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开启“行业整合”新模式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运动者在健身方面的花费有所减少。

2024-06-16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赵萌 0 1162

健身行业.jpg


进入2024年,健身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连锁瑜伽馆到高端健身会所,再到各类私教工作室,部分机构传出闭店消息,这一轮密集闭店期不仅涉及传统健身房,还让精品高端健身工作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不少健身房对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朝着“行业整合”的新模式发展。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运动者在健身方面的花费有所减少。通过走访记者看到,那些在健身上减少花费的运动者,只是降低了健身服、大型健身房办会员卡、偶尔进行的小团课训练等,并没有减少他们主要训练计划内的健身课程。“经常听说‘用户在健身上的消费减少了’,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可以让健身从业者多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用户体验,从而减轻健身者的健身成本,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拥有更有性价比的训练课程。”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BufferZone”游泳健身会馆创始人闫钊说,当下,整体健身消费环境更加务实理性,对健身房的经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降本增效和保证现金流仍然是健身房经营的根本条件。

  

记者观察到,很多健身房比以前更加注重控制成本,更加注重服务和交付。“健身房每月的开销要涉及店铺租金、人员工资、器材消耗等多个环节,为了持续经营下去,就要更多的提高用户的复购率以及缩短交付时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卖出去的产品可以在成本控制范围之内兑现,不要产生额外的、持续的成本支出,避免为以后健身房的发展埋下隐患。”健身行业专业咨询机构体坛荟创始人盛楠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健身房的会员花钱会更加谨慎,他们都比较注重性价比,以及控制单次消费金额,像从前的大金额消费明显减少。

  

重资产、低复购一直是传统健身房的两大问题,如今,市场上出现的新型健身房往往是小而美的。这些新型健身房会下沉目标市场做垂类用户,精品健身房、主题健身房、瑜伽普拉提馆等,解决特定人群的健身需求。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认证私人教练、健身产业专家刘珊珊说:“健身市场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健身房不再追求豪华的装修和顶流的器材,放弃了有钱有闲的高净值人群,开始‘降低身段,寻求转型’。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紧凑的健身空间,越来越平民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少的健身服务人员,越来越亲民的会员卡价格。在此基础上,把特定需求的健身者服务做好,课程的费用稍高一些也能被接受,实现正向经营,只有如此才能应对健身行业又一轮的生存考验。”

  

消费可以减少,但健身市场永远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从“降本”的方式看,有的健身房店面小一点、租金低一点、人员少一点、装修简单一点、设备价廉一点,比如进口设备改成国产,一手改二手,甚至多手,洗澡也缩减了,省水又省人。从“增效”的方式看,健身房会尝试多引流、多卖卡、多卖课,产品更加多样化,比如从人数上分为私教课、小班课、团课、大课;从内容上分为减脂、增肌、体能、康复、体态调整、产后康复等,还有的健身房开展了多种经营,店内放置了自动贩卖机,这些都是近期健身房显示出的一些新的变化、新的趋势。

  

乐刻是低成本、高坪效、高客单率的典型代表。乐刻运动24小时无人值守,靠数据平台调度人员,完成售卡、约课等服务流程,和豪华装修、重资产类型的传统商业健身房相比,大大减少了房租、设备、运营管理和人员等成本。乐刻从创立之初,就坚持月卡制,最早是每月199元,现在是每月299元。目前已经超过1000家门店,还在扩张的进程中,发展势头良好。

  

超级猩猩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就是低成本、高坪效,薄利多销。这一健身品牌最早被人们称为“集装箱健身”,一群人钻进黄色的集装箱,跟随激情四射的教练,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就开始热舞了,健身门槛进一步降低。没有高额的会费,跟随喜欢的教练,按照课表去打卡,成为喜欢团操类课程的年轻一代的健身选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健身行业确保降价不降质,需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坪效和服务质量。同时,经营管理也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优化会员体系、课程结构和服务功能等方式来支撑降价策略,以赢得健身者的长期认可和支持。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健身行业开启“行业整合”新模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