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菜鸟”们,催熟千亿冰雪消费热矿

在北京冬奥会与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以滑雪为代表的冰雪经济迎来了新的爆发。

2025-01-01 10:00 来源:品牌议题 0 1666

滑雪.jpeg


今年的滑雪热,与去年相比可以说有增无减。11月底的开板季,全国的滑雪爱好者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河北崇礼、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雪场,赶赴一年一度的滑雪盛宴。


携程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国内滑雪场的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进入11月份,新疆乌鲁木齐、富蕴(阿勒泰地区)的滑雪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倍以上。11月内蒙古包车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23%。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14-2019年六年间,中国滑雪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复合增速为22.15%,随后因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在北京冬奥会与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以滑雪为代表的冰雪经济迎来了新的爆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遗产报告》显示,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2015年为2700亿元,2020年增长至6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可达到一万亿元。


不过和国际的滑雪市场相比,国内滑雪消费尚处在起步阶段,这当中也不乏一些很有意思的差异点。而这些差异所在,也透露出了滑雪消费的发展趋势。


体验至上的初学者,滑雪怎能不“出片”


最显著的一点,莫过于消费人群画像。


根据《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数据,全国滑雪总人次在2023-2024雪季达到2308万,同比增长16.3%,滑雪参与人数为1280万人,同比增长14.49%。


快速扩容的滑雪市场背后,有大批年轻的初学者。《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滑雪人群70%以上均为体验型消费者,滑雪次数小于3次;20%左右的人群为爱好者,经常参与滑雪运动;仅有10%左右的人群为专业滑雪者。


携程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


另外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显示,滑雪人群年龄集中在25-34岁,月收入集中在10k以上,并且以男性群体为主,近四成来自一线城市。


由此我们也可以描摹出一些滑雪人群的轮廓——他们可能就是你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也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从徒步、骑行,到攀岩、滑雪,他们多少都体验过。


还有一个特点,是他们也活跃在社交媒体,不是在抖音上分享滑雪视频,就是在小红书上找滑雪搭子。巨量算数显示,11月抖音上与“滑雪”相关的关键词,综合热度指数环比提升超80%;小红书上,#冰雪运动#相关话题浏览量已超过2000万次。


因此,体验感与社交性,成为当下年轻人滑雪的两大关键词。


这一点可能也是与欧美市场略有差异的地方。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2019年我国滑雪人口渗透率仅为0.9%,而美国、德国和法国滑雪人口渗透率均超过10%,其中美国渗透率高达18.0%。在这些国家,许多人从小就学习滑雪,并将其视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滑雪人群的年龄层会更丰富。


对他们来说,体验感更多是针对滑雪运动本身,社交性则更多是在和家人朋友的互动上,圣诞假期滑雪甚至成为了一项家庭传统运动。


国内滑雪市场的年轻化趋势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契机,但浅尝辄止的体验,也意味着消费行为更具波动性。结合消费群体的这些特点,将滑雪从“一次性体验”转变为长期兴趣,将人群从年轻圈层向外拓宽,也是滑雪消费增长的机会所在。


雪场快速膨胀,创新“滑雪+”模式


滑雪市场的迅速扩容,不仅体现在消费人群上,也反映在雪场数量和服务的快速提升中。


首先,滑雪场地设施正快速增长,根据《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全国滑雪场总数已超过800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室内滑雪场业态在国内全面爆发,数量达到60家,比去年增长了20%。室内滑雪场的优势,在于摆脱了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让消费者——尤其是初学者——的尝试门槛变得相对更低,数据显示有五分之一的滑雪人次来自室内滑雪。


滑雪场的规模和设施差异较大,其中中高端的滑雪目的地,在设施水平上不仅不输国外,甚至可能因雪场新建,以及冬奥会筹备期间的升级,现代化程度还相对更高一些。


比如说封闭式缆车,相较吊椅式运行更平稳安全,也提供了更好的防风防寒体验。以崇礼为例,这座因冬奥会而闻名的小城,现已拥有多家高品质滑雪场,2023年冬季,崇礼接待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同比提升显著。


此外,配套服务的完善与“滑雪+”模式的探索,是雪场发展的趋势所在。


初学者为主的消费人群,带动了滑雪培训的发展。大多雪场会提供配套的培训服务,还有吃喝住行一站式全包的训练营,另外也有专门的培训学校。不过目前,滑雪培训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教练课时费从几百到几千不等,部分教练缺乏专业认证,服务质量也良莠不齐。


其他配套服务,比如周边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如何与雪场服务更好地结合?许多雪场开始探索“滑雪+”的新模式,打造更丰富的度假体验。比如,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将滑雪与温泉结合,为游客提供滑雪后的放松体验;崇礼万龙度假区则引入儿童主题乐园等设施,满足家庭客群的多样化需求。这种融合式的度假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体验和雪场盈利能力。


滑雪装备的“蓝海”,入局却没那么容易?


