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给CBA带来的生存危机

NBA在中国的发展确实为中国篮球带来了很大的正面效应,但也必须承认,它也同时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本土联赛CBA的压力。

2014-07-28 15:14 来源:网络 0 166836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NBA就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探索,如今国际市场对于NBA的发展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由于球迷数量极其庞大,中国市场自然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NBA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其中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步步深入的发展路线:


1986年,NBA娱乐公司向中央电视台邮寄了一卷录像带,这是NBA踏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拉开了NBA进入中国的序幕。这卷1985年NBA总决赛第六场比赛的录像带在央视播出后,立刻引起轰动,中国球迷第一次见识到如此高水平的篮球赛。由此,NBA第一次踏上了中国市场。3年之后,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带着新的NBA录像带来到中国,与中央电视台签订了转播协议。此后,中国球迷每年都可以通过央视观看NBA的比赛,NBA也渐渐在中国培育了大量球迷,为之后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1993/94赛季,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赴美国直播全明星赛。从那次之后,每年的全明星赛中央电视台都派人去采访。同年,中央电视台又对奥拉朱旺领军的休斯敦火箭队和尤因领军的纽约尼克斯队之间的总决赛进行了直播。这是中国球迷第一次看到现场直播的总决赛。随后,央视又对总决赛剩下的6场比赛进行了录像转播。逐渐地,NBA全明星赛和总决赛的直播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重要节目内容,由此把NBA的现场非常直观而立体地呈现在中国球迷面前,极大地提高了NBA对中国球迷的吸引力;同时也使中央电视台与NBA的关系更加密切,NBA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渠道更加稳定。


1999年6月,王治郅被NBA的达拉斯小牛队在第二轮选中。两年之后,他正式登陆成为NBA亚洲第一人。在王治郅之后,姚明在2002年作为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秀加盟了休斯敦火箭队。姚明在NBA获得了快速的成长,表现越来越出色、越来越稳定,成为中国球员成功的榜样。正因如此,远赴美国的姚明受到了全中国人的关注。由于有了姚明,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懂不懂篮球,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火箭队、NBA。可以说,中国球员的加盟,让NBA紧紧地抓住了中国人的心,大大拓展了NBA在中国市场上施展拳脚的空间。


2004年10月14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NBA比赛正式登陆中国。在上海体育馆,姚明领军的休斯敦火箭队同国王队进行了一场NBA季前赛。尽管并不是常规赛,但比赛的规格完全依照NBA本土的标准,从地板到摄像机,从篮球架到每个座位,这场NBA季前赛让中国球迷有机会现场体验到了NBA的感觉。随后,两队又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季前赛。这两场比赛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充分证明了NBA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也让NBA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NBA在中国更加深入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契机。

2007年5月初,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宣称,想在奥运会后举办NBA中国联赛。这样的言论在给予人们更多期待的同时,也不由得让人开始担心,NBA如果在中国新建联赛,必然会给CBA带来沉重的压力,甚至是致命的冲击。NBA的野心无疑是巨大的,在中国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无穷的潜力,都让NBA不会满足于现状,必然会采取更大的动作。面对这样的局面,有关各方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需要非常审慎地思考。


CBA面临的压力


NBA在中国的发展确实为中国篮球带来了很大的正面效应,但也必须承认,它也同时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本土联赛CBA的压力。目前与NBA相比,CBA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竞赛产品质量低,缺少特色


有学者指出,篮球联赛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球星的多少、比赛激烈程度、球员技术水平、战术运用、赛场气氛以及裁判的执法水平。以这几个要素来衡量,CBA受制于我国整体篮球水平与美国篮球的差距,无疑在每个方面都无法与NBA相提并论。在电视观众可以免费收看赛事转播的情况下,竞赛质量无疑决定了联赛的需求方向,从而导致CBA在我国的受关注度还比不上远在大洋彼岸的NBA。


另一方面,CBA的联赛形式与NBA存在非常大的雷同,中国男篮联赛从建立之初就开始学习NBA,从简单的规则、打法到联赛的结构、模式,今天的CBA几乎就成了NBA在中国的翻版。这种学习的优点在于简单、快速,近些年迅速的发展也证明了这种学习的成功。但是,它也有着无可避免的缺陷,就是与NBA的产品类型(比赛形式)太过相似,缺少自己的特色。这样,在比赛质量与NBA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CBA也缺少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可以说,在竞赛产品的竞争上,CBA处于全面的劣势。


