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的小资们,被隐形消费绊倒

当滑雪越来越成为一项度假方式后,所有的隐形消费在名目上都变得更加合理,无论是住宿、餐饮还是拍照等,都有了各自的增长点。

2024-12-19 10:00 来源:真故研究室 文/梁湘 0 2482

滑雪.jpeg


雪季到来,“山顶见”已经成了滑雪爱好者的结队暗号。根据中国滑雪协会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滑雪人口将达到3亿人。携程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滑雪游客中预估80%为初学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


滑雪新人里,95后居多,年轻人对这项高风险的极限运动又怕又爱,跃跃欲试的同时,却很少意识到,滑雪其实极其烧钱:除去雪票外,交通、住宿、装备,甚至拍张照片,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隐形消费。一趟周末的滑雪之旅,动辄开销过千元。


周末滑雪,中产花掉千元


听闻“周六在冬奥村酒店住一晚,周日滑一天雪,只要400元”的消息后,北京工作的阿飞立刻答应了。


虽然阿飞是东北人,时不时会被调侃“你们东北人是不是滑着雪去上学”,但阿飞从没滑过雪。


局是一个有着3年滑雪经验的朋友组的,他在电商平台上团了一张“1600元的4人住滑券”。


“我没有滑雪装备怎么办?”阿飞疑惑。朋友回答,“都可以租。”


比起装备,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北京延庆的这座雪场,离市区大约100公里。雪场大巴早上7点发车,并不适合阿飞的行程。商量之后,朋友决定租车来回,车油费AA。


跟朋友们集合发车后,阿飞越来越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在朋友“单板入门难、进阶简单;双板入门简单、进阶难”的介绍中,阿飞决定玩单板,因为“滑起来好像更帅”。


在冬奥村酒店的随机分配中,阿飞一行人幸运地分配到了“冠军房”——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睡过的房间。一切都是好兆头,直到第二天开卡租装备时,阿飞才发现,雪票里并不包含雪板,连带雪服+头盔+雪镜+手套+护具一起租,加起来要格外花费440元。


心里有些滴血,但装备毕竟是刚需。阿飞只能乖乖掏钱。


好在阿飞有运动天赋,朋友教学时,阿飞很快学会了单板推坡,在调整重心上更是一点就通。放直板滑行时,阿飞的速度越来越快,风声在耳边破空,一种轻盈的快感带着他搓雪冲刺。朋友称赞阿飞悟性好,让他上中级道多加练习,自己则转身去坐缆车挑战高级道。


雪圈有六大谎言,“一起滑”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彼此的技术不同、速度不同,很难真的同步滑行。朋友这一去,直到营业结束,才跟阿飞会面。而阿飞为了进阶,纠结许久找了一个教练,学费500元/小时。


再加上租车的160元人均费用,首次滑雪之旅,阿飞爽是爽到了,但总开销从预想的400元直接跳到了1500元。这还不包括雪场昂贵却并不美味的餐饮。


比起雪票本身的价格,如何控制滑雪中更为庞大的隐性消费,成了所有雪友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同样在北京工作的小刘,滑雪已经4年了。比起雪道短、排队久的北京雪场,整体体验更佳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才是她的滑雪圣地。


拥有更多经验的小刘,并不会如同其他人那般,去买北京到崇礼的高铁票(二等座97元、托运雪板88元,来回就是370元),而是拥有固定的搭子一起拼车。周五晚上出发周日回,带着雪板,人均来回250元。


放弃住滑套餐,跟搭子在县城拼房,两晚房费300元。至于吃饭,小刘已经准备好了自嗨锅、面包、牛奶、水果罐头等对抗雪场的高消费。这样一来,周末的崇礼滑雪,小刘的隐性消费可以控制在700元以内。


但回到滑雪本身,小刘的雪票次卡4500元,浑身装备加起来将近8000元,仍是个让人难以种草的昂贵数字。


小刘建议说,没有办卡的单次滑雪者,可以去某二手平台或者滑雪群里淘二手残票,可以进一步在雪票上省钱。


滑雪对于住在北方的人,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对于住在南方的人来说,却是一场逐梦远征。来自上海的Owen,便在今年雪季来了次1400公里的北上旅途。


