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挂钩毕业证,“霍金”毕不了业?

将体育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评优评奖挂钩,其政策善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的国情,应试教育为先却来个素质教育为果,真的有可能是好意办了坏事。

2014-09-01 13:55 来源:禹唐体育整理 0 91999


今后,“宅男宅女”大学生的日子可不好过了。根据教育部最近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新学期开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体育测试达不到50分,将拿不到毕业证,也没有资格参加评优和评奖。


将体育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评优评奖挂钩,其政策善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的国情,应试教育为先却来个素质教育为果,真的有可能是好意办了坏事,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从根源重视体育,弱不禁风的“书呆子”要不得


在这一新《标准》出台前,我国各地都出台过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些规定,如“体育课由一周两节改成4节”“所有区县中学都要建一个像样的操场,要有400米的塑胶跑道”“各个学校都要让孩子们学会一、两种像样的体育技能”等等。但由于不是硬性规定,从执行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学生升学和毕业没有真与身体素质挂钩,这给学校体育的落实带来很大的障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一些学校体育设施严重缺乏,很多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还有的学生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抵抗能力严重下降。结果,升学率是上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却糟透了,培养出的是弱不禁风的“书呆子”。


教育部提出的“体育挂钩毕业证”“体育测试成绩标准”绝对不是心血来潮的不切实际“瞎折腾”,肯定是在前期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的符合绝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这个《标准》,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因此,教育部的做法貌似有点“绝”,但可以迫使学校为了升学率和毕业率,自觉地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学生锻炼,学生也会为了升学和毕业自觉地加强身体锻炼,形成学校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合力”。


“体育挂钩毕业证”,虽看起来有点“绝”,但绝对有效。因为,它明确地把学生的体育成绩放在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新的教育机制。当然,要想让这一《标准》落到实处,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强制性地保证学校每年的教学经费以一定的比例,做为购买体育器材及组织运动的经费等等。更要采取必要措施使这一《标准》执行到位,铲除这一《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灰色空间。另外,除了强制执行这一标准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要加强正确的引导。思想健全、人格完整、体魄强健的中华民族要从小培养。从小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从源头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体育的坏习惯。这也许才是出台这一《标准》和“体育挂钩毕业证”的初衷。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一纸规定是救不了体育课的


一方面,将体育成绩与毕业证、评优评奖挂钩,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因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量化规定,它虽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却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它甚至还会给一些学校带来极强的教学误导。不排除一些学校为了提升本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率,而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比如体育课变成了“清一色”的训练达标课,而让诸如“篮球、乒乓球”等趣味体育项目退出课堂,这种为考试服务的标准规定,与其说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强壮的身体,倒不如说它是用毕业证、评优评奖为交换砝码,来吸引各个学校对这个规定的高度重视。


而在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督的体育成绩考核,最终也难免沦落至各个学校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要知道,在当下的教学考核模式中,学生体育成绩的多少,基本上都是由体育老师来打分衡量的。如果一个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能通过体育测试,其学生的毕业率必定会受到影响,而逆推回去,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体育老师教学的不称职,这样的后果,可能没有哪个体育老师愿意承担。


退一步讲,即便体育老师敢于承认自己的教学质量不合格,那么,该校的领导也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稍有常识的人或许都知道,学生毕业率低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该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日渐下降,这不管是对该校招生、还是争取上级经费的支持,都是颇为不利的。在这种条件下,一些学校必定会在体育成绩的考核上“弄虚作假”,从而规避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后果。


事实上,不管是对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来说,决定他们是否经常运动的,并不在于体育成绩在整个学业过程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而在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乐于运动、善于运动的学习氛围,有没有从小培养他们健康的锻炼习惯?而在这一规定的执行上,相关部门又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并以此来缩小学校、老师的自我操作空间?


如果这些都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疲于形式上的体育达标改革,终究还是会进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它能够做的,恐怕最多也就是将学生逼上操场。


体育绑定毕业证是抡起“板子”打错了人


教育部门对学生体育素质下降,运动锻炼不够的认识并非始于今日,之前就出台过不少的政令措施。如有要求确保体育课节数的;有规定作业布置量、安排学生放学后锻炼时间的;更有鼓励体育特长生并予以考试录取加分的。但实际上都效果甚微,恐怕这也是本次修订的《标准》较之前更为严厉的缘故。可惜的是,教育部门不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糊涂”,好像都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说:只要应试教育指挥棒始终保持“一考定终身”的威力、只要对各级学校的考核、评估依然保持以“升学率”为中心、各类“重点学校”、“快、慢”班或明或暗存在着,无论《标准》如何严厉,对学生如何压榨,总难起到“釜底抽薪”的“打蛇打七寸”功效。说到底:这不过又是一治标不治本权宜之计,或变形增加学生的负担罢了。


客观地讲,运动本身属于健康的、也是愉悦身心的人体活动。对于《标准》的出台,有人表示谨慎的乐观,有人则压力倍增。不难想象,一直可有可无的体育测试一旦上纲上线到能否毕业的高度,对于现如今中学、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的小胖墩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尤其是中学里,一边紧张复习迎考,一边则必须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准备体育必考项目,所需付出的身体体力与精神的压力可想而知!恐怕根本品味不到体育锻炼中所散发出的运动快乐了吧!于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又有何益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订后的《标准》实施一刀切,并未将地区条件差异、身体实际状况考虑在内,不由令人忧心实际操作中,如何处置种种特殊的情形下体育如何测试,会不会被下面“歪嘴和尚念歪了经”、或滋生新的“腐败”?如体育场地短缺、体育教学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是否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些规定,并做到不偏不倚;一些身体有特殊状况的学生人群,除却肢体残疾的外,如何平等参与体育考核并适当予以照顾等等。


教育部门将深层次的矛盾简单化处理,看似改善教育、爱护学生,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懒政”的表现,透支自身的“公信力”的同时也让公众深受“恶政”的遗害。


体育成绩“绑架”毕业证,这违反了契约精神


如果真要提倡素质教育,真心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那就真的改变目前的教育方式,不再以文化成绩压倒一切,发展学生多样化的兴趣,体育课不要再占,按时作息,不要那么多的作业,不要晚自习十一二点,把减负真正进行到底。那种全班挂着吊瓶集体冲刺高考,天不亮就开始学习,晚上披星戴月赶作业,一月都休息不了一天,毕业了却来和他们要体育测评合格,难道以为这些学生都是武校天才生?


体质锻炼是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是三五日的突击就能达到目的的。不改革现在的教育模式,却出台这样的规定,这不是为难现在的学生?要成绩就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要健康就扣毕业证,明明修完了学业挣足了学分,只给结业或肄业证,这对学生和他的家庭是多大的打击?更何况,应试教育的后果,不应该仅是他们来承担,这里面也有教育部的责任!


再说,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其实就是和学校订立了合同,学校在合同条款内未曾写明体测成绩一项,却在学生和学校履行合同期限届满之时,突然提出这个要求,属于临时单方改变合同,要想合同生效,只能是和学生协商的,哪有可能学校一张嘴说了就算呢?这还有没有点契约精神?


看来,如何保证新标准落地,任务还比较艰巨。但,绝对不能因为执行难,而把体育成绩与毕业证挂钩。事实上,当下体育加分已饱受舆论诟病,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还将体育挂钩扩大化,那么有的人为了体育加分,就会不择手段,结果,体育并没有受到真正重视,而为加分搞寻租反而疯狂起来了。就这么说吧,霍金同学能毕业么?也是,咱这里没有霍金。


资料来源:现代快报、东方网、沈阳晚报、红网、新华网、维扬卧龙博客等,禹唐体育整理编辑。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