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和On昂跑,是如何成为中产运动品牌新贵的?

在这场On vs. HOKA的讨论中,或许并不存在正确答案。运动品牌的下一个十年,不是谁独占鳌头,而是各领风骚。

2024-06-18 14:00 来源:精练GymSquare 文/Jting 0 7652

HOKA.png


「中产,对价格不敏感人群」,这是人们在互联网观摩中产生活后的调侃,起因是动辄一千块的运动鞋,四千块的联名闭眼入,中产把新锐运动品牌On昂跑和Hoka穿成了街款。


品牌的销售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今年第一季度On昂跑在亚太市场的销售额猛涨近70%,Hoka营收大涨近30%,超越UGG成为母公司Deckers Brands营收占比最大的品牌。


高增速背后,围绕On昂跑和Hoka的话题不断,两个新锐运动品牌经常被人们放在一起比较——


「谁更舒服好穿?谁是中产最爱?」



在性能上,Hoka似乎更硬核;在穿着场景上,On似乎更实用;在时尚完成度上,Hoka独有一种「丑张力」,On更具备高端时尚的要素。


不得不说,这是发生在当下新锐运动品牌竞技场上的新趋势。尽管品牌从相似的起跑线出发,但随着赛道不断细分,各自的命运在紧密陪伴中发生着微妙改变。


同样潜移默化被改变的,还有中产人群的消费选择。在从产品蔓延至全局的品牌营销之下,品牌逐渐成了文化符号般的存在,与其说是人们选择了产品,不如说是产品选择了消费者。


在这场On vs. HOKA的讨论中,或许并不存在正确答案。运动品牌的下一个十年,不是谁独占鳌头,而是各领风骚。


On和Hoka,齐头并进


运动鞋履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跑马圈地,On昂跑和Hoka作为新一代运动品牌备受关注,其相同的运动员创始背景是原因之一。


2009年,探险运动员Nico Mermoud和户外运动爱好者Jean-Luc Diard在法国,这片户外探险圣地,联合创办了Hoka(HOKA ONE ONE);


2010年,瑞士著名长跑名将、前铁人三项运动员Olivier Bernhard和两位联合创始人,在同样运动氛围浓烈的瑞士,创立了跑步品牌On(On Running),并宣称「为世界带来革新性的跑步体验」。


相近的起跑线,让两个品牌在初期不可避免地拥有了一群爱好相似的用户群体:超级马拉松、铁三、越野跑等众多形式的户外、耐力运动。


随后,借助对一众精英运动员的长期赞助在专业领域站稳脚跟,也成为两个品牌初期心照不宣的营销策略——


Hoka初期聚焦超跑、马拉松运动员,先后赞助超跑选手Karl Meltzer、马拉松运动员Cameron Levins、Scott Fauble等,进一步强化品牌与跑步运动的联结。


而On昂跑的策略相似,2013年签下瑞士铁人三项冠军得主Nicola Spirig之后,相继签约比利时铁三名将Frederik Van Lierde、女子马拉松健将Hellen Obiri、网球明星Iga Swiatek等。此举不仅记录精英运动员的成功,同时在专业运动圈层大大增加了品牌曝光度。


