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太多、赞助商也没钱了:马拉松经济,还能“跑”多远?

持续地“跑马热”背后,一个千亿市场正徐徐拉开。

2023-10-20 10:00 来源:城市研究室 0 9894

马拉松.jpg


喜欢城市马拉松的“跑友”发现,如今城市马拉松赛太多了,跑不完,根本跑不完。


今年以来,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开跑,多地也重燃城市马拉松赛事。


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显示,2023上半年已备案的路跑赛事达133场,其中全马赛事61场,半马及其他项目72场,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


装备费、交通费、住宿费……持续地“跑马热”背后,一个千亿市场正徐徐拉开。


从赛事到文旅产业的马拉松赛


“今年的赛事太密集了,跑得实在有些累了。”


国庆过后,刚刚从某地参加完半程马拉松的安徽半职业“跑友”张传兵,有些疲惫地告诉城市君。


短短一个月内,他已经第三次“赶场”参加省内的马拉松赛事。


他很希望通过跑完全国主要城市的马拉松赛,能有机会达到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BQ(世界著名马拉松赛的入门标准,男性至少得跑出3小时02分51分的成绩),许多“跑友”将参加此赛事视为最高荣誉。


马拉松作为一项近年来普及率最高的体育赛事,被很多热爱体育的人所追捧。


根据赛事规定,全马是42.195公里,半马是21.0975公里,无论参加半马还是全马,都是对参赛者体质和意志的极大考验。


同时,对于举办城市来说,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既是对外打造城市名片的最好途径,也是带动城市经济增长,释放周边消费潜力的体育经济模式。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多个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赛事,其实也意味着该国进入到“马拉松周期”阶段。


所谓“马拉松周期”,是指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先后有多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代表着这个国家开始进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


再简单点说,只有物质条件有了保障,体育运动才有发展的机会。


纵观全球,世界田联公布得到其认证的2023年马拉松赛事,总场次达到了创纪录的238场。238场比赛包括14场白金标赛事、38场金标赛事、66场精英赛、120场普通标赛,赛事分布在全球六大洲53个国家。其中,中国赛事多达67场,高居全球第一。


资料显示,中国早在1957年的江苏南京,就曾举办过江苏省乃至全国第一次城市马拉松赛,获奖者是一位名叫夏启宇的军医。


不过,后来因各种原因,此类马拉松比赛再未举办。


直至1996年,上海举办了改革开放后首次马拉松大赛,才正式拉开城市马拉松的序幕。随后,上海马拉松晋升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也是中国首个马拉松白金标赛事。 


以“国马”著称的北京马拉松,前身是自1981年举办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后为与其他高水平马拉松赛接轨,于2010年更名“北京马拉松”。


正因赛事具有国际性背景,“上马”与“国马”报名极其火爆,报名成功俗称“中签”。可因为全国报名者众多,筛选比高达1:4,很多“跑友”一直报名不中。


“中签太难了,比摇号还难。”张传兵说,即使跑马多年,可他依然未能报名“上马”与“国马”成功。


不仅“上马”和“国马”报名人数每年都是几十万的规模,仅今年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无锡站)报名人数接近12万,最终参赛人数为33000人;2023苏州马拉松的25000人参赛名额达成满额,而南京仙林、江岛等区级马拉松赛事也都实现了万人以上的规模。


其实,张传兵想报名上述城市也有一份“私心”:“没去过的城市,趁跑马去一趟,有了去的理由;去过的城市,跑马时再逛一逛,感觉也不一样。”


这些全国参加马拉松赛的“跑友”,别看只是跑步,但几乎人均年消费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包括日常训练的装备、服饰、营养品等花销;此外,“跑友”及亲友团也会化身旅游者,在赛事之余会在当地参观旅游,品尝美食和购物,形成新的文旅融合项目。


而这,也正是举办城市乐于看见的景象。


马拉松对城市经济的提升


与城市举办其他文体活动不同,马拉松是一项全民参与性的体育项目。按照其举办规则,整个赛事活动至少需要3到4天,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和较长的举办时间。


同时,城市马拉松赛事路线大多是主城区的核心地段或重要商区,可以对外全面展现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让参赛者感受到城市跳动的脉搏。


比如即将在今年11月举办的上海马拉松,起点是外滩,终点是徐家汇,路线途经外滩、南京路步行街、静安寺、淮海路、新天地、龙腾大道、龙华路等地,均是上海最具知名度的景点和街区。


还有南京举办的“江岛半马”,其线路不仅串联起南京眼步行桥、长江江豚科教中心、科创中心樱花林、小垦丁灯塔和大江侧粉黛花海等多个网红打卡点,还主动对外展示江宁区的科创生态形象。


再从经济角度来看,每一场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和主办方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文旅经济项目。


一般来说,国内马拉松赛事收入主要由政府补贴、报名费、赞助费组成,其中的政府补助和赞助费是决定中小赛事是否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


但是除了部分一线城市,大部分城市举办大型马拉松赛事收入,主要还是来自赞助商的支持。


虽然一场马拉松赛事标的少则千万,多则上亿,但对相关品牌赞助商来说,马拉松赛事就是一场带动全市上百万人流的“狂欢节”,能打通的圈层越广,增强消费黏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数据显示,从2007年赞助第一场马拉松到现在,特步累计赞助马拉松赛事和活动超过1000场。受益马拉松赛事,2022年特步主品牌收入达到111.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9%,其中跑鞋贡献了主要销量。