2、融资渠道狭窄,资本实力弱


目前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等融资渠道,对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而言几乎都是封闭的,俱乐部可行的融资渠道仅有企业赞助和俱乐部自有资金两种。在这仅有的两种融资渠道中,俱乐部自有资金取决于俱乐部的盈利状况,而据篮球管理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CAB俱乐部的年投资金额平均为387 万元,而平均收入仅为237 万元, (仅有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于2003/04赛季后公开宣布盈利)。因此,在现实中,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可行的融资渠道仅有企业赞助这唯一的道路。又由于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状况不符合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目前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还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融资。融资渠道狭窄,也就意味着俱乐部资金来源不稳定,风险很高,并且俱乐部对企业投资的依赖性很强。由于体制的限制,CBA的球队是各地体工队寻找赞助商支持组建而成,资本所有者实际上无法直接拥有球队的所有权,这样投资者的投资态度很难得到保证,因而这唯一的融资渠道也十分不稳定。


与此相比,NBA球队所有者直接投资组建球队,对球队拥有所有权,从而球队的自有资本有着切实的保障,并且每年都有高额而稳定的利润,更何况NBA投资人都是资产过亿美元的富豪,其雄厚的实力是CBA难以比拟的。


3、品牌影响力弱,比赛上座人数少,转播收视率低


NB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从比赛本身到社区公益,从电视广告到文艺娱乐,NBA的品牌几乎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其相比,CBA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自身的内部建设尚且远未完善,并且身处体制改革的时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影响力远不能与NBA抗衡,即使在我国篮球市场上,NBA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CBA。


之前已经介绍,NBA每个赛季有1200多场常规赛,总上座人数在200万以上,场均上座人数达到1.7万人以上,面CBA的赛制在不断改革之中,现在每赛季的比赛为260多场,总上座人数为130万,场均上座人数为4900多人 ;2005/06赛季,CBA在全国各城市的电视转播收视率最高的是北京为0.72%,最低的是河南和陕西为0.09%,而早在1999/00赛季,NBC转播了58场NBA比赛,平均收视率达到5.2%。这些数字非常直观地体现出CBA与NBA在市场影响力上的差距。


另外,除了这些现有的差距,如果NBA中国联赛成立,现在赞助CBA的企业还可能投向NBA中国联赛的怀抱,而且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很可能选择组建球队参加NBA中国联赛,这对CBA来说将是致命的。


CBA的竞争力提升需要多方努力


面对NBA的扩张,弱小的CBA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抵挡。CBA唯一的优势在于,它是中国竞技体育体制内的联赛,受到我国体制的保护。而NBA要想在中国建立联赛必须突破体制上的障碍,而这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短期内难度很大。所以CBA的当务之急在于如何利用这样的保护,先把自己做强做大,获得在本土与NBA争夺的实力。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


1、完善商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改革。目前各俱乐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形成市场主体。那么现阶段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优化配置模式,应是逐步真正建立与完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组织体系,进行完全的商业化运作,向市场要效益。股份有限公司可联络股东投资入股,篮球运动队经资产评估后作为无形资产入股,根据股份的大小确定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席位。俱乐部公开招聘总经理、主教练和工作人员,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运作。股份有限公司制职业篮球俱乐部的优越性在于:其一,有利于明晰产权,协调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俱乐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其二,有利于筹集资金并确保俱乐部发展的稳定性,有利于俱乐部资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可防止因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影响俱乐部的正常经营,以及俱乐部不至于因投资企业抽走资金而面临解体的危险;其三,俱乐部实行股份制,股东对企业亏损承担有限责任,这种竞争产生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责任心,有效地增强俱乐部自身的发展动力。因而,应该加强职业俱乐部的建设,使得更适应职业篮球赛事发展的需要。


2、调整发展思路,对赛制进行改革创新。限于我国篮球整体水平与美国篮球的差距,CBA的竞赛水平很难与NBA一较高下,在产品质量存在难以弥补的差距时,企业只有两种选择:放弃该产品,或是创造该产品独有的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放弃CBA必然不会是国人希望的结果,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摆脱现在照搬NBA的局面,立足于本土,建立自己的特色,以差异化的产品来展开竞争,这将是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联赛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3、NBA在中国快速的扩张已经开始威胁到民族篮球产业的生存,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将不得不考虑对NBA在中国的扩张进行限制;另外,面对篮球俱乐部市场主体地位缺失、产权不清晰以及整体亏损、俱乐部经营活力低下等问题,管理部门应通过体制改革,减弱各地体育局对球员和俱乐部的控制,增强企业出资人对俱乐部的控制权,以资本为主导建立和经营球队,提高俱乐部的自主权,从微观上为我国篮球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