由于滑雪装备大多动辄几千,初学者更倾向于租赁装备。根据媒体报道,一套基础款装备的租赁价格为每天几百元,一些雪具店在雪季可以说是租售两旺。


不过对于迷上滑雪的爱好者来说,与其每次投掷几百元在租赁上,不如选购一套属于自己的的滑雪装备。天猫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滑雪品类销售同比增长近100%,多个滑雪品牌不到半小时销售即超前年全天。


市面上较为突出的品牌,低价位的有迪卡侬等品牌,高端品牌有始祖鸟、迪桑特等户外运动品牌,以及Burton等专业滑雪品牌,此外也有AWKA、南恩、Vector等新锐的国产滑雪品牌。


成立于1935年的日本品牌迪桑特,一直以高性能的滑雪运动服饰闻名。1992年其开始布局中国市场,2016年与安踏成立合资公司,并由安踏负责迪桑特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与宣传。


此后,迪桑特抓住了国内的户外运动热潮,通过和雪场、运动赛事合作等一些列的营销手段,获得了非常显著的增长。2019年迪桑特中国年营收接近10亿,2023年则首次突破50亿大关,今年上半年增长幅度也高达35-40%。


Burton的增长则与国内的单板滑雪盛行息息相关。根据魔镜洞察,2021年线上滑雪装备市场burton市占率第一,占比12.6%。


天猫运动户外高级行业专家王小源曾向媒体表示,从成交量看,滑雪装备行业其中的一大趋势就是单板品牌成交绝对领先。而Burton作为单板滑雪领域的领导品牌,不仅提供专业单板装备,还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和滑雪赛事来增强用户粘性。


Mob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指出,中国滑雪装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品牌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对国内品牌来说,机会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更高的性价比,二是从研发到营销都可以更懂国人的需求。


2021年才入驻天猫的滑雪新品牌AWKA,今年天猫双11第一阶段就登顶了滑雪服品类冠军,关键就在于其颜值与性价比。


在滑雪消费这一“热赛道”里,还有许多“白牌”商家趁势而起。但对于长期发展来说,滑雪装备企业需要有更持久的耐心与技术投入。正如可持续时尚中国SFC发起人杨大筠在媒体采访时指出,专业的滑雪装备市场进入门槛高,国内许多企业对滑雪服的面料、防冻防暖等技术的掌握优势并不多。品牌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与创新。


总结来看,尽管滑雪热潮正在蔓延,但国内的滑雪普及度仍较低,这也意味着还需要品牌方、场地方以及社群团队等一起进行持续的市场教育。大量初学者的出现推动了市场扩容,但如何将他们转化为忠实的滑雪人群,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则是滑雪行业需要面临的挑战。


另外,滑雪作为季节性极强的运动,如何保持公众的持续兴趣也是一大问题。其实这一点,可以从谷爱凌的“流量焦虑”上嗅出一些端倪。高门槛、季节性与小众的受众群体,都让冰雪运动的商业价值远低于足球、网球等其他运动。季节性也对场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北方的户外雪场,还是全国各地的室内滑雪场,都需要探索如何在雪季之外增加收入来源。


但另一方面,初学者市场也带来了发展潜力与创新的可能。从租赁装备到培训课程,从初级滑道到社交化的滑雪服务,行业可以通过针对新手的细分市场,创造出更多体验型消费场景。


其次,国产滑雪装备品牌在性价比与本地化设计上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可以抓住初学者的消费需求,从租赁市场切入,再到自有装备的推广,关键是“品牌”的建设。


最后,滑雪旅游与本地文化的结合,从“滑雪+”温泉,到“滑雪+”更多传统民俗活动与度假体验,为延展消费链条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本文转载自品牌议题,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滑雪“菜鸟”们,催熟千亿冰雪消费热矿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