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囚徒张尚武:个人悲剧还是体制悲剧

最近,体育板块的新闻头条基本被王濛与他的商业计划占领,有谁还记得同样是冠军却“沦落”的张尚武呢?

2014-08-06 11:00 来源:禹唐体育 0 26690

前全运会冠军张尚武退役后多次偷窃,被处理30余次,并遭拘役3年余。出狱之后,他在北京地铁以“托马斯全旋”等高难度体操动作乞讨,被网友发现,一时成为关注焦点。

对于张尚武的“沦落”,各界意见不一。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有张尚武自己主观不努力,甚至说是“道德素质不高”的因素,但我们同时不能否认的是“体制”给张尚武带来的影响。


在李娜夺得法网冠军后,人们对于“举国体制”就已经有了诸多的讨论,同样是体操名将的陈一冰也在自己的微博里说过这么一段话:“其实我真的特别羡慕职业化!每年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比赛!目的也很明确!输了再提高自己!赢了有高额奖金!完全为了自己!不用背上什么!而我们呢?一年一个世锦赛,四年一个奥运会……可怜的我们连联赛也没有。一个运动员能有几个四年?成功了因为我们国家体制好?如果四年换来一个失败呢..我们的付出呢?”我们确实不能忽视举国体制下集中人力物力资源为运动员提供专业化的训练所带来的进步和提高,但在这种体制下,似乎运动员们已经背离了体育竞技的宗旨,就像张尚武自己说的那样,在国家队的运动员,练体育的目的已经不是强身健体了,而是为国争光。


近5成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安置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类似张尚武的悲剧?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退役运动员安置制度和中国运动员保障体系。


中国现有的退役运动员安置办法来自于2002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体人字[2002]4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随后2003年8月,人事部、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目前,大多数省、市、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办法。


按照规定,只有像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这样成绩好的运动员才可能在退役后安排职位,大多数运动员没有这样的待遇。如同张尚武这样跟人才中心签订协议从而走向市场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绝不在少数。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截至2009年7月,全国累计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4343人,而2010年新增退役人数2193名,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及时安置。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全国冠军,还是亚洲冠军,都免不了“退役即失业”的残酷现实。


山东游泳队教练、前亚锦赛冠军武青也证实,确实有很多运动员退役后不好找工作,也有混的很惨的,这其中有项目的原因(有些项目如体操、举重等不好就业),也跟个人努力与否有关。在武青看来现行的政策已经比十年前好很多了,“我退役那会拿到的补偿也就1万多,现在只要稍微有点成绩的,退役的时候就能拿到10万左右,当然这也跟省份的经济情况以及运龄有关,并不是绝对的。”


其实,张尚武已经算赶上了好时候了,2005年他退役时他从河北省体育局拿到了6.3万的一次性补偿金。按照央视著名主持人韩乔生的说法,“张尚武不是最惨的,省队、市队退下来的可能有比他更惨的。


张尚武事件发生后,热度一直不减,韩乔生是在上海世锦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这番话的。他还言辞激烈地指出,“现行的体制有些不人道,你只负责塔尖上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或许都得到了好的安置,但金字塔底下的那部分人,省队、市队的运动员如何安置?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人管?”


体制,普通运动员的“保护伞”


对于更多身处非市场化项目的普通运动员来说,体制却更像是一把保护伞。在举国体制内,从训练比赛、衣食住行到伤痛病患,一般全在体制内解决,但是,这样的保护对运动员来说,仍然远为不足。

体制的庇护虽然让运动员无须为日常生活操心,但在运动员的基础教育、必要的生存技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仍有相当程度的欠缺。退役后能够读书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人在退役后只能像张尚武那样领取一笔退役金。这些自小就在体制的安排下成长的运动员进入陌生的社会,却仍然停留于听组织安排的惯性思维,只能四顾茫然。


体制,你真的需要那一块金牌吗?


2008年的奥运会,最让中国人自豪的一届奥运会,我们一共拿下了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榜首,但这就意味自着我们就是体育大国了吗?美国在金牌榜上输给了我们难道他们就不是体育大国了吗?连续几届奥运会,我们的金牌数目一直在增长,但在总奖牌上依旧和美国保持有不小的差距,美国民众的体育参与率远高于中国,在全民健身事业上,孰强孰弱显而易见。中国的金牌,更多靠的是“体制”,集中全国最好的人力物力资源,为最有可能夺冠的这些运动员提供最好的训练,四年磨一剑,目的就只为那枚代表着荣誉的金牌,而体育无法真正的惠及到大众百姓。张尚武事件亦牵连出2001年大学生运动会中国运动员造假事件,年龄不够、没有念过大学的运动员被暂时挂靠在某大学名下,假装成大学生参赛。此事虽并未得到相关方面的承认,但一旦张尚武所爆属实,那势必引起民众更大范围的讨论与不满,因为“造假”事关民族诚信尊严,为了一块奖牌,而丢掉了民族的诚信与尊严,显然是不值得的。


没文化真可怕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生在校都会接受全面的教育。但是体制内的运动员真的能全部接受到全面的教育吗?为了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他们通常都是没日没夜的训练,许多专业的体校都无法保证运动员一周10课时的文化知识教育。张尚武退役后先后10多次偷窃,两次入狱,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好吃懒做花光了退役补贴。这一切都反映出来的是张尚武自己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但这真的就完全是张尚武自己的问题吗?张尚武4岁开始练习体操,此后就一直把自己奉献给了省体操队和国家体操队,在一个他最应该接受知识上、文化上教育的年龄,他接受最多的却是专业的体育训练,文化素质教育被忽视。因此,退役后放弃国家为其提供的学习机会的张尚武也就自此“沦落”。


在中国体育界,尤其是竞技体育界,不少实践者将金牌当成了体育的终极目标,却忽视了运动员文化和德育的培养,这样做可能能够培养出冠军,但是却并不一定能让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全面发展的人。


体教结合已经提了多年,但是在一些教练员、运动员甚至体育管理者眼中,体育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重训练轻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去年就毫不讳言地表示,运动员文化教育、就业安置和伤残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得到系统、全面解决。他强调,“决不能只为培养10%左右的优秀运动员,就牺牲掉90%孩子的文化教育”。


退役之后,何去何从


卖艺者张尚武,搓澡工邹春兰,门卫才力,因为冠军身份,他们的不幸遭遇才更多为公众所关注。在金字塔型的举国体制中,更多的运动员有着类似的经历,却仍然不为人知。他们把青春和健康交给体制,所企求的除了荣誉和金钱,还有相应的教育和保险待遇,而不只是一纸成王败寇的对赌协议。


建立更透明公正的契约关系,有利于维护运动员的权益。每个运动员在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保证付出和回报之间能够更加对等,而不至于为国争光训练时流血流汗、一旦因病伤退役之后维权困难,不得不街头卖艺生存,甚至违法犯罪。


体育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更应该是惠及大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并乐在其中。相信如果所有民众都能通过体育将建自己的体魄,提高民族整体的素质,那么即便是没有拿到金牌,又有谁能说我们不是体育大国呢?也许有一天,“体制”内凌驾于竞技体育之上的“金牌体育”会不复存在,体育真正成为全民的运动。那时候,运动员走职业化道路也好,在体制内接受训练也好,都能真正的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并在德智体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为禹唐体育整理,来源:南方周末、新京报等)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