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大运,何以成都?

大运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很多运动员都是在大运会崭露头角,再登上更高的竞技舞台。

2023-08-03 1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朱影、王誉瑾 0 8709

大运会.jpg


由川籍航天员叶光富领队,31名火炬手一同点燃太阳神鸟火炬盘,光芒直射到空中30米,12道烟火引发体育场顶棚一圈的节日烟火,如一只神鸟穿梭过200米的烟火长廊,点燃了主火炬塔熊熊燃烧的圣火。


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正式在成都开幕。出土于距今3000多年的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是开幕式的主导形象。“我们要表达的就是年轻人向着阳光追梦的故事,选择航天员叶光富作为火炬手领队,正是因为他是离太阳最近的人。阳光永远在前方,一定要追梦不止。”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说。


本届大运会口号是“成都成就梦想”。但一届成功的大运会,成就的不仅是运动员的梦想,还有工作人员、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普通市民……无数人的梦想交汇于此。成都这座千年古都,也焕发出青春与活力。正如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所说,“大运会远远超出了体育成绩本身。”


梦开始的地方


女子田径100米栏运动员吴艳妮是开幕式火炬手之一,值得纪念的是,这天也是她的26周岁生日。当晚,她在微博写下“今天没有流星,但有烟花也能许愿”,为自己的大运征程拉开了序幕。


因为又美又飒的青春形象,吴艳妮在网络上拥有火爆的人气,“我也觉得我自己长得挺好看,但我不是网红,我还是喜欢走实力路线。”作为一名地道的“川妹子”,回到家乡比赛对吴艳妮来说意义非凡,她希望在这个竞技舞台上,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能和全世界的大学生运动员切磋交流,展示当下中国青年的新风采。


“一代年轻人的精彩表现可以影响下一代年轻人。”吴艳妮一直把刘翔视为偶像,但她并不愿被称作“女刘翔”。在她眼里,每位年轻人都应该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而大运会往往是这些运动员人生新故事的开始。


刘翔的首个世界级冠军,就是来自大运会。2001年,年仅18岁的刘翔在北京大运会上为中国取得了大运会历史上的首枚田径金牌。3年后,他一举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进入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大运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很多运动员都是在大运会崭露头角,再登上更高的竞技舞台。大运会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时钟拨回至2018年12月13日,在葡萄牙召开的国际大体联常委会会议上,国际大体联宣布,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城市是成都。现场掌声雷动。


彼时,成都已经提出了建设“三城三都”的构想,其中就包括世界赛事名城的建设。举办大运会,是成都提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后申办的首个国际性综合运动会。这座建城2300多年来“名未改、址未易”的古都,渴望再次被世界看见。


这是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大运会,从北京到深圳,再到成都,大运会不仅记录了中国运动健儿在竞技体育上不断进取的辉煌成绩,也见证了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城市崛起的节奏。


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北京将其当作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积累下的赛事经验奠定了“双奥之城”的基础。彼时刚跨过千禧年,中国加入WTO,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亮相,大运会承担起划时代的意义。


2011年,深圳大运会开幕式上打开了“海之门”装置,向全球传达“包容、开放、走向世界”的城市形象。深圳首次承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即大获成功,多年以后,人们谈起深圳湾的快速崛起,多少都会提到大运会的影响。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呼应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成都大运会是中国西部地区承办的首个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通过成都这个窗口,世界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成都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持续流入的人口与占比45.87%的青年人群让天府之国愈加年轻,公园城市建设令其美不胜收,在这里,古老与新潮并存,奋斗和休闲共生。


中国大陆三个举办大运会的城市都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应和着发展的节拍,接力棒传到了成都手上。这背后还有另一层深意,大运会是一场青春盛宴,拥抱青年就是拥抱未来,这也是中国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的表达。


四年蓄势


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内,志愿者张雪仪正在为一名外媒记者做指引,即便对方已经明确了信息,她还是会反复确认,“这几天接触到很多人,让我的思维开阔了不少。特别荣幸能成为服务大运会的一员,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今年22岁的张雪仪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大运会期间主要负责国外媒体的接待工作。自成都大运会申办成功以来,她曾经连续三次发起志愿者申请。今年,终于圆了大运梦。


众所周知,成都大运会因疫情两次延期。随着办赛环境不断变化,负责大运会筹备工作的执委会需要不停在筹备工作方面转换轨道。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机关党组副书记、成都市体育局局长熊艳曾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个过程还是很煎熬,也蛮曲折。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比较充足的筹备时间,也让整个队伍更成熟、更专业,从这个角度,也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的确,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从社会体育组织到专业机构人士,以及无数成都市民,都为保障这场赛事的协调与高效运转倾注了努力。


在成都高新区的双子塔地标下,天府国际金融中心4号楼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的办公楼所在地。在大运会筹备的时间里,这里的深夜灯火常明。


据介绍,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团队成员都是从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抽调来的。大家缺少相关经验,事情该怎么办,都得摸着石头过河。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拆解下来都是无数个具体问题。技术人员的后勤保障怎么做,大会用水如何更加节约,宣传物料如何既让运动员和市民感受到浓厚的大运会气氛,又能物尽其用……每个细节的问题都考量着团队的智慧和耐力,很多时候,一版方案就能摞起半米高。楼里的很多人都见过凌晨的月亮。


为成功举办大运会,成都付出了超常的努力。“成都大运会全方位地调动一个城市的参与,促进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陈志说。


