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体育产业十大关键词③:体育赛事“三进”、乡村体育IP发力,户外运动出圈

第三篇,我们聚焦体育赛事“三进”、户外运动、乡村赛事IP这三大关键词。

2024-12-30 10:00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文/张雅婷、谭砚文 0 1975

村超.jpg


2024年是体育大年,更是中国体育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国际体育赛事日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重要平台,中国“智”造闪耀国际赛场,加速培育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中国体育赛事全面释放经济效应,乡村体育IP持续发力,赛事跨地域发展迈上新台阶。随着全民健身普及推动,各类体育消费展现出强大潜力。户外运动表现亮眼,冰雪运动蓬勃发展,银发健身产业成为新趋势,足球振兴事业迎来新阶段。


体育,不仅为国争光,更能为国增利,体育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的中国体育产业,国际化与创新力并举,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深入,新的体育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


但中国体育产业当前仍存在国内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体育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回望2024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结出中国体育产业年度十大关键词,邀请数十位大咖专家深入解读,共论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助力体育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第三篇,我们聚焦体育赛事“三进”、户外运动、乡村赛事IP这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四:体育赛事“三进”


近年来,体育赛事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渐成大势。今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旅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通知》,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随后,北京、广东、河南、湖北、江西等多地响应号召,开展相关活动,促进文商体旅融合。例如,今年国庆期间,WTT中国大满贯赛事门票销售额约6000万元,大满贯公园接待游客5.8万人次,带动首钢园区假日期间销售额超2900万元。


体育赛事“三进”引流作用凸显,品牌赛事增加景区街区商圈曝光度,将“赛事流量”变成“消费增量”。跨越一座城参加马拉松、观看一场比赛不仅是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解锁一座城市的新途径。


融合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让赛事体现自身价值、让参赛体验更升级、让赛事带动城市发展更多元化、更持久性,是未来各个相关部门与主办方深思熟虑的重要课题。


大咖简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华:


体育赛事需要有一定的常态化,才能真正与文旅商等产业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全民健身等目标。


体育赛事“三进”要有商业特质,一是从组织实施上要有明确的部门机构来统筹协调,有总体且长期的发展规划,对“三进”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对赛事形式改进创新,强调赛事本身要喜闻乐见,例如马拉松赛事除了全马之外,也开展半马、微马等富有多样性、趣味性、亲子性的赛事,在通过赛事促进当地群众的互动交流中挖掘新的商机;三是因地制宜发展赛事,与地方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考虑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联动,根据景区、街区和商圈的不同特质有针对性地设计赛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与产业优势的赛事品牌。


体育赛事品牌未来发展的趋势,应当是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每个季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赛事。各地办赛应当有目标、有定位,吸引谁来参加、在哪些人群里面造成影响,不要追求大而全,避免赛事同质化,思考打造什么调性的赛事品牌,例如有的强调竞技、有的强调亲和、有的强调与民族文化等,让不同的品牌赛事良性竞争发展。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钊:


体育赛事“三进”自推出以来,在推动地方体育赛事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引导政府更多关注体育,各个部门更加主动地将体育融入到本部门的辐射范围,把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组织过程中,有意识地协同文化、体育、旅游等相关部门共同办赛。


另一方面,从办赛效果来看,体育赛事不仅对当地经济有拉动作用,更是对当地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带来复合性的拉动效果。同时,体育赛事“三进”对办赛机构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做竞赛组织,还要整合更为丰富的资源融入比赛。


在推动体育赛事“三进”的过程中,也有相关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政府与市场接轨存在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的一体化协同体制引导政府与市场协同办赛;其次,承办赛事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缺乏能承办高水平赛事的专业化机构;此外,体育赛事相关的政策引导和落地时效需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需要立足区域特质,打造品牌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赛事供给。体育赛事传播也需要适应新媒体、自媒体的变化以扩大影响力,推动体育赛事更加融入居民生活,市场细分和场景将更丰富,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五: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正逐渐成为全民运动“顶流”。


去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今年,各地延续对户外运动的重视,湖北、四川、云南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从资金支持、场地建设、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推动户外运动发展。


政策支持下,我国户外运动呈现爆发式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正在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户外运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活跃,与2019年相比,2023年与户外运动相关的订单人次增长14.99%;2024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达到59.78%。户外运动赛事不断为举办地带来客流、促进消费,如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吸引观众1.5万人、带动消费超1亿元。


尽管户外运动已走向生活化、全民化,成为国民新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消费热潮,产业仍面临着整体供给能力不足、缺少专业体育服务从业人员、事前培训与风险预警机制亟待强化等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规划户外运动相关政策,投入更多专业力量组织实施相关活动,为户外运动产业健康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大咖简评:


凯乐石户外集团产业开发副总裁杨龙:


近几年国家推动以体育为抓手去促消费、促经济,从去年开始,户外运动类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比例上升极快,呈现了几个趋势。


