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测培训班火爆 青少年体育锻炼跟上了吗

体育锻炼,本该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却演变成了临阵磨枪的突击补习。家长让孩子上体测培训班,真的有必要吗?

2023-10-30 14:00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唐芊尔 0 9966

体测培训班.jpg


近日来,北京中小学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体测考核陆续展开。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此次考核非常关键,因为这项成绩将作为过程性考核的分数,纳入中考体育总成绩。

  

九月的一个周末,天空飘着小雨,北京市昌平区某体育中心的跑道上却依旧人头攒动。“预备,跑!”跑道的一角,十几名孩子被分为几个小组,在多名教练的指挥下进行50米跑测试。一位在旁等候的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四年级,正在参加体测培训班。“马上要参加体测了,想最后再努把力,能多一分是一分!”九月正值体测考试前夕,记者观察到,不少家长为孩子报了对体测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培训班。小区、公园、体育场,只要是可以开展跑步、跳绳等运动的场所,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能看见孩子们跟着教练锻炼的身影。

  

体测培训班为何这么火?花钱报体测培训班是否有必要?体育锻炼也能突击补习吗?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养成真正良好的锻炼习惯,爱上体育运动?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明知是广告,但的确戳中了家长的内心”

——体测培训班成为家长首选

  

“暑假开始,报名体测培训班的孩子明显比平时多了许多。”北京市一家体育培训机构教练陈木木告诉记者:“我们机构平时主要向孩子提供综合性的体能训练。但从暑假开始,要求给孩子进行体测训练的家长越来越多,我们就分不同年级开设了专门的体测培训班。”


为了在十月份的体测中拿到满分,海淀区六年级学生晓琳已经在体育机构突击补习了一个暑假。晓琳的妈妈王女士表示,身边的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视这次体测,管它叫“体育小中考”。“我们家孩子平时不太爱动,除了体育课之外很少锻炼。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机构做了一次模拟体测,各科都达不到及格分,可把我急坏了。”为此,王女士给晓琳报了暑期体测冲刺班。“报班花了差不多8000元,包括45节课,一节课一个半小时,每个班有8个学生,一周需要上三到四次课。”她还透露,晓琳的不少同学也报了体测培训班,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只要能提高成绩,再贵的班我们都愿意报。据说好一点的‘一对一’教练,500元一节课都约不上。”王女士表示。

  

与晓琳在体育锻炼上“临时抱佛脚”不同,西城区四年级学生乐水算是一个运动爱好者,上小学之前就学蛙泳,现在正在学自由泳和爵士舞,平时运动兴趣很浓厚。为了备战体测,乐水的妈妈薛女士为她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放学后跳绳1000个,睡觉之前做50个仰卧起坐,再拉伸一下练习坐位体前屈,这已成为乐水的日常。即便如此,谈到体测,薛女士仍然难掩焦虑:“我在手机上刷社交软件的时候,经常会刷到一些帖子,告诉家长‘体测少一分,中考排在你前面的人就是一操场’。点进去以后才发现,这是体育培训机构的广告。明知是广告,但的确戳中了家长的内心。我也不敢拿孩子的分数冒险,保险起见,就给孩子报了体测培训班。”


那么,家长花了上千元报的体测培训班,实际效果怎么样?

  

“体测培训班对于提升孩子的体育成绩还是有帮助的。”王女士说,“一个假期训练下来,晓琳的跑步成绩从不及格到了及格,仰卧起坐进步到了良好,跳绳不光能拿到满分,还可以获得额外加分。”薛女士认为,课外的教练在动作指导上很细致,也有针对性。“在上体测培训班之前,孩子和他们班同学的运动姿势普遍都存在问题。现在孩子的姿势被纠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但是采访中,家长们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王女士表示:“虽然孩子被迫动起来了,但晓琳的训练积极性一般,她觉得这些测试项目很累,也很枯燥。她以前做完作业还有时间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现在没有精力玩别的了,光练这几个考试项目就够累的了!”薛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平时热爱运动,但是却对体测项目兴致不高,也纠结于体测项目要不要专门补习。“我们都觉得,孩子的压力提前了,家长的压力也增加了。”

  

“短时间过度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是有损害的,也违背了体测的初衷”——

日常体育锻炼演变成突击补习,有损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本该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却演变成了临阵磨枪的突击补习。家长让孩子上体测培训班,真的有必要吗?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有自己的看法。“孩子在体测前报班突击,这是一件既让我高兴,同时又感到担忧的事。”毛振明说,“高兴的是,那些平时不太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终于为这件事感到焦虑、担忧,继而重视起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了。家长们花钱给孩子报体测培训班,其实也是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进行投资,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许多家长临考前才想起报班补习,说明这些孩子平时在体育锻炼上欠的债太多了,需要在考前拼命‘还债’。短时间过度锻炼,就和暴饮暴食一样,对孩子的健康是有损害的,也违背了体测的初衷。”毛振明向记者解释,“在四、六、八年级设置体测环节,目的不是为了为难学生、给学生家长增添负担,而是要让孩子提前动起来,让体育锻炼贯穿中小学的全过程;从考试设计思路来说,也一直坚持的是‘低区分度、高分数’的原则。举个例子,之前北京体育中考总分30分时,最后孩子的平均分可以达到29分左右。因此,家长们对体测的难度不必过分焦虑,关键是要提早督促孩子进行日常锻炼。”

  

看似简单的一句“进行日常锻炼”,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在不少孩子和家长那里却难于登天。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动起来,为何那么难?

