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百余名冠军 这座城市咋做到的?

近年来河北保定着力搭建了多层次的选拔、培养、输送体系,实现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持续培养冠军创造可能。

2024-06-09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杨帆、王美祺 0 1385

保定.jpg


走出24名世界冠军、35名亚洲冠军、170名全国冠军,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记者深入走访了解到,近年来河北保定着力搭建了多层次的选拔、培养、输送体系,实现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持续培养冠军创造可能。

  

市级体校担当“龙头”

  

午后,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一声声射击枪响打破宁静。这所业余体校始建于1958年,庞伟等8名世界冠军、15名亚洲冠军、67名全国冠军出自这里。

  

该校副校长李海燕说:“学校开展射击、足球等10余个项目,业训学员500余人,均是本地中小学生。教练员会经常到学校去选材,因为冠军的影响力,也有很多孩子慕名而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保定市有4所直属体校,开展体育项目49个,注册运动员5400人,设在全市中小学的专业项目训练点或训练基地119所(处)。多年来,业余体校成为保定市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龙头。

  

保定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专部学生600余人,附设业余训练的初中部、小学部共有学员200余人。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春立表示,因为打通了升学渠道,孩子们可以在中专阶段继续深造,近几年招生火爆。

  

目前,该校开展夏季项目18个、冬季项目11个,有20多支运动队。教练员宋建凯说:“基本每两个月就会去学校走访选材,也会去各区县运动会上选材。入校先要通过文化课考试,然后提高身体素质,最后搞专项训练。”

  

“按照‘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优势项目、发展劣势项目’的思路,4所业余体校均打造了较高水平的后备人才梯队,为一些项目长期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系统支持。”保定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刘建新说。

  

新型体校抢占“C位”

  

为解决青少年训练招生和体育生文化课质量保障等问题,2020年起,保定市展开了一场全新探索——建设新型体校,依托普通中小学校挂牌成立新型体校,实现“一校双牌”。挂牌学校需结合自身情况设定体育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招聘的专业教练员可参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还需按项目建立起年龄组别有衔接、梯次合理、常年训练的运动队。

  

培养出钱红、郭晶晶、张一璠三位奥运冠军的保定市乐凯小学,目前挂牌“保定市竞秀区少儿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马龙说:“每个年级设四个游泳班。低年级段重在普及,三年级后选材集中培养,五六年级向专业队、体校、俱乐部输送。”


游泳之外,乐凯小学将经验复制到了乒乓球、足球、国际象棋等多个项目上,实现体育后备人才不断产出。

  

十几年前,吕金起刚到保定市第七中学担任校长时,因为生源、升学率等问题,建校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牌学校濒临合并。在他力推下,学校将发展体育作为改革突破口,组建多个运动项目梯队,并与业余体校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荣誉共享、共同发展。

  

“目前,学校挂牌‘保定市竞秀区体育运动学校’,开设项目38个,橄榄球、体操等运动队在全国大赛屡获佳绩。”吕金起介绍,学校已培养出7名世界冠军,更多学生凭借体育特长考入大学。

  

保定市体育局副局长孟英利说:“保定市共挂牌成立新型体校251所, ‘一校双牌’破解了相关问题,体教融合工作找到了抓手,落到了实处。”

  

社会俱乐部成为重要补充

  

“手臂伸平、脚尖冲前、目视前方”……在保定市竞秀区的一家体操运动馆里,小朋友们在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行走,范晔一边喊话鼓励,一边纠正动作。

  

范晔成长自保定,2003年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冠军。“学习体操应该在快乐中提升素质,我退役后萌发了开办一家俱乐部的想法。”2016年,保定市范晔体操俱乐部成立,目前年在训学员1000余人,通过与10所学校合作,每年大班集中体育课训练5000余人,有力推动体操项目在当地普及开展。

  

据孟英利介绍,目前保定市有体育培训机构、俱乐部3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对接中小学542所,对发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河北省葛杨名门乒乓球俱乐部,目前有来自十余个省市的200多名学员在此训练。俱乐部负责人葛杨是保定培养出的世锦赛、世界杯、残奥会冠军,残疾人乒乓球大满贯得主。


“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我希望培养孩子们对乒乓球的兴趣,然后是掌握运动技巧、锻炼身心,最终实现乒乓球竞技人才培养。”

  

保定市体育局党组书记罗鸣远说:“通过构建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区)级新型体校为主体、社会体育俱乐部为辅助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保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将不断健全体育工作机制,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创造体育强市新业绩。”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走出百余名冠军 这座城市咋做到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