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体育问题从来都是教育问题

南京青奥会期间,人人都在谈论体育回归教育,而这个在中国很多奥运项目看起来是很难完成的融合,作为非奥运、非全运会项目的航模运动早就做到了,这或许能给中国体育转型一些启示。

2014-08-31 17:30 来源:新华网 0 46810


南京青奥会期间,人人都在谈论体育回归教育,而这个在中国很多奥运项目看起来是很难完成的融合,作为非奥运、非全运会项目的航模运动早就做到了,这或许能给中国体育转型一些启示。


让我们先从航模的前世今生讲起,这几乎是一个弃儿奋发图强的故事。


航模在中国曾经拥有辉煌的过去。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作为军事体育项目的航模运动辉煌一时,鼎盛时期手握67项世界纪录,运动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青少年航模运动蓬勃发展。但自上世纪90年代被调整出全运会之后,航模运动就走上了下坡路。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模型部主任王雷介绍说,这个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依然处于流失之中,如今还保留专业队的省市不超过5个,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运动员只在两三个项目上保持着优势。


“西谚有云,上帝在对一个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他打开一扇窗。既然专业之路成了穷途末路,那结果要么是等着被淘汰,要么就是寻找新的变化、新的出路,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模型运动的出路在学校,”王雷说。


几年以来,航模项目一直致力于同教育部门的合作,在校园中开疆拓土,目前开展模型运动的学校已经超过了10000所,其中能像模像样组织活动的达到6000多所,惠及十几万学生,这个项目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校长和家长的认可。航管中心还在近几年打造了由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比赛链条,层次分明,从专业到业余一应俱全,而且竞赛项目也注重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


航模有时候也同其他诸如无线电测向、定向运动等项目一起,被打造成科技体育的大概念来推广,目前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授牌的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共有200多所。


在模型运动的世界里,那曾经势同水火的体育和教育,合乎情理、水到渠成地结合了,这当然要“归功于”当年航模被调整出全运会的决定。尽管航管中心“偏安”校园一隅,乃是形势倒逼改革所迫,但结果却是诞生了一个地道的“体教结合”的典范。


“航模运动对于教育的贡献很多,它首先深化了学生们对于文化课的理论学习,而且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规则意识。有些校长表示,航模运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王雷说。


“我们也不指望孩子们会从一而终,最后考上北航之类的高校,更不是说他们一定要成为专业航模运动员,只要他们在科技体育活动中动足了脑子,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就一定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而且这最终将使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受益。”


两年前的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中,代表中国出战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模队凭借流利的英语答辩能力、精细的飞机模型制造工艺以及高超的飞行水平,获得了高级组冠军,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的国际影响力很大,目前是全球最大规模、水平最高的大学生航模赛事,堪称航模界的“世界杯”。这项冠军表明,在竞技体育范畴之外,航模也可以“升国旗”、“奏国歌”,而且含金量也可以很高。王雷表示,这算是长时间以来在校园推广航模的最大回馈。


或许航模做体教结合、教体融合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对于其余的竞技体育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觉得各类体育项目进校园,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人为本,要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考虑,要能做到人人参与。比如足球,在推广形式上有没有变化,硬件上是不是有小足球门等,比赛形式上也应该是多样的,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再比如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尝试培养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尽量和我们的课本、我们的智育等融合在一起,要尽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也要把体育的推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青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直言,体育在中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被低估,对此王雷表示他和巴赫有共同语言。“我们把航模推进了课堂,致力于帮助教育,我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也感到自豪。从事体育为了更好地工作,也可以促进交流,更可以激发人的精神,激发整个民族向上的动力,而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所以不管是哪个项目,一定要正确看待体育的目的和作用,我相信体育回归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