  

“时间真的不够用!”北京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孩子豆豆在学校就能把作业写完。尽管如此,豆豆每天还是要将近夜里十一点才睡,因为回家之后,他还要把时间分给数学英语进行深入学习。周末的时间表,也被一些学科类培训班占据。“孩子连睡觉时间都不够,哪里有时间去锻炼?”

  

“家长选择让孩子在课外时间去上学科培训,而不是进行体育锻炼,反映出两件事:一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崇尚健身、热爱锻炼的文化;二是当前教育功利化的倾向仍然存在,家长‘成绩至上’的想法还比较普遍。这都是导致青少年日常锻炼不足的重要原因。”毛振明表示。

  

当被问及为何很少主动锻炼,晓琳坦言,自己的父母不擅长运动,也没有日常运动的习惯,下班回来不是坐在电脑前加班,就是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周末空闲时间,父母也更愿意带她去图书馆、商场,而不是去户外。

  

“当前,不少家庭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比较欠缺。”毛振明指出,这也是孩子动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很多体育锻炼的,比如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一起跑步、跳绳等等。但是很多家长自己平常不重视身体锻炼,所以在面对自己孩子时,也没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更别提指导了。”

  

毛振明还指出,手机和电子游戏的流行也是阻碍孩子运动的因素。“现在的电子游戏太多,游戏的诱惑力也很强。如果我们的体育课能做得那么好,能让学生乐此不疲,这个问题可能就不突出了。”

  

“跑完步再学习,头脑都更清醒了”——

怎样让孩子真正爱上体育、拥抱锻炼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挤不出时间锻炼,或是抱怨锻炼占据了原本学习的时间,担心影响孩子学业。事实果真如此吗?


文文是成都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学业紧张,但一有空闲,她就会和好友相约去学校健身房;周末,她还会专门去校外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她告诉记者,锻炼是她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跑完步再学习,头脑都更清醒了!”

  

“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一民向记者介绍,“有研究证实,大脑连续工作两个小时,如果选择被动休息,需要20分钟消除疲劳;而通过主动锻炼,5分钟就能恢复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和平衡性,极大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效率。”

  

“在青少年阶段,体育锻炼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基础性和全方面的。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孩子青春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帮助体格生长,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张一民说。

  

如何让久坐的孩子运动起来?毛振明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扭转家长的观念。“家长不能把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完全当成学校、社会的责任,自己首先要重视、关心孩子的健康,为他们的终身幸福着想。”

  

对此,张一民也表示赞同。他以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认识许多热爱体育锻炼的父母,孩子的锻炼习惯和身体素质基本很好。”张一民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制定锻炼计划,并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可以陪孩子进行慢跑、跳绳等力所能及的运动,既增进亲子关系,也促进双方的健康。”

  

针对采访中部分家长反映的校内体育课针对性不强,导致孩子体育技能掌握不到位的问题,张一民表示,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基础上,要加强体育课的合理安排,对运动能力弱一些的孩子,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养成锻炼习惯。同时,学校可以用好“课后三点半”以后的时间,请体育教师仔细地教学生们运动的正确动作。“比如说仰卧起坐,很多同学的错误做法是用手去抬脑袋,那么老师应该及时纠正,让孩子感受如何用腹肌发力把身体抬起来。”

  

此外,想要让孩子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体育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锻炼项目的形式丰富上下功夫。“老师可以把一些看起来比较枯燥的项目,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竞技性。以跳绳为例,不仅可以单人跳,也可以让两个孩子相互比赛,看谁跳得多。”张一民说。

  

毛振明告诉记者,自己和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将孩子们锻炼的“日负荷”指标加入到体育中考中去。日负荷就是通过运动手环监测心率,评估孩子日常的锻炼量和锻炼效果。“通常来说,运动时人的心率达到最高心率的60%以上,就可以算作是有效运动。据此我们确定了两个监测指标,有效运动量和日常运动量。运动心率达到最高心率的50%以上,比如日常的走路、走楼梯,这些运动还达不到有效锻炼的标准,但它也是你身体活动的积累,尤其是对孩子减肥、增强体质、增加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很有好处。”毛振明表示,如果“日负荷”指标和分值能进入体育中考中去,这根“指挥棒”就能更好地督促孩子们自觉动起来。“孩子们如果能养成课间能起来活动就不坐着、上下楼能走路就不坐电梯的锻炼习惯,我相信为了体测考试突击补习的现象将得到扭转。”对此,毛振明充满期待。

  

(本文部分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测培训班火爆 青少年体育锻炼跟上了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