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国,眼里不能只有三大球

若以为建设体育强国就只是提高三大球的成绩,那是一种误读。

2024-03-18 14: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文/伍里川 0 35534

体育强国.jpg


3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中表态将从三方面持续加大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力度。其中之一是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围绕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和体育治理能力,统筹做好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构建职能明确、管理顺畅、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距离这个时间目标只有11年了。


什么是体育强国?首先需要厘清认知上的一些误区。一说起建设体育强国,总有人将注意力只放在竞技体育上,甚至眼睛里只有三大球,似乎振兴了三大球就等于建成体育强国。


振兴三大球、补好短板当然特别重要,甚至具有符号意义。世界范围内,但凡称得上体育强国的,三大球都没有明显拖后腿的,美国便是明例。不必讳言,当前中国三大球的现状引发公众极大关切,甚至为此忧心忡忡。足球和篮球陷入乱象和困顿;女排多次在大赛铩羽而归,失去直通奥运资格;男排则一直徘徊不前,让球迷深感失望。尽快扭转颓势,让三大球重新成为国人的骄傲,确实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命题。


但需要强调的是,建设体育强国并不仅仅是提高三大球的成绩。若以为建设体育强国就只是提高三大球的成绩,那是一种误读。


实际上,体育强国不仅包含竞技体育的领先,还包含大众体育的普及,这两方面一个都不能少。就此而言,构建高水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惠及民众,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一国体育水平提高的背后,一定是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体育水平的双线提高。提高群众体育水平,为的是激发运动中的获得感、成就感,增加民间体育人士的参与度,不断推广体育活动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高手在民间”的规律也说明,民间体育土壤是体育苗子的萌发之地。在巴西,很多球星源自随处可见的“街头足球”,在中国,一些名将也自篮球之乡、足球之村走出。可以想见,当三大球在民间能够更好地落地生根,吸引更多孩子参与,可为体育强国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要提高群众体育水平,先得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体育公共服务获得了很大改善。例如,2023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健身步道达到37.1万公里,多地体育场馆免费开放落到实处。但不可否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场地供给不足仍是核心问题,户外运动基础设施缺口也较大,对比美国、日本等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的理想场景,差距非常明显。笔者业余踢球,时常感到订场地不易、人均上场时间有限的困窘。此外,体育公共服务费用不足、配套政策不健全、体育组织较为薄弱等问题也有所体现。


场地得不到保证,基本服务跟不上,再好的梦想都无法实现。持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还得进一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普及度、确保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要完成既定目标,既需要通过加大基本投入来托底,也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手段来推动。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数字化升级改造10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等要求,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课题。在改革创新层面,则要优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搭建集约化供给平台,多办活动、办好活动;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共建模式,吸引和鼓励社会体育组织供给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激发群众的体育热情。


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建设体育强国,眼里不能只有三大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