周五下班后,Owen坐上上海到北京大兴机场的飞机,来回机票约2000元。22点落地后,租车开往崇礼,费用1500元。相比起来,入住的酒店倒是便宜,周五周六两晚600元。


加上两天雪场的雪票1000元,一趟崇礼滑雪,不算杂项就花了Owen将近5100元。


“单反穷三代,滑雪毁一生”已是雪圈人士的调侃共鸣。滑雪不断掏空着中产钱包。当旁人对这些开销表示惊讶时,那些奔赴新疆、日本、瑞士、法国滑雪的发烧友,每趟花费的数字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当滑雪者从雪道飞驰而下,身体分泌的多巴胺涌向自由灵魂时,支撑他们的不仅仅是雪板与技术,更是钱包里的人民币。


冰雪经济,不止滑雪


上一个雪季,是冬奥会之后的第一个滑雪元年。距《白皮书》显示,23~24的雪季,滑雪人次达到了2308万,同比增长了14.49%。到了今年的24~25雪季,预计国内滑雪人次将破2600万。


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冰雪市场的繁荣,带动的远不止滑雪这一单项的经济。当滑雪越来越成为一项度假方式后,所有的隐形消费在名目上都变得更加合理,无论是住宿、餐饮还是拍照等,都有了各自的增长点。


雪场是最核心的受益者。携程的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国内滑雪场门票的预订量比去年增长近20%。


新疆可可托海雪场在10月20日开业后,仅仅10天,滑雪者数量便突破了3000人次。进入11月后,日均客量超过2000人,稳中有升。崇礼的富龙滑雪场开板首日,便接待了2000多名客人。综合各家滑雪场来看,雪票价格变动不大,滑雪游客预计增长5%。


“酒店+滑雪”的住滑套餐由于便捷性,成了大多数雪友的首选,这也带动了酒店业。各大团购平台显示,滑雪场周边酒店往往在3天前便已售罄。携程的数据显示,北方数十家雪场的核心酒店预售量同比增长了224%。


而随着新手玩家的纷纷入局,雪场也纷纷开始了拉新大战。面对小白的教学,成了一大卖点。转型做滑雪教练,成了应季款热门职业。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滑雪教练市场较乱,存在许多并没有教学资质的野教练,专攻0基础教学,收费在300~500元/小时之间。


滑雪并不是站在雪板上可以滑动就算学会的技术活儿。以单板为例,熟悉前后刃,学会换刃后,才算是正式开启了滑雪大门。往后平花、刻滑等更高阶的技巧,往往更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环球旅讯专访了一位拥有国职证、英国BASI二级、加拿大Casi一级的00后专业教练,其单小时教学费用过千,月入6万。


技术进阶后,必然得拥有一套自己的滑雪装备。对于上海的Owen来说,远距离奔赴雪场并不是开销的大头。每个雪季,Owen都会花掉3万用以更新装备。


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已经成为滑雪热门三件套。电商数据显示,上一个雪季,滑雪装备的GMV同比增长166%,其中滑雪板更是增幅了566%。


装备的采购是逐渐升级的过程,不同雪友也会有不同的滑雪偏好:刻滑需要选择硬度较高、稳定性好的雪板;玩平花需要轻量化、有弹性的雪板;滑‌粉雪需要具有良好浮力和操控性的雪板……一名资深滑雪者拥有三四块万元雪板都是司空见惯。


而当滑雪越来越成为一项社交技能后,Go Pro之类的户外运动相机也成了发烧友的必备品。无论是手持,还是头顶固定,用相机把自己穿梭在雪地、树林的影像发布在小红书、朋友圈,是雪友们热捧的纪念方式。


