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爆火两年后:千元运动自行车加速下沉

骑行在中国火了两年后,消费人群和市场规模都在增长,消费供给和需求也都在发生新变化。

2024-05-30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周慧 0 1350

骑行.jpg


“我太喜欢骑行了,也喜欢这个门店氛围,所以加入了这个行业。”在北京三里屯一家骑行门店,店员陈辰(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是骑行资深爱好者,曾在美国旧金山科技行业工作,回国后转行到骑行零售行业。


陈辰发现,十年前,城市骑行在北京还属于小众运动,比如他参与的复古绅装骑行活动等等,都是相对中产和小众的活动,如今在北京已经是大众运动。


骑行运动在国内的流行,发生在2020年以后,在2022年达到热度巅峰。社交媒体上常见骑行爱好者展示骑行照片,展示精致的穿搭,万元级的运动自行车,以及在城市和山野间骑行灵活的身影。


哪些中国消费者在为从万元到数十万元的自行车买单?2022年自行车消费火爆过后,有没有和飞盘、露营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自行车市场的产业规模有多大?


骑行在中国火了两年后,消费人群和市场规模都在增长,消费供给和需求也都在发生新变化。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各地品牌、零售门店和消费者的情况来看,相较于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骑行运动新入坑爱好者的增长率正在回归到2022年前的水平。另外,骑行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小而美”的生意,整个行业的融资案例并不算多,国内骑行运动市场待进一步挖掘。


万元级自行车的流行


2022年,“万元自行车”“十万元自行车”经常成为热搜关键词,或者进入媒体标题。


RE而意联合创始人&CEO罗园并不喜欢这种“炒作高价”的提法,在她看来,自行车不是突然贵起来的,自行车运动在欧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中高端运动自行车已经是几千到几万美元的价格,供给和需求一直都存在,而自行车文化进入中国才很短的时间,这种消费在奥运会后才慢慢发展起来,2020年之后快速地增长。


RE而意是一家自行车零售品牌,截至2024年5月,在北京和上海的核心地段共有12家门店,代理了包括小布等十几个自行车品牌在国内的经销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三里屯商圈看到两家RE而意门店,其门店除了有自行车之外,还有自行车装备,改装配件,自行车时尚服饰、专业维修改装区,放松的咖啡厅等。据罗园介绍,RE而意的入门级的产品在2万元左右,自营产品的价格5万元左右,还有一部分是价格在5万元到8万元的产品线。


哪些人在购买万元自行车?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覆盖从60后到00后的多个年龄层。罗园介绍,他们的顾客还是60后、70后和80后多一些。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一线城市35岁到65岁的消费群体,对高端自行车的支付能力更高,是主要的受众群体。但相对经济状况良好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将骑行作为休闲娱乐的爱好之一,年轻人对于骑行的热度更专一。


一位资深骑行爱好者介绍,不少00后骑行爱好者的万元级自行车是父母赞助购买的,在CBD工作的年轻白领,花几万块买一辆自行车,其消费逻辑有点像购买奢侈品,属于在自己消费水平上稍微往上够了一点的悦己消费。


2021年以后,北京有一批跑步爱好者转向投入到骑行圈。61岁的黄山(化名)在2022年买了一辆3万余元的自行车,当时他在北京奔走了7家自行车门店,订到一辆心仪的自行车。2022年,他在居住的朝阳某高端社区附近,新开了一家骑行门店。


Sissi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爱上骑行的。Sissi是80后女生,2021年底,她花11万元买了一辆自行车。据Sissi介绍,当时国内正处在高端自行车一车难求的阶段,后续她还是在车上做调整改动,累计在车上花销17万元左右。

相对跑步消费来说,骑行消费开销要大很多。除了自行车装备之外,同等品牌档次的骑行服可能会比跑步服贵两到三倍,而且还要匹配相应的“护目镜”等。另外,也有不少骑行爱好者愿意在骑行消费上花钱,开销丰俭由人。从记者采访到的多位骑行爱好者的情况来看,他们中有日均不超过百元的苦行僧式骑游,也有参与类似高端订制旅游的骑游项目,一周花费2万元至8万元不等。


骑行热会“退烧”吗?


