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怎么了?

作为“国潮一哥”,李宁是中国运动服饰品牌发展风向标,此次消息一出,引起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2024-03-14 1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孟倩 0 7635

李宁.jpg


3月12日,头部运动品牌李宁引发关注。


多家国内财经媒体援引路透社消息,称李宁集团创始人李宁正在考虑将公司私有化。该文章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称,李宁正在考虑领导一个财团收购其创立的“李宁”,考虑将其从港交所私有化,包括TPG、PAG和高领在内的多家全球和地区私募股权公司正在接洽。消息人士也称,目前李宁私有化的讨论尚处于早期阶段,细节尚未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还表示,李宁认为公司在香港股市被低估,并在潜在的收购中将目标定为较当前股价大幅溢价。不过,李宁没有立即计划让公司在内地重新上市。


受该消息影响,李宁当日股价一度涨近20%。截至当天收盘,李宁报收22.1港元,涨幅达到8%。盘后,李宁集团很快发布一则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注意到股价不寻常变动,经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并不知悉变动原因,或有任何须予以披露的内幕消息。


作为“国潮一哥”,李宁是中国运动服饰品牌发展风向标,此次消息一出,引起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私有化的真实性与可能性成为业界议论的焦点。


李宁又“变慢了”


在李宁35年的发展史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有两次借助国潮兴盛的机会。


一次是成立之初。1989年,“体操王子”李宁退役,拿着健力宝集团1500万元的投资,成立了李宁品牌。作为专业体育品牌,接连拿下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亚运会领奖服等赞助。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身着李宁牌鞋服出现在运动赛场上。在连续四届奥运会成为领奖装备赞助商后,李宁成为民族品牌代表之一。


在这样的光环加持之下,李宁确立品牌定位,得到迅猛发展,基本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整个市场增速滑落,李宁库存积压,业绩也陷入衰退。


在十年的调整和摸索后,2018年,李宁借助国潮的红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那两年实现业绩的大增。


然而,国潮势头之后,大家发现,李宁变得不再那么吸引人了,随之而来的声音则是“太贵了”“定位不清”。此外,李宁2022秋冬大秀发布会的一组产品陷入翻车事件,更令李宁陷入巨大的质疑声中。


业内人士分析, 李宁一贯的策略是主打国潮,通过“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策略,想要打破时尚圈被欧美垄断的局面,走出中国特色。不过,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认为,这也令李宁在当下陷入尴尬境地。首先,在这一策略之下,李宁国潮比例压得过重,选择了时尚道路,淡化了运动专业性,这使得李宁在消费者的选择中不占优势。此外,聚焦单品牌多品类必须要慢慢夯实品牌价值,但李宁在向高端化发展,价格过高,导致大众认可度不足。


从李宁近年来的业绩来看,也能看出端倪。财报显示,李宁在2023年上半年营收140.19亿元,同比增长12.98%,净利润则同比下跌3.1%到21.21亿元。相比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64.97%、21.69%的营收增速,李宁中报的营收增速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此外,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十分明显。


李宁预计3月20日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中金公司预测,李宁2023年收入将按年增长5%至271亿元,净利润则预期按年下跌23%至31亿元。


私有化的可能性


据李宁于去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于整个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中单位数增长。该公告发布的第二天,李宁股价单日暴跌20.7%,出现近几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多家大行机构的报告,更加刺激了投资者对李宁的悲观情绪。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下调了对李宁未来3年的营收和利润预测。摩根大通的报告亦将李宁今年至后年盈利预测下调。花旗在研究报告里称,考虑到李宁单一品牌的商业模式,预计其2024年收入增长将慢于滔搏及安踏,同时也下调了李宁今年至2024年两年的盈利预测,并将其目标价由62.7港元下调28%至45.1港元。


回顾李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近两年并不乐观,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是其私有化的原因。


21世纪初,李宁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02年营收接近10亿,2004年成为首家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内地运动体育品牌,2019年以来市值一路攀升,到2021年6月突破2000亿港元,2021年9月达到2600亿的高点,但自2023年开始,股价整体下跌。在2024年初,李宁市值跌破400亿港元。这意味着两年半的时间里,李宁的市值蒸发80%。


程伟雄认为,当下李宁的发展受制于国潮过度化,导致在国内运动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获益不多,本土竞争对手安踏、特步等品牌反而发展高速,在市值的表现上李宁和安踏已不是一个量级。李宁私有化,将有利于其未来拿出更多精力做好品牌中长期的投入与培育;与此同时回归A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还会在国内或国际资本的加持下,助力自身品牌深层次变革。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邢星分析,李宁私有化确实是有可能出现的。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相对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限制了公司价值的全面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可能会考虑多种策略来优化公司的市场定位和提升公司价值。私有化作为其中的一种选择,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私有化后,公司可以更自由地调整其战略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并减少一些市场波动和监管压力。当然,私有化并非易事,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不会一蹴而就。


艾媒咨询CEO张毅则表示,按照私有化交易通常的规则和做法,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价格需要在上市公司若干个月平均市值的基础上再上浮30%以上,同时还要考虑资金筹集问题、股东意见协调和监管审批等问题。他推测,假若真的私有化,那么成本至少是1000多亿到1200多亿港元,从企业和股东来说很不现实。


因此,他认为在操作上有很大的困难。“这个消息传出后股价大涨,但是今天又跌回去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存疑”。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李宁怎么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