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后亚运时代: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国际影响力

由于举办亚运会,杭州在钱塘江时代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在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过程中进行了关键的全城测试。

2023-11-04 1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柳宁馨 0 7928

亚运会.jpg


深秋时节,潮平两岸阔,从钱塘江畔的城市阳台望向对岸,钱江世纪城奥体核心区的“杭州之门”和亚运会主要场馆“大小莲花”映入眼帘。


亚运之后,杭州有了新地标,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0月28日,随着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正式闭幕,杭州“亚运时间”正式结束,但亚运赛事给杭州带来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亚运会之后,这三大景点迎来了游客井喷式增长,尤其是良渚古城遗址,亚运会上的玉琮、飞鸟等元素迅速带热这一历史景点。


除了城市文旅品牌的持续提升,杭州城市区块的拓展也迅速展开。自2015年成功申办亚运会,8年的亚运会筹备期给杭州带来了城市硬件、软件的提升。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主要目标,杭州城市布局舒展开来,以钱江新城和奥体组成的杭州新中心加速拓展。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亚运会提升了杭州的美誉度和城市综合影响力,杭州借此机会对机场、高铁、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大幅提升了城市服务能力,特别是城市数字化服务水平,建立了城市对外开放新通道和新平台。


由于举办亚运会,杭州在钱塘江时代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在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过程中进行了关键的全城测试。盛会落幕,亚运会之后,杭州如何发展?


筹备亚运会加速跨江发展


亚运期间,杭州推出了“1+4”亚运主题地铁列车,配有亚运彩绘图标的车厢,将乘客带入主题沉浸式体验。


观赏体验之外,杭州地铁的四通八达也让来杭游客印象深刻,亚运会无疑快速推进了城市基建。


时间回到2015年9月16日,那时杭州刚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成为继北京、广州后,我国第3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8年后,2023年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顺利落幕,杭州作为主办方,期望给世界留下江南韵味、数字科技、活力之城等众多印象。


7年前杭州举办了G20杭州峰会,4年前杭州举办了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而筹办亚运会让这座城市的建设达到新的水平。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柯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亚运会申报之前,2015年底杭州轨道交通仅有一号、二号、四号线南段,总里程数不到140公里,全国排名第十三位,2022年杭州市轨道交通里程为516公里,全国排名第五位。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2020年,杭州市累计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杭州西站、萧山国际机场三期、亚运场馆、亚运村等基础设施投资2248亿元,共修建31个训练场馆,56个竞赛场馆以及5个亚运村。


为了筹办亚运会,杭州8年间在城市区位塑造方面持续投入,拓宽了城市发展的格局。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乘坐杭州地铁6号线来到奥体中心站,这里充斥着亚运元素,站点崭新却空旷,承载能力远远大于当前的乘客流量。


杭州奥体中心附近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往奥体中心附近的人并不多,亚运会期间有不少看比赛的观众前来,“这里几乎不怎么堵车,还是一个安静的新城状态。”


不过,各地购房者早已看准了奥体中心板块的房产投资价值。一位房产中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早几年,杭州开发奥体板块,周边的钱江世纪城也成为热门核心,一些投资者涌入这里买房,几年后再抛售出去,成就了房地产高峰时代的“炒房神话”。


如今,奥体中心附近的小区价格基本稳定,与几年前不同的是,这里的“奥体中心”概念随着亚运会召开成为现实,基础设施落地完成,上市公司逐渐入驻钱江世纪城,一座新城即将崛起,只等未来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到来。


筹办奥运、亚运赛事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北京、广州的办会过程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改变了长久以来的“北重南轻”格局,延伸了北京城传统中轴线,亚运村也发展成北京的重要商圈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带动北京城市道路总里程增加到超2万公里,轨道交通数量由4条增加到8条。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开通运营,北京轨道交通数量达到24条,基础设施加速完善。


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则带动了珠江新城的拓展。1992年,《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规划》就已出台,提出城市新中轴线的布局,但那时的珠江新城仍然地广人稀、野草丛生。2004年,广州申办亚运会成功则加速CBD的建设进程,如今这里成为广州的城市中心,大量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入驻。


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马向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筹办亚运会带动中心城区建设改造、扩容提质,通过修建地铁、治理水道、风貌建设,改变了城市的硬件水平,最大的影响还是激活了珠江新城。“亚运会给广州带来的城市品牌效应更明显,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回溯杭州城市发展史,从以西湖为圆心,到不断向外自然延伸、块状发展,再到跨越钱塘江跨步发展,杭州走了近二十年。2006年,钱江新城被确立为杭州未来新的金融中心、政治中心。2007年,杭州“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格局确立,明确打造钱江新城和奥体中心为杭州新中心。


如今,钱塘江北岸的钱江新城架构成型,亚运会则在钱塘江江南岸开发中发挥着重要推动力。


曾刚表示,奥体中心所在地原本是一片空旷土地,杭州平地造新城,借筹办亚运会契机让城市格局从西湖向钱塘江拓展了重大的一步。奥体新城注重打造生态之城,借亚运会机遇建好基础设施,此后资本、产业、居民将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入驻。


继续打造赛事之城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杭州借助举办亚运会契机,推动城市综合能级继续升级,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都市。


