,八张外卡的分配中亚台联还有两个名额,然而这两个名额最终也被中国台协回收。在中国的八张外卡分配中,最早就是根据全国比赛的排名来分配,到后来演变成6张全国赛、2张中青赛,4张全国赛4张中青赛,一直到现在的八张中青赛。

 

当刚刚做出这个决定是,中台协方面给出的理由是:鼓励青少年选手,让青少年选手更早的参与国际顶尖赛事以得到锻炼,从而为进军职业赛打好基础。这种改革的初衷很好,而经过几年的时间,类似吕昊天、周跃龙、鲁宁这样的小将已经成功赴英踏上职业赛的征程。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往英国职业赛输送球员的速度太快,希望用这种”快餐“化的人海战术来“造星”,万一再蒙出来一个“丁俊晖”呢?

 

几年前曾听一位圈内人士表示,希望未来的职业赛中出现1/3,甚至是半数中国球员的身影。这太可怕了!一年去几个小球员,那么中青赛中剩下的小球员是否还具备打国际顶尖赛事的水准?硬生把8张外卡全部发给青少年球员,可是当这些球员中只有2-3个人具备这个能力时,是否应该把剩下的外卡发给其它更合适参加这样顶尖比赛的球员呢?

 

从近两年中国外卡选手参加职业赛的成绩中不难看出,现有的中青赛排名前8的选手并不是每一位都具备参加这种国际大赛的实力。当“2000后”成为外卡军团中的生力军时,这样的外卡赛已经并不具备什么锻炼意义了。当自身的实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斯诺克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再加上年龄小,青少年选手的信心很容易在外卡赛中被打的支离破碎。

 

很多时候输球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你输在哪里。在首轮挑战世界冠军多特之前,记者问只有14岁的小将颜丙涛感觉和多特之前有何差距?颜丙涛告诉记者只觉得自己进攻有可能打不过多特,防守并不比多特差。同样的问题,当笔者四年前和丁俊晖闲聊时,丁俊晖回忆到自己刚刚到英国打球的感受。”刚开始自己练球还不觉得,后来第一次和职业选手打比赛,一场比赛下来我连毛(台呢)都没有摸到,整场比赛手差不多都在木头(球台边)上,这才知道什么叫做防守。“这就是问题所在,好比一个7岁的小孩,直接把他送入大学,希望他能够提前在最高学府中得到锻炼,这是很牵强的事情,因为他根本就听不懂。

 


出于这种想法,笔者在丁俊晖结束首轮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丁俊晖抛出了这个问题,对此丁俊晖说:“我觉得外卡对于很多小孩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机会来的太容易了,有些球员去了英国之后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得来不容易的机会,他们意识不到这一点。”

 

作为从小就去英国参加职业赛的中国第一人,丁俊晖对于现在所有的小斯诺克选手来说是绝对的“过来人”。而在私下交流中,丁俊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出于好意,才愿意站出来说这些话。正如丁俊晖所说,对于现在这些小球员来说,机会来的太容易了,哪怕根本不具备这种实力,也可以很轻松的得到一年五次参加职业赛的机会。

 

得来的太容易,便注定不会珍惜。近两年中国输送到英国的年轻球员不少,但有谁能够真正打出点名堂的?练10分钟球玩30分钟手机,好不容易有机会和丁俊晖对练两盘,没半个小时就抱着IPAD去厕所蹲一个小时,更夸张的是据说现在连麻将桌都已经买好了。你们漂洋过海拿着父母的血汗钱究竟是为了什么?你们去打职业赛到底是为了自己热爱的运动,还是仅仅为了能够给自己贴上“去英国”、”职业球员“的标签而已?

 

“既然是外卡,我觉得并不能把外卡当做去获得成绩的目标。外卡只是说给他们机会进行交流和切磋,并不是说我派出去了外卡,我一定要拿成绩,没有意义,这都太没有意思了。”丁俊晖告诉记者说“我觉得外卡,应该是全国性选拔,谁能打进谁就来打,这样才能够更加促进中国台球的发展。有实力的打不了,总是那些小孩来打,对于一般人来说,他年龄超过了,他没有机会打外卡,那么他就会放弃这项他热爱的机会。”

 

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需回归本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绝大部分中国人也都喜欢有文化底蕴、有历史感、有内涵的事物。斯诺克正是这样一项历史悠久、有着自己文化底蕴和内涵的运动,两者之间的融合本应非常和谐。但是近年来,整个大环境开始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快”字。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新晋的斯诺克赛事也变得“快餐”化。每年热闹一次、一次热闹一周,这是中国绝大部分斯诺克赛事的缩影。更有赛事主办方为了迎合新晋为“斯诺克球迷”的那一群体,用一批批“小鲜肉”球员作为赛事的主打,有些赛前活动甚至夸张到近乎低俗。这种方向和本质上的错误并不会对赛事起到任何增色作用,相反只会让这项赛事变得更加容易遗忘。

 

 “以前我们看斯诺克比赛,那真的是过节啊,对于真正的斯诺克球迷来说,这是一种节日。现在改成这样,真的很乱。” 负责上海大师赛运营的祁经理告诉记者说:“很多人看的就是TOP16球员的比赛,只要他们打一天,我们就看一天。亨德利退役,有多少人从此以后就不再看斯诺克了!现在世界上,世锦赛和英锦赛这两个的规则没有变,还是TOP16种子选手直接进正赛,上海大师赛就要做第三个,我们在坚守斯诺克的底线,我们要给球迷最纯粹的斯诺克赛事。”


 绝大部分人都吃过肯德基、麦当劳,可有谁会把它们当做是一辈子最热爱的食物? “快餐文化”只是时代进步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它无法成为推动一个时代进步的核心力量。于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继续“快餐化”只会让这项运动和热爱这项运动的群体慢慢消逝,而唯有让斯诺克回归本质、为真正热爱这个项目的群体提供最纯粹的斯诺克,才是它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的途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