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足球步入寒冬,俱乐部纷纷自寻出路

随着中超成为地产足球联赛,投入一路飙升,可现如今的地产大亨们却紧缩银根,房地产真的能救中国足球于水火之中?

2014-07-25 10:10 来源:西安晚报 0 87403

日前,深圳红钻和大连阿尔滨的欠薪风波,引发了中国足球又一个热议话题。随着中超成为地产足球联赛,投入一路飙升,可现如今的地产大亨们却紧缩银根,房地产真的能救中国足球于水火之中?


欠薪风波背后


断裂的地产资金链


巴西世界杯期间,国内中超中甲两支球队爆出了欠薪丑闻。这几个赛季一直在中甲征战的深圳红钻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上周中的足协杯比赛前,深足球员直到拿着欠条才同意比赛,结果多日没正常训练的他们在比赛中有5人先后抽筋,最终以8打11并以0:5惨败给鲁能。球员们在比赛前打出了“生活已无法维持”的标语来抗议俱乐部。


深圳红钻俱乐部上演的这出欠薪风波,还要从老板万宏伟接手时说起,2009年年初,万宏伟宣布从杨塞新手上购入深足股权,但是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杨塞新仍未退出。10月30日,深圳足球俱乐部的法人代表由周军变成了万宏伟。深足俱乐部的股权信方面,老股东深圳市亚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达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变更为深圳市南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而万宏伟之前只是一个注册资本3万元的投资公司老板。


从根本上来说,万宏伟和杨塞新一样都是资本推手,根本没有实业。深足成为第一支尝试实现自创品牌、自主经营、自我冠名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万宏伟成立红钻集团,涉及文化、体育、艺术、娱乐、投资和基金管理等业务。但据知情人透露,此次欠薪“应该是老板手头真的没钱了”。实际上,近几年万宏伟主要投资的是文化地产方面,“一度情况还是不错的,2011年还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了100万美元做了一个基金”。不过一度看上去红火的深圳红钻,今年却跌入了谷底,“可能是投资时机的问题,他的资金链断裂了。听说在海埂集训的时候,他们还欠了海埂基地的钱”。万宏伟无奈之下,曾在去年7月份以其持有的连云港亿诚置业有限公司40%股权为深圳红钻应支付的借款本息作质押担保。


但时间对万宏伟来说显然不够,而且作为一家职业俱乐部,就得时时刻刻需要钱。而深圳市足协和深圳市政府也拖欠俱乐部690万元,万宏伟又没有真正的实业,欠薪一事就一直拖着。


和深足连年为钱发愁不同,大连阿尔滨曾经风光一时,刚冲入中超时号称一赛季投入四五个亿。但自去年6月份开始,阿尔滨包括赢球奖和平球奖在内的奖金和工资一直拖欠,直到去年有媒体报道此事后俱乐部才应急补发了三个月的工资。补发了一次后,俱乐部继续了拖欠工资和奖金的情况。


球队一直存在欠薪,战绩也是一路下滑,《足球》报记者赵震曾直言“不发钱,再好的阵容也打不出来”。二次转会期间,于汉超和李学鹏以4800万元的转会费打包加盟恒大,但李学鹏拒绝签字,原因是阿尔滨还拖欠了李学鹏八九百万元的工资和奖金。这两名离开球队的球员都未解决欠薪一事,更别提还在球队的球员。直到现在,球队的欠薪问题还没有解决。


从2012年底,在收购大连实德俱乐部的问题上,阿尔滨老板赵明阳考虑了许久,他曾动心过、他曾犹豫过、他曾彷徨过,但最终选择“拿下实德”。使其在足球事业上的投资高达15亿。但他当时执掌的大连阿尔滨集团的总资产也不过是20多亿元,注册资本3亿元,已经拥有阿尔滨俱乐部的他,却收购了负债累累的实德,这显然有些难以为继。


资产只有20亿却拿15亿投资足球,这放在房地产井喷的前几年,以阿尔滨集团的营业额或许并无问题。但如今,房地产业低迷,阿尔滨集团的销售额和营业额锐减,而且他们被欠20亿的工程款,前期款项都是自己垫付,集团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是集团副业的足球俱乐部,欠薪显然是首当其冲。


