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已经不敢跑马拉松了

随着无数的中产涌入马拉松的赛道,城市、运动品牌、赛事主办方也进入了马拉松的“赛道”,盯上了中产的钱包。

2024-11-29 10:00 来源:三联电子厂Pro 文/老白 0 2226

马拉松.jpg


32场、23场、12场、175场,这是最近四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其涨幅之快让10月份的A股都自惭形秽。


如今,全城封路和接待,几万人从家门口飞奔而过的阵仗,每年都在300多个城市里上演。不仅是马拉松,还有各种10公里跑和越野跑。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有两百多万人跑过马拉松。


虽然全国有如此多的马拉松,马拉松报名却越来越难。2023年北京马拉松,13万人抢3万个名额;上海马拉松的中签率仅仅为百分之十三。上海某跑团30个人报名,最后只有一个人中签,比考研上岸率都低。


一茬又一茬的中产,显然比遍地开花的马拉松比赛还多。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国企爱打羽毛球,事业单位爱打乒乓球。如今,马拉松已经成了中产的专属。


随着无数的中产涌入马拉松的赛道,城市、运动品牌、赛事主办方也进入了马拉松的“赛道”,盯上了中产的钱包。以至于有人调侃:


月薪两万,已经不敢跑马拉松了


现在,跑马拉松其实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2020年中国跑者平均每人在马拉松上的花费超过了1.1万元。这还没有算入旅游产生的额外开支。


有跑友年终算账时才发现,自己一年竟然花了七八万块钱。仅看报名费,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花这么多。毕竟,虽然最近几年马拉松的报名费水涨船高,但也大部分在200元左右。哪怕跑十场,也就两千块钱。


主办方收的报名费,其实并不是马拉松的主要支出。


马拉松最烧钱的地方,是跑鞋、压缩衣、吸汗袜、Apple Watch、运动眼镜、GoPro、谷氨酰胺,蛋白粉,铁补剂。


还有越来越多新的需求,正在被发现商机的体育品牌制造出来。


仅仅是马拉松戴的帽子,现在就分了很多品类,有人一买就是十几顶。被问及为什么买这么多帽子,他会煞有介事地介绍:帽子分为空顶帽和全顶帽,夏天戴薄帽子,冬天戴厚帽子,有的帽子是竞速的,有的帽子利于排汗,还有的帽子是因为显脸小方便拍照。


帽子都卷到了如此的细分市场,更别说跑鞋这种基础装备。几年前,马拉松赛道上的跑鞋,有一半以上都是碳板鞋,均价2000元以上, 而且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耐克。


因此,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把马拉松比喻成广场舞。他们说马拉松哪是广场舞,这分明是中产的徭役,不仅出力气还要出钱。


很多人抱怨去别的城市跑马拉松的高昂的交通和住宿费。但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很多人都是打着马拉松的旗号旅游。根据尼尔森的调查,有一半左右的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平均花费4598元左右。


如果把这些旅游花费算在马拉松头上,那和会计做假账也没什么区别。


对于城市来说,用跑马拉松的幌子吸引人们去旅游,也变成了一个阳谋。先用100多块钱的报名费吸引跑者,再提供点不值钱的礼包和纪念品,但路线都设置在城市里的热门景点,供特色小吃当作补给。


这一趟跑下来,起码多住两晚酒店和下两趟馆子,好好体验下风土人情,顺便带动了地方的GDP。比如无锡公布的数据就显示,无锡马拉松产生餐饮经济效益6960万元,住宿经济效益11661万元,交通经济效益600万元。


这个阳谋已经被全国各地光速复制,推动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开花。仅仅今年10月20日一天,全国就有22个城市在办马拉松。而参与其中的人们也乐此不疲,一个接一个城市地贡献机票和住宿费,为拉动祖国各个城市的GDP做出贡献。


马拉松,中年男人的广场舞


在主办方、运动品牌和城市搭建的马拉松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无疑是消费能力极强的中产。


真正跑过马拉松的人才知道,跑马拉松最贵的其实不仅是5000块钱的佳明手表和Lululemon的衣服,还有时间。作为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耐心的运动,参与马拉松的人群有着鲜明的画像——中产和中年。


因此,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在中国的马拉松赛场上。根据过往的研究,跑马拉松成绩最佳的年龄是在25岁之前。如今,本是挑战体力极限的马拉松,不仅被年过40岁的中年人占领,而且比赛成绩也远远超过了年轻人。


就以去年的厦门马拉松赛为例,三万多名参赛者的平均年龄高达42.5岁,而且平均成绩最好的年龄段是45岁到49岁。


厦门马拉松并非个例。中国田径协会主编的《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在马拉松项目中,男性与女性跑者年龄分布在40岁到44岁之间的人数最多。男子平均成绩最好的为40-44岁的跑者,女子平均成绩最好的为35-39岁的跑者。


哪怕从学历和工作上看,马拉松也是一项中产的运动。202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跑者占比百分之六十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加起来也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和企业职员的人数相当。


从地域上看,去年举办路跑赛事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山东。 


因此,有人调侃现在的马拉松,就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志愿者端茶送水,服务赛场上身体矫健的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被中年人拉爆的年轻人也不用气馁,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让赛场上如风一样的中年男人破防:


“跑这么快,明天还不是要上班和接孩子。“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四十岁以上的中产成为了马拉松的主力军,进而推动了商家和主办方入场?


马拉松的发展离不开中产,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欧美有种说法叫“马拉松赛事现象”,指一个国家的GDP超过5000美元时,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路跑体育消费周期。背后是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运动设施不断完善。


而中国在2011年,人均GDP就超越了5000美元。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也在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2016年至2019年是中国马拉松赛事井喷时期,仅2019年全国举行的路跑赛事就多达1828场。


关于中年中产跑马拉松的现象,人到中年的周鸿祎在2022年提出过自己的理解。


周鸿祎把马拉松称作中年男人的广场舞。“觉得自己年龄大,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中年男人为什么爱跑马拉松?就是为了让自己觉得年轻”。虽然他称自己不会跑马拉松,选择了攀岩。


但周鸿祎也没有逃脱真香定律,两年后,有人看到他和张朝阳在奥森一起跑步。


跑马拉松,是因为别的不会吗?


马拉松是中产的广场舞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最早是蒋方舟在七八年前提出来的。她还总结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同样欢愉,同样缺乏对抗性,同样切割城市空间,参与者同样热情地伸出双手邀请你加入他们的队伍。”


姚明也评价过马拉松是中产的广场舞这个观点。他说:“这些年,社会上总说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其实我觉得可能是这一代人从小欠缺体育爱好的培养,以至于人到了中年以后只能进行有氧运动,能选择的只有跑步了。”


虽然姚明的言辞犀利,但他指出了马拉松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的核心原因,那就是马拉松这项运动的大众属性。虽然今天马拉松的消费水涨船高,但他并非真的是中产的专属,甚至看起来门槛和跳广场舞一样低。


在中产们卷入马拉松赛事后,纷涌而至的商家和主办方才把马拉松的门槛推得如此之高,中签率如此之低。但在褪去所有的装备、成绩、补剂之后,跑步其实是一件最简单的事。


任何人都有跑步的权利,或许这才是马拉松最大的魅力。


本文转载自三联电子厂Pro,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月薪两万,已经不敢跑马拉松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