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源”持续释放发展“热”力

“冷资源”乘着“冬”风,再次迸发出“热”效应。

2024-11-23 10:00 来源:中国城市报 记者/郑新钰 0 2914

冰雪经济.jpeg


去室外雪场,从雪坡飞驰而下,听风从耳旁呼啸而过;进室内滑冰场,轻盈滑行,感受着冰上独特的律动……立冬已过,天气渐寒,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冰雪运动之中,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近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冷资源”乘着“冬”风,再次迸发出“热”效应。


“冷资源”变“热产业”


这几天,曾小烨的朋友圈被《意见》刷屏了。“我看到曾经的队友、行业内的体育人都在转发。”曾小烨以前是中国国家队单板滑雪运动员,退役之后,成为一名职业滑雪教练。


曾小烨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回忆,20年前,滑雪这项运动对国人来说还很陌生。“那会儿训练时,别人看到我们拿着板套,还以为是琴之类的物品,根本不了解高级滑雪板。”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与推动,曾小烨见证了冰雪运动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这些年来,我国的单板滑雪,不仅从潜优势项目发展成优势项目,而且培养出了一批顶尖的专业人才,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曾小烨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而到了北京冬奥会结束之后,这一数据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和提升,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来。


《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自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统计为2308万,同比上升16.3%。


不仅如此,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仅有700多个,到2023年底达到了2847个,是2015年的4倍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表示,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十四五”以来,我国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发展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充分发挥冰雪经济在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觉得前期主要是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普及与推广,当前则处于政策巩固与扩大成果的阶段。在前期努力下,大众对冰雪运动已经有了认识、了解和一定程度的参与,而现在要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曾小烨分析说。


《意见》明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公园、步道、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推出一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建设冰雪场地。


《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我国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


冰雪产业“南下” 区域均衡布局


去年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成为冬日经济新亮点。公开数据显示,2023—2024年雪季,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生动具象化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尔滨”火了后,冰雪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热度持续上扬,多地大力实施“冰雪惠民计划”,推行“冰雪旅游+”战略,构建冰雪经济体系,促进地区产业经济转型。


“一些以冰雪旅游闻名的特色小镇,如新疆乌鲁木齐水西沟、黑龙江牡丹江雪乡等,已初步形成了以冰雪旅游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说。


眼下,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推进,冰雪经济打破了原有的地域局限,不再是北方城市的独有标签。


近日,华中地区超大规模室内滑雪场——武汉城建热雪奇迹开业,为华中地区的冰雪运动发展注入新活力。至此,武汉已成为国内拥有室内滑雪场最多的城市。


“武汉是‘火炉’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做四季冰雪项目,既要保证冰雪场馆运营的稳定性,又要具备接待大量游客的能力,这对技术和运营而言都是挑战。”WS热雪奇迹市场营销负责人马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虽然存有难度,但南方城市人口密度大,商业环境较为成熟,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这吸引着越来越多从事冰雪产业的北方人带着技术和经验“南下”。


“我是哈尔滨人,我们总经理是吉林人,我们的很多教练都来自北方城市。大家从北逐渐向南转移,在南方从事具有北方特色的冰雪相关工作。”马瑞说,WS热雪奇迹于2022年11月开业。“当时武汉只有我们一家室内滑雪场馆。这两年,市场主体逐渐变多,参与冰雪运动的人也与日俱增。”


“南北方室内外雪场都希望提升冰雪运动在大众中的认知度和渗透度,推动冰雪文化的广泛传播。”马瑞称,目前武汉各家雪场正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化竞争为合作。比如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滑雪爱好者,打造各具特色的雪场项目,让各个雪场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冰雪热席卷全国的背景下,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在家门口任性滑雪”的室内雪场建设,正成为许多大中型城市体育场馆建设的重点。


《意见》提出,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冰雪经济“一区两带多节点”空间布局,即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为核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经济引领区,高质量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冰雪丝路”,支持北京延庆、河北崇礼、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勒泰和伊犁等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冰雪经济。


根据《意见》,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在扩大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建成一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冰雪丝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持续释放,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组合拳式的举措,为冰雪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项运动项目;鼓励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单招招生计划向冰雪运动倾斜;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强冰雪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推动冰雪相关职业依法依规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金融支持力度更大。《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冰雪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评级、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这是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对解决冰雪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冰雪用地更有保障。《意见》提出,把冰雪经济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管理;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冰雪经济项目用地保障,优先用于安排冰雪经济项目建设;鼓励地方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盘活存量土地支持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支持地方在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水用能、严格保护天然林地的前提下建设冰雪经济项目。


据悉,“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将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有关内容纳入相关规划,立足全局,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举措,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冰雪丝路”建设,加强冰雪国际交流合作。


本文转载自中国城市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冷资源”持续释放发展“热”力  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1.2万亿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