地产足球寒冬


俱乐部纷纷找活路


深圳红钻和大连阿尔滨难以化解危机,而资本比较雄厚的如辽足、绿城、建业、亚泰以及贵州,如今其实也是在苦苦支撑。苦苦支撑意味着投入减少,而投入基本和成绩成正比,如今辽足、建业以及亚泰都在为保级而战,成绩最好的贵州目前不过是在积分榜上位列第八。


以杭州绿城为例,早在2011年底,绿城老板宋卫平就曾首次向外界表达了对绿城足球的转让意愿,当时绿城中国正面临着由于楼市调控而产生的巨大资金压力。之后市场回暖,绿城中国效益逐步好转,此声音也淡出耳际。而今年,在宋卫平因市场压力对绿城中国24%股份进行出让之后,绿城足球也成为其下一个想要脱手的部分,马云和绿城足球俱乐部的绯闻由此而来。


在地产业鼎盛时期,投资足球是一种宣传手段,但是在地产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足球就会变成很多地产商的烫手山芋。实际上,本赛季,人和、建业、亚泰以及绿城,在引援方面都是小本经营,今年的转会费投入基本都不超过300万欧元,全然不复前几年打入亚冠赛场的豪气。以戴氏家族为背景的贵州人和本赛季投入有了大幅缩水,相比上赛季1.5亿人民币的高额预算,本赛季他们在冬季转会时只花了180万欧元,引进的几名外援被调侃为“无水平、无身价、无名气”的三无球员,要知道,上赛季光米西一个人(转会费和工资)就花费了人和6000万元,本赛季看着国安的豪华阵容,时任人和主帅的宫磊曾感叹:“一分钱一分货,不是没有道理的。”而2014的二次转会,贵州人和只买进了一个前德国国脚汉克,据报道转会费在125万欧元左右,却放走了上赛季三大主力穆斯利莫维奇、曲波和杨昊。


恒大在去年拿到亚冠冠军,今年在转会市场上的动静依旧不小,690万欧元签下迪亚曼蒂,500万欧元买入吉拉迪诺,但800万美元高价售出穆里奇,也让恒大净赚了450万美元,整体的投入其实并不算很大。


去年的亚冠冠军,恒大光奖金就发了1.57亿元。但今年恒大在奖金这块已经进行了大幅的缩减。亚冠小组赛结束,恒大依旧是小组头名,但他们的奖金只有1800万元,去年同期则高达5000万元。过去两个赛季的中超亚冠同期,恒大去年的总奖金已经达8900万元,但今年同期只有3050万元,出现了5800万元的差距。


而恒大与淘宝的联姻也非常出乎意料,恒大将足球俱乐部50%股份卖给了马云。许家印表示,恒大足球俱乐部下一步将准备再增发40%的股份,再吸收20个优秀的投资者。虽然许家印的理由给的很“高大上”,但12亿的真金白银不会说谎。


如今的“房地产中超联赛”已经有些难以莺歌燕舞,在房地产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的情况下,以地产为支撑的中国足球,也自然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面对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如绿城、阿尔滨这样的俱乐部只能被动面对,许家印吸收马云或许只是为了能提前避开这种尴尬。


在中国,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虚高的、被泡沫所包裹的产业,如今中超联赛的鸡蛋基本都被放在一个篮子里,当房地产行业的危机来临时,这个篮子显然有些摇摇欲坠。当然,或许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房地产式的足球的确是一把双刃剑,这绝非危言耸听。


地产足球联赛


无造血能力成鸡肋


2013年的中超16强俱乐部投资方,10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5家也有涉及房地产行业,唯一例外是上海申花。而在今年初,绿地集团与上海申花签署资产转让协议,曾经叱咤中国足球联赛的上海申花足球队随之更名为上海绿地申花队。至此,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最后一家没有房地产背景的俱乐部也被房地产企业接手,业内笑称:足球联赛变成了“房地产联赛”。