年轻人更在意出片。这也给了摄影师与相关APP机会。


滑雪者常用的“滑呗”,不仅可以让用户记录自己的滑行数据(滑行距离、时长、坡度、最高时速等),更因为“照片墙”业务被雪友们所熟知。当滑雪者在雪道上滑过某个路口时,便有可能会被定点驻扎的摄影师捕捉到那一瞬间的动感身影。滑完雪后,在滑呗APP上翻找,一张拍到心趴上的照片,要用14.99元购买。


坚持“穷滑”,拒绝在雪场高消费的00后文文,自嘲30多元一碗的盖饭宁死不吃,购买自己的照片时却忍不住花了200多元。


“滑呗”在2021年8月完成了4000万元A轮融资,作为一个缩影,见证了冰雪经济在商业版图上正在做大做强、越滑越炫的滑行轨迹。


国内滑雪场,如何上“高级道”


雪质、规模和服务,是滑雪爱好者挑选雪场的决策因素。从地理和气候条件来看,中国的雪场资源得天独厚,东三省、新疆、以崇礼为代表的华北地区都是天然的滑雪胜地。


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文件,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热度高、客单价高,还有政府政策扶持,滑雪看起来是个好生意,但目前,在规模与服务上,国内的雪场仍然上不了“高级道”。


据有关数据显示,23~24雪季,国内对外营业状态的雪场总数为 719 家,已超过美国的487家。但上雪季美国的滑雪人次为 6040万,中国同期仅为 2308万。尽管中国的滑雪人次同比增长16.3%,仍然显示出滑雪渗透率低的核心问题。


提高渗透率,意味着新人尝鲜玩家更多地入场。有业内人员表示,中国在未来至少5年内,还会处于一个滑雪初级市场——游客新,产业整体建设开发仍然不足。


滑雪圈知名雪友KE在受访时表示,如何留住客人才是重中之重。滑雪作为一项滑雪娱乐运动,如果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的体验提高转化率,单聊渗透率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我真的建议雪场要提高自己的缆车运力,不然花太长时间在排队上,真是个特别糟糕的感受,会劝退相当多刚入圈子尝试滑雪的人。其次就是精简雪道,不要总想着把什么最高坡度多少、难度多大作为卖点。那种雪道可能一天都没有20人能滑下来。有这个力气不如把一条常用雪道维护好。”


滑雪6小时排队4小时,是北京某些雪场的真实现状。即便是更具规模的崇礼,今年11月末,某雪场也出现了缆车故障。接近零下20度的气温,大量游客在缆车中困了一个多小时,部分游客失温,甚至有人在迟来的救援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KE认为,雪场要么走高端路线,服务行业顶端的有消费能力的经验人士。要么就走平民路线,降低雪票等各种门槛的开销,让大家都滑得起雪。如今大多数雪场都夹在中间,不上不下,定位不准,很难长久运营。


一座滑雪场的建设,单是修建一条高级索道,投资都将达到千万元级别,回本周期也较长。如今国内的现状是,雪场基础硬件设施不足,交通、餐饮水平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解决消费结构单一的弊病,用产业链的思路盘活滑雪场,才是冰雪经济正向循环的重头。


一个值得担忧的消息是,冬天越来越暖了。作为靠天吃饭的行业之一,今年全球的滑雪场的“开板日”都有所延迟,皆面临着雪荒危机。


KE表示,温度升高,意味着滑雪一定程度上将变成滑冰,极大地损伤体验,也对雪场人工造雪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高耗水、高耗电的造雪机,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暖冬压缩了雪场的营业时长,也让雪场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


这份缺口由谁承担?想来广大消费者并不愿接受一张越来越贵的雪票。在情况越来越糟之前,雪友们只能且滑且珍惜。而雪场,也急需更强大的造雪降温的科技武器。


另外,安全第一永远是滑雪的重中之重。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并非是一句危言耸听。只顾一时爽滑,真遇到了什么危险被送往医院,恐怕才是滑雪最大的隐形消费。


本文转载自真故研究室,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滑雪的小资们,被隐形消费绊倒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