相对2022年骑行消费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关于骑行热“退烧”的声音很常见。


相较于过去三年的拿货难、买车难,不少自行车爱好者都表示“今年消停了不少”,这也引发了自行车热正在退潮的说法。


一位成都地区的捷安特代理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骑行作为一种运动和生活方式,是在疫情期间兴起的,2023年以后娱乐活动可选择性更多了,骑行规模的增速减缓。但骑行人群也是多元的,有人退出,也有人新加入。


黄山发现,他身边的熟人圈子在2024年对骑行的热度低很多,他家附近的骑行店也关门了。他猜测,小区居民愿意购买自行车的,购买力应该也释放完毕。


黄山的朋友圈年龄以一线城市的60后和70后为主,这批人财务状况良好,2023年后他们的业余生活要丰富很多。黄山业余休闲去过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地跑越野赛和马拉松,除了骑行,他最近又迷上了去日本看园林艺术。


罗园表示,从骑行消费市场的增长率来看,2023年开始逐渐回归到以前的增长水平,不过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跟全球战略有很大关系,包括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在低碳时代的助推下,预计自行车行业依旧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Sissi的观点和罗园类似,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新入坑爱好者的增长率来说,2023年的增长率可能比2022年要低,但其实这两年也有新爱好者加入,只是没有疫情期间那种井喷式的爆发,所以增长上有回落。


从记者采访的包括自行车零配件企业、整车生产企业的情况来看,到2024年,一线城市的高端自行车消费增长趋缓最为明显,低线城市的需求增长,带来了整个自行车消费市场的规模的扩张依旧,特别是一些三五千元的普通公路自行车。


一位在成都拥有多家品牌代理权的零售店店主向记者表示,过去全球疫情之下,零部件厂商的产量下降,也是造成了“一车难求”的原因之一。现在拿货难的情况有所改善,是因为产能提高了,另外国产品牌的替代效应开始显现。


只是小而美的生意?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2023年我国千元车占总产量的比重已达24.9%,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高端运动型自行车销量增长超10%,尤其是碟刹公路自行车受到市场的欢迎。


根据RE提供的数据资料,2022年世界自行车市场规模1020亿美元,亚洲市场规模47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世界自行车市场规模能达到2300亿美元,亚洲市场达到1000亿美元。


资深骑行博主Julia向记者表示,从她接触到的国内外骑行爱好者来看,国外骑行市场更成熟,相比之下,公路车骑行在中国是新兴的运动,以前大家知道的更多是通勤骑行,中国的骑行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需求端,虽然大家在商品消费上越来越趋于理性,商品消费增速疲软,但是居民生活方式转型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围绕生活方式转型类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依旧旺盛,骑行消费就是其中的一类。另外,大众对身心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骑行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感,让很多人着迷。


罗园表示,相较于欧美而言,中国的自行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开始骑行运动的用户市场还是太小了,需要更多地去“引导”市场,包括打开市场,把市场做大了之后才会有生意的逻辑。据透露,RE已经完成过A轮融资,正在谈新一轮的融资,此前RE门店的扩张目前主要是靠现金流。


罗园表示,自行车赛道的融资并不活跃,因为这是个新兴行业,在一些投资者看来这可能只是小而美的生意,很难形成规模化扩张。另外,资本市场喜欢看单产品线的销售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自行车行业资本进入的逻辑大部分是并购,单产品线加在一起将会是很大的市场,中国目前没有太多并购的案例,把这个模式跟投资人讲清楚并不容易。


Sissi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骑行类项目资金回报比较慢;另外一些国外被大集团并购的知名的小众自行车品牌,品牌标的额也很小,把集团财报拆分以后,集团旗下的自行车品牌营收并不算高。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自行车行业,真正在收割利润的是产业链的上游,也就是高端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比如上游的高端变速器生产企业。下游的自行车整车组装如果没有高品牌溢价加持,利润也不高。自行车零售行业,“第三空间门店”的重资产开店模式,未来前景还待市场进一步考验。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人口基数之下,骑行运动市场带来的市场增量,是在全球自行车市场下行背景下,少有的增量市场。


2024年,骑行运动消费正在明显地下沉。“五一”期间,记者在武汉看到,东湖绿道新增了一家装修精致的骑行门店,自行车客单价以万元以上的为主。


低线城市的骑行消费也正在爆发。深圳市创新维自行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丽洁告诉记者,他们的骑行门店在2023年底不到500家,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家,三四线地级市是覆盖重点。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骑行爆火两年后:千元运动自行车加速下沉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