年轻的品牌让人记住,并非易事。这一次,On和Hoka又不约而同找到了关窍:在产品外形的设计上另辟蹊径。


Hoka在研发早期就选择了强缓震功能的厚底,加持独特的滚动力学设计,鞋履基于Oversize技术的宽体设计略显夸张,却在市场意外拥有了「丑张力」。


而On昂跑CloudTec®的专利技术,让模块化足底设计成为其一眼可见的特殊标志,依靠「多米诺骨牌效应」,昂跑提供的云朵般脚感难以复刻。


Hoka和On所带来的冲击力一度让人们形成一种共识,「如果没有某些功能性,你是不会穿这么奇怪的鞋的。」


在众多层面齐头并进的两品牌,让人们难以抉择的最后一个原因,当然是它们同样昂贵的价格。


根据最新Hoka官方旗舰店显示,卖出近万双的热销款售价均超过千元;另一边与LOEWE联名的On喊出超过四千的售价。


中产三宝、丑贵、奢华健身……社交平台上围绕On昂跑和Hoka的话题总是相似,但选择消费的人群,却并不是同一拨人。


On和Hoka,不尽相同


对于刚入坑跑步运动的小白来说,「On还是Hoka」或许是个问题。但在有户外经验的运动者眼里,On和Hoka不尽相同。


同样聚焦跑步赛道的两个品牌,在初始其实就各有所长。


研发早期Hoka团队致力于解决崎岖山地上装备的性能问题,他们考虑制造一款用于下坡、易与穿脱、并且方便打包携带的鞋履,它相比马拉松跑鞋更缓震、抓地、具备较强保护性和耐用性,于是便有了「可以去任何地方」的初代Speedgoat。


以高性能为基石,人们购买Hoka的理由总是离不开「解决问题」、「提高表现」。


而On昂跑强调路跑及日常穿着场景下的舒适脚感,这一点从品牌Slogan便可窥见,Run on clouds。正如昂跑在宣传片中所说,「跑步并不是为了站上赛道,有时跑步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向前进。」


不难看出,竞技之外,在日常休闲场景中提供陪伴似乎更是On昂跑的理念体现。数据也证实这一点,在2023年国内赛事个品牌跑鞋穿着率调查中,Hoka占比2.2%,On仅0.3%。


同样是跑步运动,从户外越野到田径赛场,从室内健身再到都市路跑,On和Hoka在不同的细分场景中各自耕耘。


与此同时,代言人的选择、赛事赞助、品牌联名,再次成为了其强化标签、强调差异的方式。


进入国内市场后,Hoka的合作名单上出现的专业选手名字机会总在铁人三项、越野跑和马拉松;近期,国际越野跑巡回赛UTMB世界系列赛宣布和Hoka合作关系延长至2028年,Hoka从鞋服合作伙伴进一步升级为冠名赞助商。


而关于On昂跑的代言人新闻,前有网球巨星费德勒的加入,后有赞达亚的合作,专业与动员提供的知名度加持时尚明星的光环,再加上与奢侈品牌Loewe的联名,一步步强化着On高端时尚的品牌站位。


「选择一双鞋,在性能之外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当品牌的不同战略选择推动着人们消费选择的精细化的同时,如何旗帜鲜明保持差异又实现新增长,才是品牌们真正展开肉搏的环节。


On和Hoka,新锐运动品牌的文化符号之争


某种程度上说,过去两年新一代运动品牌冲刺般的增长速度,得益于精准踩中了中国户外运动大趋势。


根据艾媒咨询调研,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预计将保持每年10%增速增长,在2025年达到近6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新锐运动品牌的倍速增长之快,甚至对传统老牌造成威胁。根据远传研究所数据,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前五大品牌的市占率从2021年的59%下滑至2022年的57%,其中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家的市占率在近四年下降了11%。


以On和Hoka为主的新锐运动品牌与老牌运动品牌的利益冲突初现,尽管距离真正交锋还有一段距离,但无疑表明:新锐运动品牌正在努力成为市场上的不可替代。


这种不可替代,除了需要持续加强各自文化符号的属性,还有提升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破圈营销的能力。


2023年,一向专注硬核的Hoka开始发力明星效应,签约男演员李现;而On则宣布,「今年年底中国市场自营门店数量将增至30家左右,并计划在线下渠道端保持更大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逐步趋向细分和高端化的市场中不断有新的入局者加入,更年轻的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进入中国市场,Hoka母公司推出运动品牌Ahnu,都在推动者这场没有终点的竞逐前进。


On想成为On,Hoka想成为Hoka,依然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Hoka和On昂跑,是如何成为中产运动品牌新贵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