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评】球场“软暴力”抬头 都是足协的错吗?

8月19日,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一连开出三张罚单,人们呢批评、指责甚至谩骂足协,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难道所有的错,真的都是足协的吗?

2014-08-24 1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 0 98287


8月19日,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一连开出三张罚单,分别对鲁能泰山队翻译曹峥、贵州人和队主帅朱炯、北京理工队助理教练于飞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停赛、罚款处罚。北京理工队身在中甲,影响面较小,鲁能、贵州两队都拥有为数众多的支持者,消息一出,很多人就将批评的矛头对准了足协。类似的局面,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批评、指责甚至谩骂足协,对于中国足球界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难道所有的错,真的都是足协的吗?


本赛季场内违纪增多


随着恒大外援埃尔克森被追罚,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在2013赛季共计开出92张罚单。不过其中38张开给了足球贪腐案涉案者的行业违纪行为。这样算来,上赛季国内赛场的违纪案例仅有54起。中国足协在总结上赛季国内联赛纪律情况时,也对各有关参与者加强自律,违纪数量有所减少提出表扬。然而好景不长,到上周处罚“弄虚作假”的青岛中能俱乐部,足协本赛季处罚的国内足球赛场违纪案例已达60起,比整个上赛季还多。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委员们昨天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软暴力”抬头必须严打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公布的60张罚单中,类似恶意犯规、追打裁判的违纪行为并不占多数。除赛区及俱乐部违纪行为之外,指责与谩骂裁判、侮辱他人、发表不当言论等违纪行为居多。比如联赛上半程,当时还在舜天效力的德扬、恒大主帅里皮、国安主帅曼萨诺与外援马季奇都曾因发表不当言论被追罚。


而竖中指则是国内足球赛场“软暴力”违纪的另一典型。一位足协人士分析说,“在中国从事足球工作时间长了,对于中国足球赛场环境特性自然也了如指掌,既然在场上不能挑战裁判权威、发泄不满,那么违纪者只好选择到场外或者通过打侮辱手势的方式泄愤。比起有身体接触的暴力行为,这类违纪伤害程度小,实施此类违纪的风险也小,受罚力度也相对小一些,但给本人及足球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巨大,因此必须严厉打击。”


向裁判施压成常态


一位参与多次国内赛场违纪行为处理的人士透露,在处理违纪过程中,最令人气愤的当属球员、教练员或俱乐部成员场上不尊重判罚,一味向裁判施压,甚至指责、谩骂、围攻。


有业内人士提到,由于执法2014赛季各级职业联赛的裁判员全部为本土裁判,加之国际裁判及国家级裁判佼佼者大多为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因此违纪者,特别是“大牌”,每逢遭遇不利判罚时,就习惯性向裁判施压,就连国内名哨李俊、范崎也每每遭遇围攻。在中超赛场上,几乎没有一场比赛不出现裁判“被找茬”,诸如“官哨助恒大卫冕”、“京哨黑某某队”之类毫无根据的指责此起彼伏。对此类不正之风,中国足协确实该出重拳了。


难以“摘帽”的裁判


几年前,万达集团全面赞助中国足球,裁判的待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他们的处境却依然尴尬—有人形容说,目前中国的足球裁判“只有权力,没有权威”,确实是一语道破天机,在如今的中国足坛,大家对裁判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现在的裁判还是难以摘下部分不争气的前辈们留下的“黑哨”的帽子。


在声势浩大的“反赌风暴”中,陆俊、黄俊杰、周伟新、万大雪“四大名哨”入狱,还有一些年富力强的裁判,从此“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一时间,中国足坛居然陷入无人可用的困境。无奈之下,足协突击提拔了一批年轻裁判,这就是近几年大家经常谈论的“嫩哨”。因为落网的那些前辈,这些年轻裁判一出道,便背负骂名,再加上确实经验欠缺,一些漏判、错判自然就难以避免,而这一情况,反过来又成为媒体、球迷声讨裁判的“铁证”,于是,这些“嫩哨”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虽然足协也曾经试图通过请外籍裁判来减少执法争议,但这终究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况且对于从亚洲近邻请来的外籍裁判,一些俱乐部及球队教练也不认可,于是大多数中超比赛还是需要由国内裁判执法。在种种缘由的综合作用下,部分中超裁判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想要“摘掉帽子”,想要“树立权威”,但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变得刚愎自用,容不得任何不同意见,而别说挑战了。裁判的“硬气”,得到了中国足协的默许,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新的“冤假错案”,这又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只能“得利”的球队


联赛的主体,乃是各家俱乐部及其旗下的球队,但是中国职业联赛开展的时间较短,整个社会经济也正处在转型阶段,这就使得我们的足球俱乐部及球队,有时候会表现得很不职业,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观念,像个孩子似的,只能“得利”,不能“吃亏”。而地域观念浓厚的媒体及球迷,又在这个时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整个形势变得复杂化。