一是从常规户外运动类向更高端、更具体验感的户外运动发展,包括山地越野跑、自行车骑行、长距离重装徒步、滑雪以及高海拔登雪山项等,例如骑行装备的销售涨幅就超过了100%;二是在全民健身带动下,更多人将消费力关注到自己身上,像越野跑、骑行项目的女性占比有了明显增长;三是消费群体年轻化,参与户外运动的年龄段从80后、90后的绝对主力下沉,00后群体占比提升;四是户外运动类在家庭消费领域急剧上升,家庭户外运动出行,以及群体性的集中式、大批量的参与,促进了户外运动消费的新机遇。由于政策推动赛事活动从文旅口促进发展,包括户外旅行里增加了很多数字体验项目,带动了文体旅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


近几年在经济转型提升的过程中,户外运动类助力推动了国家GDP发展。未来希望有更多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例如打造更多户外的精品赛事,也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发挥好我国丰富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与户外运动有良好的结合,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找到平衡点。


期待国家未来加大引导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以前常态的观赏性运动进一步发展到体验型运动,释放消费潜力,推动行业更多的经济转化价值,同时规范引导户外运动行业一起做大做强,激活产业更大效能。


普华永道中国体育行业主管合伙人周星:


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消费者、从业人员到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均需在积累经验中不断摸索与优化,以确保行业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关注户外运动中的安全保障与规范运营问题。


首先,户外运动产业面临整体供给能力不足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运动场地建设与规范化运营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其次,部分户外运动项目具有探险性和风险性,监管机构应制定并推行专业能力认证体系,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事前培训与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应急服务保障,体育服务从业人员需要提高专业水平,消费者也应加强对户外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户外运动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深度挖掘。在运动项目方面,继“后北京冬奥”时代所激发的热情之后,随着哈尔滨亚冬会的临近,冰雪项目有望继续保持其热度;其次,各地应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户外运动,比如水上运动或低空运动等,或结合国际赛事,将户外运动做深做精,与市场形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态势。从产业看,提升高质量装备的国产化程度,推动户外运动装备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比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户外便携可折叠设备、或适应野外环境的保温设备等;从参与人群看,随着女性体育的稳步发展,女性参与户外运动的潜力也值得持续拓展。


关键词六:乡村体育IP


随着2023年“村BA”“村超”火爆出圈,乡村体育赛事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缺乏资金、缺乏明星,仍成为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国际传播案例。


2024年,众多村镇继续发力,打造特色乡村体育IP。3月,第二届贵州“村超”决赛开赛;7月,广东佛山“西甲”吸引了32支来自港澳、广州、深圳等地的队伍;9月,第一届“一带一路”暨贵州——粤港澳大湾区“村超”足球友谊赛开赛。同时,贵州台江、广东化州、中山,福建晋江、西藏昌都等多地相继举办的“村BA”赛事,几乎贯穿全年。


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与乡风文明水平,也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流量,推动了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场赛事打响一个IP,促进一条产业+”。如何因地制宜探索打造适宜乡村旅游、农产品产销、研学游、露营野餐、食宿养生等项目的体育赛事,让地方特色产业价值借助赛事实现转化和变现,推动体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仍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实践的长期议题。


大咖简评: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钊:


去年“村超”等体育IP爆火以后,各地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一是在“村超”引导下,更多地方开始关注乡村体育发展,效仿“村超”“村BA”举办乡村体育赛事;二是各地主动跟贵州榕江的球队产生互动和关联,以体育为媒介,带动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交流融通。


发展乡村体育IP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同质化太高,许多乡村赛事集中在篮球、足球等少数项目,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办赛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存在问题,许多地方为追求短期热度而办赛,但真正的品牌建设需要长期持续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超越传统的“村超”“村BA”的模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各地的区域特色文化,将赛事与乡镇的特色资源进行有效衔接,打造地方特色赛事;二是丰富赛事的内容体系,延伸赛事的供给链和生产链,将阶段性的赛事延伸为长期存在的产品和体验;三是重视全传播传播,“村超”的火爆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专业的媒体和传播平台。


未来,乡村体育IP将向专业化、融合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一是更注重区域间的协同联动,甚至推动跨省域的资源流动;二是将孵化出一批以乡村体育为核心的运营团队和主体,打造更专业的赛事品牌;三是更注重生态与绿色发展,打破人们对体育场地的传统认知,让赛事走向田间地头。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


今年,乡村体育IP凸显出民间力量的强大推动作用。以广东为例,无论足球比赛还是龙舟竞渡,都展现出民众的高度热情和参与度,企业赞助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如西甲足球赛就有很多名企赞助。同时,乡村体育活动往往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像龙舟与祠堂文化相结合,体现了血脉传承和家族凝聚力。此外,一些地区的乡村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带回的篮球、排球运动在乡村间开展,为如今的乡村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乡村体育IP将继续产生多方面的带动效应。一方面,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如大湾区的体育交流带来的人流能够创造市场需求,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推动文化建设,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社会精神风貌。同时,社会学、人类学、文旅学等多学科应积极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为乡村体育IP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引导,将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共同推动乡村体育IP向好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转载自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2024中国体育产业十大关键词③:体育赛事“三进”、乡村体育IP发力,户外运动出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