过去四年里,随着广州恒大在中超和亚冠联赛称雄,恒大地产的年销售额也一路飙升,2009年为303亿,2010年为500亿,2011年为803亿,2012年为923亿元,2013年达到1004亿。在恒大接手广州足球8个月后,品牌价值便跃居全国房企第一,超过80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近一倍。可以说,恒大创造了地产足球的巅峰,但是,恒大现象值得探讨,却未必能被复制。一项最直接的数据是,2013年中超16家俱乐部中,就有14家亏损,只有恒大和辽足宏运两家盈利。另外,地产商这种大跃进式的拥入,使得整个中超市场的泡沫化程度非常之高。


房地产商人的进入,导致中超的总投入不断冲高。1994年时的总投入才8000万,1996年突破亿元,2003年4亿,2010年5亿,2011年15亿,而2013赛季16支中超球队的预算加起来达到了30亿!过高的投入成本,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泡沫化的转会市场。去年的标王于汉超的转会费达到4000万,而在今年,戴琳和王大雷转会鲁能合计花费约为7000万。宋博轩、姜志鹏、吴曦等人的转会费也都超过2000万。很显然,这样的身价是不合理的。在权威网站《转会市场》中,中超球员中身价最高的张琳芃身价还不到100万欧元。中超球员的身价虚高,让俱乐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二,盲目或被动地提高球员工资,从而使俱乐部刚刚形成的自我造血功能急速萎缩。无论国内外球员,工资都虚高,无端地多付了不少的钱。穆里奇就是一个例子,2010年赛季,他的年薪仅为72万美元,只是孔卡的1/10,几番“闹事”后,穆里奇拿到了250万美元年薪的合同。从总体来看,中超球员的薪资从2011年之后开始急速提升,三年内几乎每年的涨幅都超过了20%。较之前一年,2013赛季中超球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增长了43%。其中国脚年薪平均在300万元左右。当然,这还没有把赢球奖金计算在内。


徐根宝曾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上海上港的投入在7000万元左右,而这个数额在中超16强中完全不能算多的了,志在争冠和冲击亚冠的恒大、鲁能、国安、富力、舜天等球队,哪一个投入不在2亿往上走?这些,无一不是依靠这些地产商往其中疯狂砸钱。


一个联赛中,有几家房地产投资的俱乐部并不奇怪,但中国足球联赛中如此整齐划一的投资阵营,那就存在一定风险性。毕竟被单一行业掐着经济命脉,一旦这个行业出现问题,不免让人猜测,投资足球的地产时代是否会走向没落。很不幸,在恒大创造了地产足球巅峰一年后,这种猜测一步步出现。


在中国,房地产本身就是被泡沫所包裹的一个产业,而中国足球的鸡蛋全部都放在这一个篮子里。但今年银行的银根紧缩,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严控,让很多地产商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大量二三线城市的楼市出现了大幅跳水。换句话说,开发商的日子不好过,自然而然导致的是对俱乐部投入的减少。绿城的转让股份,恒大与阿里巴巴联手,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地产业鼎盛时期,投资足球是一种宣传手段,但是在地产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足球就会变成很多地产商的烫手山芋。而对中超来说,这背后隐藏的风险也隐约可见,房企资金链一旦断裂,大部分具有房地产背景的中超足球俱乐部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其实,各大俱乐部最需要的还是自身的造血功能。市场化运作,职业化运作,才是一支俱乐部长久发展的正道。中超众俱乐部,可以参照的是曼联、皇马和巴萨这些老牌的传统豪门。曼联是一支可以生财的俱乐部,包括它的电视转播权,包括它每年休赛期的世界行和友谊赛,这些都是它的圈钱之旅,所以格雷泽家族只想依靠它发财而不给它投入买人的做法,才会遭到球迷的唾弃。而皇马和巴萨的会员制,每年会给他们带来数以千万的收入。


当然,这些都需要多年积淀,积淀出足够的底蕴,用出色的成绩召唤越来越多的死忠球迷,才能有这种造血的效果,而不是靠一味的投入。但现在问题是,这个市场已经如此泡沫化,投入如此巨大,这些俱乐部还能支撑多久?如果资金链断裂,还拿什么去积淀底蕴?中国的地产足球似乎正陷入死胡同之中。


(声明:本文仅作者观点,不代表禹唐立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