以广州恒大为例,2013赛季,这支队伍夺取亚冠联赛冠军,一时间成为全国球迷的宠儿,他们的成绩自然也被写进了中国足协的“年终总结报告”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恒大得到了足协的特殊关爱,其证据便是几年前,足协通过了专门为恒大制作的“额外增加外援方案”。到了2014赛季,恒大外援雷内、迪亚曼蒂,先后因为被镜头捕捉到在比赛过程中“竖中指”,而被罚禁赛。广东媒体及恒大球迷,马上忘记足协曾经的好,立刻向足协“开炮”。恒大如此,其他球队也是一个样儿,大家追求的只是自己受到额外的照顾,而不是整体上、长远上的公平、公正、公开。远见卓识,一旦触动了某支球队的眼前利益,马上就会受到反对甚至是攻击。


而由于中国人向来拥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再加上传统媒体大多是在各自地域内发展、深挖,这就使得中超各支球队的支持者,大都出现在所在的城市、省份。每逢出现争端,媒体、球迷不会先辨是非,而是要“先站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由于有了俱乐部、球队、媒体、球迷的支持,国内部分球员在日常比赛过程中养成了刁难、质疑、干扰裁判员判罚的坏习惯。从另一层面上讲,因为对规则了解仅浮于表面,加上有舆论在不熟悉规则的情况下,对一些判罚作出误导,因此导致国内职业球队对于判罚只能“占便宜”,不容“吃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也是中国足球界争端四起的重要原因。


家长不惯着 孩子才好管


孩子为何不服管束?家长惯的!球员为什么有恃无恐围攻裁判?为什么竖中指难逃镜头捕捉还要明知故犯?恐怕只怪作为国内足球赛场“家长”的中国足协规矩立得不够严。


评价朱炯在中超赛场上竖中指前,先把时针调回到去年12月的一场英超焦点战中,在阿森纳以3比6惨败曼城的比赛中,“枪手”威尔谢尔向蓝月亮球迷竖起了中指,他被停赛2场。面对中国足协对竖中指停赛4场的量刑,也许中国球迷会对威尔谢尔事后上诉“处罚过重”感到奇怪。但需要指出的是,英超联盟确立违纪罚则的初衷不是惩戒,而是教育与提醒。


类似竖中指的行为在英伦赛场极为罕见,即便无人问责,具有高度职业操守的英超球员也会对犯下错误羞愧难当,就像威尔谢尔在上诉过程中始终未作诡辩,这与在中国足球赛场内明明打出侮辱手势,却睁眼说瞎话,“我没有、我冤枉”形成了鲜明反差。


在从业者职业操守、自律意识、荣辱观的问题上,中超向英超标准看齐,从目前中国足球发展现状,特别是中国职业足球尚处在摸爬阶段来看并不现实。当类似规则宣讲、赛风赛季动员短期内并不能唤起国内足球从业者普遍自律,不能制止俱乐部只顾逐利、不顾修养的自私之举时,维护赛场秩序,恐怕短期内唯有靠重典。


进退失据的足协


有人在网上写过一个段子,大意是说,与中国足协属于“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既是天堂,也是地狱:说它是天堂,因为一上任便为天下知,想不出名都不行;说它是地狱,不单指“反赌风暴”中,这里的“落马率”太高,还包括日常生活中“挨骂”的机会太多。作为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开放的一个“前沿阵地”,充当“排头兵”的足管中心或者说中国足协,确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最近几年,高层领导先后多次表达了要把中国足球搞上去的信念,这也符合广大人民对于包括足球在内的“三大球”的心理预期,只是客观地讲,与篮球、排球相比,足球尤其是男足真的不大适合利用“举国体制”抓成绩、出效果。既然“短期成绩”不好出,那么“放眼长远”怎么样?答案是“同样困难”,从世界发达足球国家的经验来看,要想真正建设成足球强国,就必须有数量够大的足球从业人口,在中国,这事足协说了可不算,即便把足协和教育系统绑在一起,说了肯定也不算,这是一个综合问题,但人们在算账的时候,早就习惯把问题都归结到足协的头上—同样的道理,有关裁判判罚的争议,俱乐部、球队、媒体、球迷,都会理所当然地将矛头对准中国足协,但是,难道他们不想把联赛办好、让争议少下来吗?


国字号球队成绩不好出,中国足协当然想着“至少把联赛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但是,由于政策有一定的延续性,如今的足协还要为其前任甚至前前任“还债”,很难在大家面前挺直腰板说话。比如大家都在指责足协“管办不分”的问题,这事儿,如果他们自己说了算,那可能早就分了,毕竟,谁也不想看到中国足协走到今天进退失据、权威扫地的局面。


本文为禹唐体育整理,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