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上,杭州借亚运会获得了足够的曝光效应。一方面,城市接待服务能力经历了赛事的磨练,另一方面,杭州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的确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在柯敏看来,杭州借助举办亚运会,创新运用数字技术、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展现杭州年轻活力姿态和城市高效治理能力,有力提升了杭州在国际上的声誉度和城市品牌影响力。


举办奥运、亚运赛事对城市综合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机遇,能提升城市知名度、盘活文旅资源、刺激经济发展。


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对财政支出、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但也能带来长远的收益。2010年,广州亚运会总投资1200多亿元人民币,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年前三个季度,来穗外国游客(不含港澳台)共160.2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旅游业总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22.9%。此外,广州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增加了外向型经济的比重,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从投入产出比看,杭州亚运会商业化运作也体现出这座以商业著称城市的灵活性。


“浙江注重实效的文化传统在办会过程中得到了展现。在亚运场馆建设、赛事举办过程中,杭州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的优化组合, ‘一鱼多吃’,用市场化的思路‘以赛营城’,把亚运会和新城开发相结合。杭州借筹办亚运会既提升城市形象,又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曾刚说。


不过,这种商业回报要放在长期的角度去考虑。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杭州为亚运会投入2100亿元。杭州亚组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5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市场开发全业务总收入达到53.16亿元。


杭州亚运会短期内亏本,但可以借此搭建好体育及交通基础设施,亚运场馆在发挥专业用途的同时,将最大限度地让市民使用。


据亚组委介绍,杭州亚运会56个国际标准的竞赛场馆中19个全民健身场馆将面向公众开放,24个市场化运营场馆将会以低于当地市场价格的收费标准来开放。8个专业场馆将引进相关专业队伍作为训练基地,8个高校场馆主要面对校内的教育教学进行开放。


建设之初,杭州亚组委就充分考虑了场馆的赛后利用。亚运竞赛场馆中,只有12个是新建场馆,建设场馆也考虑了赛后运用。例如,由废弃石料场改建而来的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未来可以成为融顶级赛事、培训体验、科普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化攀岩运动主题公园。


“从场馆利用方面看,杭州亚运会场馆以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在亚运会开幕之前,先行借助市民进行了场馆功能测试,保证了赛事顺利进行以及赛后场馆高利用率。”曾刚说。


此外,亚运会结束之后,杭州还将继续打造“赛事之城”。杭州政府也公布了新计划:到2035年,杭州要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事体系,签署了羽毛球、皮划艇、曲棍球相关的国际顶级赛事于未来3年内在杭州举办,甚至争取未来12年内再举(申)办三五个世界级的比赛举办权。


本次亚运会的场所覆盖了主办城市杭州以及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5个协办城市。“在城市能级提升方面,杭州是主办城市,也联合周边城市协同开展亚运赛事品牌打造,提升了跨区域协同治理能力。”柯敏说。


曾刚也认为,杭州亚运会由省内多个城市联合举办,密切了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多城数字科技合作创新、协同发展,为杭州都市圈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数字经济之都标签


杭州的另一张名片则是数字经济,亚运会将杭州“电商之都”“数字经济之都”的标签进一步强化,杭州如何继续释放新的产业红利?


9月23日晚,在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巨大的“数字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了杭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杭州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4.2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8753亿元。2015年杭州GDP刚过1万亿元,2019年杭州GDP突破1.5万亿元,如今杭州朝着2万亿元GDP目标迈进。


杭州曾经强调“工业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2002年突破2000亿元后, 2007年跃上8000亿元,增长速度十分可观。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杭州带来了一次发展的低谷。2009-2013年,杭州市GDP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持续下降,发展工业受到土地、资源制约越来越明显,发展路径有待转型。


2014年7月,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作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杭州开始全力推进信息经济优先发展。


随后,杭州逐步转到“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定位。近年来,杭州在全国率先布局数字经济。2021年,杭州市“十四五”规划明确定位杭州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数智杭州·宜居天堂”。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突破5000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达27%,走在了全国城市的第一梯队。


到了新的发展分水岭,杭州如何继续依靠数字经济优势,又如何解决制造业的短板?


杭州开始了数字经济二次攀登。今年,杭州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提出杭州数字经济要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1月23-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杭州举办,杭州市市长姚高员10月24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博览会期间将启动“中国数贸港”,推动杭州构建全球数字贸易创新策源地、前沿趋势发布地和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10月31日召开的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表示,杭州将更主动地拥抱数字时代,充分发挥智能亚运的数字红利,催生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重塑更具产业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第一城”。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数字经济特色在亚运会得到充分展现,杭州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核心景区数字孪生、智慧感知与监测预警、智慧交通、数字名城等领域可继续探索。”柯敏说。


在曾刚看来,杭州应该总结亚运办会经验,着力推进数字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进一步完善大型数字平台,为杭州数字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可靠支撑。同时,着力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杭州智能制造新跨越,并为杭州市民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新机遇,为城市数字安全提供新保障。


同时,杭州在数字人才、科教高地方面的短板也亟需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


曾刚认为,亚运会让杭州数字企业有更多展现自身实力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数字技术应用、路演的场所,推进了元宇宙产业发展,丰富了杭州“数字之都”的城市形象,对未来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十分有益。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杭州后亚运时代: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国际影响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