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日本人是怎么成功的?

日本人锦织圭在美网上的成功,以及日本国少队对中国国少队的完胜,再次敲打了中国体育人。

2014-09-09 17:47 来源:禹唐体育 0 103473


今天的中国体坛发生了两件与我们的近邻日本有关的新闻。首先是昨天晚上,中国16岁以下少年足球队在泰国亚少赛上,0:3不敌日本少年队,两战全负,小组出局,无缘世少赛。而今天早上,日本男子网球名将锦织圭在刚刚结束的美网决赛中0:3输给了西里奇,屈居亚军。虽然只获得了第二名,但是锦织圭却借此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打入大满贯决赛的男子球员,在李娜为亚洲女网开大满贯先河后,锦织圭也借此战绩成了亚洲男网的带头人。


把这样两则新闻罗列在这儿,绝不是在宣扬运动场上的“日本威胁论”。恰恰相反,今天和大家聊的是中国体育。因为就在这两则新闻背后的是两个数字——42和600万。


“42”是这届中国国少队在出征泰国之前,适龄球员的人数。600万则是日本全国的网球人口数。


对于媒体来说,每次挖到这样的数字,总是会大肆炒作一番。当然被拿出来说事儿的数字还包括2.6万比110万的中日足球人口等数字。然后习惯性的对中国的体制问题大肆批评一番,在介绍日本的先进经验,进而得出中国体制落后于日本的结论。


可是,这一次锦织圭成功之后,中国的媒体才发现,日本人的网球梦居然也是靠一个类似于举国体制的体系实现的!


同样是“举国”,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那就先让我们从锦织圭的成长轨迹一看端倪吧。


首先,锦织圭的成功有赖于日本网协的45计划,这个计划的内容就是由时任日本网协主席,索尼家族成员盛田正明出资,派遣日本有天赋的孩子,远赴美国的尼克网球学校学习。13岁那年,锦织圭就借助这个计划到了美国,开始了他漫长的美国求学生涯。


当然,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在自己运动生涯初期,许多问题他都无法解决。于是一个涵盖了他衣食住行训练等维度的14人团队应运而生。在这期间,巨额投入是免不了的。据估计,从13岁赴美至今,单花在锦织圭一个人上的经费应该达到数千万人民币。这样的力度,没有一定的财力和决心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幸的是,锦织圭并没有辜负这一切。不到20岁,他就拿到了3个职业巡回赛的冠军。今年的美网,他更是一路过关斩将,打入了决赛。世界排名也成功的跻身前十。


那么对于投资人盛田正明来说,这一切又会有什么好处呢?其实这一点都不难。因为早在2006年,锦织圭就已经和著名的体育经纪公司IMG签约。其后,由IMG牵线,锦织圭就和索尼等许多国际大公司签约。利用锦织圭的商业价值,盛田正明也成功的大赚了一笔。


所以可以清晰的看出,锦织圭的成功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是一次“养羊”的过程,而正是通过许许多多“羊群”的培养,日本人终于得到了自己锦织圭。而事实证明,这个程序推导出的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盛田正明通过不断投资获得商业利益,锦织圭借助45计划成为著名球星。而实现这一切的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运营以及球员的商业价值兑现。



如果您对这个例子看的还不够直观,那我们也不妨举一个中国例子。近些年来,要说中国衰落的最严重的体育项目,女足绝对可以排进前几名。从1999年世界杯的亚军,到2011年世界杯的无缘决赛圈。中国女足在这十几年间无疑是“一年一大步”的退后着。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分水岭,那就是2000悉尼奥运会中国女足的失败,因为再此之前中国女足的发展一直是向上的态势,其中就包括1996年奥运会和1999世界杯的两次亚军。那么是什么在2000年后毁掉了曾经的铿锵玫瑰呢?那就是中国体育一直以来信奉金牌计划。当2000兵败悉尼后,由于看不到夺得金牌的希望,许多地方体育局,包括国家体育部门都裁撤了对女足的投入。女足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中国的女足人口锐减到一百人上下,而紧接着的就是雅典的惨败和接下来的恶性循环。


不知您现在是否看出了,中国的举国体制的命门。对了,那就是中国式举国体制必然存在的唯成绩主义。当所有体育人唯成绩马首是瞻,体育资源不掌握在市场,而在国家政府手中的时候,体育就会沦为了政绩的奴隶,而非市场的主人。而这样的体育运营策略的结果就是中国女足的惨剧在诸多项目上的不断重现。


今年是2014年农历甲午年。一百二十年前,以官办经济为主的中国在战场上被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利用殖产兴业发奋图强的弹丸小国日本击败。当然,现在的中国已经是被市场经济洗礼了三十多年的中国,我们也相信当年的悲剧不会再次在运动场上上演。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禹唐体育)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