由于马拉松的全民参与性质,赛事也是品牌的最佳宣传场景,因此赞助商除了知名体育品牌,也不乏许多消费品牌。


比如矿泉水品牌“怡宝”,就赞助了全国数百场的城市马拉松赛,而瑞幸咖啡也与万达体育合作,成为“2018摇滚马拉松”系列赛事的官方赞助商。


知名调研公司尼尔森曾发布《2019马拉松赛事媒体曝光价值报告》,根据品牌曝光追踪结果显示,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合肥等十余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平均每场收获的媒体价值约为1895万,每场品牌曝光时间为6小时40分。


参与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地方政府也从中获益匪浅,因为“跑友”和亲友团来了就是客,直接带动旅游经济的升温。


拿厦门马拉松为例,2021年厦马自开始举办以来,参赛人数已超72万人次,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累积达44.9亿元,品牌价值累积达22.93亿元。


2017年,“重马”比赛带动了12.5万人次到南岸旅游,南岸区酒店入住率达95%,带动消费超2.5亿元;2018年直接拉动重庆旅游消费5.8亿元;2023年,重马吸引了来自全球347个城市3万人参赛,其中外省市跑友占比高达81%。


还有今年的无锡马拉松,共计迎来27.3万名观众现场观赛,有70%的外地游客提前到访无锡,赛事期间带动周边产业效益近2亿元。


各地逐年增多的赛事,是马拉松不断升温的直接表现,但问题也逐渐显现。


背后的赞助商也没钱了


“现在马拉松实在太多了,花钱也多,奖金更是只有职业选手才能拿到”,张传兵无奈地说。


确实,不少马拉松“跑友”参加比赛,除了兴趣,也是冲着丰厚的奖金而去。


比如获得世界田联白金标认证的“上马”,2022年的赛事奖励取前八名,冠军奖金15万人民币,第八名2万元,破赛会纪录还有8万人民币额外奖励。


厦门马拉松在2021年也获得了白金标认证,今年4月的“厦马”冠军奖金4.5万美元(约33万人民币),但若是没达到成绩要求则只有2.5万美元(约18万人民币);此外,“厦马”还设有中国籍运动员特别奖,第一名达到成绩要求可获得5万人民币(男子2:15:00,女子2:32:30),否则直接砍半只有2.5万。


“厦马”还设立了破世界纪录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破中国境内马拉松赛最好成绩5万美元,破赛会最好成绩3万美元。中国籍运动员破“马拉松中国籍最好成绩”奖励5万人民币,破中国籍赛会最好成绩奖励3万人民币。


奖金虽高,可在高手云集的这些国际性的马拉松赛事中,能拿到的普通“跑友”微乎其微,基本都被职业选手包揽,大多数“跑友”只是重在参与,得个赛事纪念奖章就足以安慰了。


更重要的是,马拉松赞助行情,与经济大环境密不可分。经济好,赞助商热情就高,钱给得就痛快,反之,赞助商就没啥动力,也直接影响了赛事举办。


比如同样算是城市马拉松热门赛事的“广州马拉松”,一直以专业化著称,往往提前半年,每年6月就启动了报名。


可今年的“广马”直至8月都没有动静,让人都以为可能要停办。幸好到9月,姗姗来迟的“广马”报名终于开始,共有140846名跑友报名参赛,刷新历届报名人数纪录。


据说,今年“广马”报名延期,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背后的赞助商“没钱”了……


过去的“广马”,背后的地产和汽车一直是最主要的两大赞助品牌,不是冠名就是顶级赞助,如今这两个行业情况,大家也很清楚。


眼下,许多城市马拉松面临的情况是,城市不愿意再无限“托底”,赞助商严重缩水,收取的报名费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赛事运营。


城市和主办方既舍不得放弃已经打响的城市品牌,也无力维持过去赛事的豪华阵容,怎么办?


有些城市的做法是将过去的“全马”变成“半马”,路线缩减了,相关成本自然也就下来了。


还有的城市想到的就是提高报名费,表示之前收取的钱远低于国际标准,现在要与“国际接轨”。


在城市君看来,这些做法都有些涸泽而渔的味道。想减少开支,不妨在赛事服务环节降低某些标准。相比国外很多马拉松赛事,我们的“贴心服务”让很多国际选手都惊呼来到“天堂”。


许多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完全是当作一个重大政治项目来运作,完全是不计成本进行城市管理和调度,人力和财力资源消耗巨大。


从这点来说,主办方更应从节省成本角度出发,回到马拉松这项体育竞技活动的本质上来,一切应围绕赛事规则,量力而行,而非只是城市打造的“跑步秀”。


不少“跑友”表示,大部分城市马拉松赛,途中提供的丰富零食和饮品,总令自己感觉不是来跑步,而是来参加一个堪比星级酒店的超大现场“自助餐会”,现场各种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如果主办方“不差钱”,本着为参赛者提供福利的态度,这样做法可以接受;可如今的形势变了,某些不切实际的服务做做减法,或许可以减少部分非必要开支。


当然,由于涉及“跑友”切身利益,城市马拉松赛的报名费该不该涨,赛程怎么调整,现场服务如何进一步专业化……未来都是主办方需要通过协商与调研后,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城市研究室,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赛事太多、赞助商也没钱了:马拉松经济,还能“跑”多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