在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看来,对成都而言,办好大运会这场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是考验也是契机,将为这座城市提供各方面提档升级的好机会。


事实上,在筹备大运会的4年多时间里,成都已经迎来城市能级的跃升。2010~2020年十年间,成都人口流入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2022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同年,成都GDP总量超过2万亿大关,人口总量达到2100万,成为中国第七个迈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宜居的环境、不断涌入的人口和持续增长的城市经济,让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断焕发生机,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同时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校密集地区,拥有64所高校、110万名在校大学生。


历时4年,大运会深入到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肌理,不断创造着新的价值,而这座城市能级的提升,也为大运会赋予更多可能性。


在大运会博物馆内,一只通体白色的大熊猫雕塑成为大运会历时4年筹办的特殊见证者,先后两届国际大体联主席在这只大熊猫身上留下宝贵的签名:


一次是在四年前,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开工奠基时,由时任国际大体联主席奥列格·马迪钦考察时所签;另一次是今年3月,由来自瑞士的现任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留下。


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国际大体联对成都的筹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成都人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我前所未见。成都发展理念跟大运会的理念完全契合,成都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是大运会‘加分项’。我们去了这么多城市、这么多国家,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和国家做到成都这样完善,让我们感到无比震惊。”奥列格·马迪钦曾为成都写下寄语。


雷诺·艾德也不吝对成都筹备大运会的感谢,他同时提到,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证明运动的力量可以克服重重困难。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只“留白”的熊猫雕塑,见证了成都大运会的时间之变与空间之变,无数人接力共同“创作”这个雕塑,共同“创造”了成都大运会。


重塑城市气质


如果说成都为人们奉献了一场难忘的大运会,那么大运会为成都留下什么同样值得思考。


7月24日,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这是世界大运会历史上首家在大运会开幕前向公众开放的大运主题博物馆。雷诺·艾德曾经激动地表示:“谢谢你们呈现了如此杰出的大运遗产!”


除了博物馆,如何借助大运会营城兴业惠民,是成都在申办大运会时就在考虑的问题。


据国际大体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任赵晶回忆,国际大体联曾提示成都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推荐为大运会新建场馆。而成都体育局当时的回复是:有没有大运会,我们都要建场馆、办赛事,这是我们居民、我们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成功举办大运会,成都共设置赛事场馆49个,其中新建场馆13个、改造场馆36个。


城北体育馆是本届大运会的首金诞生地。这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场馆是成都人的集体记忆,在作为赛事体育馆改造前,曾经被出租为电子商城,和体育“渐行渐远”。


直到被确定为大运会武术项目的比赛场地后,成都市政府对城北体育馆按照国际A级标准进行改建,改建后的体育馆不仅具备承接绝大部分室内体育项目的能力,还增加了地下停车场、户外篮球场、足球场以及训练馆中央空调等建设内容。


场馆的建设也辐射到周边,让周围环境焕然一新。赛中,城北体育馆和周边的居民生活融为一体,运动的热情和城市的烟火气交相辉映。赛后,成都会将场馆开放给市民,方便就近锻炼。家住体育馆附近居民小区的李禾说,街道环境大变样,在自己家门口就有国际标准体育馆,平时也可以去锻炼,大大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凤凰山体育公园是本届大运会新建的核心场馆之一,也是篮球比赛的场地。由“一场两馆”组成,其中包含一座6万座位的专业足球场。成都大运会还未开幕,这里每到中超比赛日就人山人海,成为中国最火爆的球市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中超联赛开赛以来,凤凰山体育公园共迎来约15.8万名观众观赛,场均入场人数接近4万人。而在建设之初,6万座的设计一度遭到质疑,“会有这么多人看球吗?” 如今,凤凰山专业足球场上座率正在不断创下新高。


大型体育场馆后期利用问题,是所有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遗产规划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成都在建馆之初,就进行长远规划,建成后又重视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推出“一馆一策”“一馆一案”要求,确保场馆长期高效利用。比如,在新建和改建场馆之初,尽可能考虑地区均衡性,保证未来所有市民都能就近使用;大运村则直接设置在成都大学内,赛后可以直接由大学生使用。


受疫情影响,大运会两次推迟举行,这些赛事场馆也并没有“闲着”。“能赛尽赛、能开尽开”,大运赛事场馆自然成了市民触手可及的优质健身资源。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这些赛事场馆就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27项。


在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中,成都的城市气质形象得到提升,城市形态不断重构,赛后用好有形和无形的大运遗产,有望持续助力城市综合发展。


位于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是本届大运会的开幕式场馆所在地。也是13个新建场馆之一。秉承“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新建场馆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并利用新型建筑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东安湖体育公园更是采用了目前最为环保的施工方法,无现浇、无装饰,也是首次在西南大规模采用新材料100%工厂定制生产。  


当地很多市民都知道,从前的东安湖周边还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地区,大运会结束后,新的城市地标将在此崛起。


据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副区长王旭涛介绍,大运会结束后,龙泉将从精心塑造体育赛事品牌、提升打造东安湖活力新城、持续拓展文体旅融合场景、大力开展高品质惠民活动等方面,促进大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体育惠民,重点引进全国性赛事,打造本土赛事IP,用好“大运遗产”。依托东安湖活力城片区,打造先进汽车和宇航研发创新中心、体育赛事和文化展演中心;加快建设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东安湖体育中心打造成为音乐演艺新地标和体育专业人才孵化基地。


大运会期间,第一次来成都的人不少,他们以为成都是一座只有大熊猫的山城。下了飞机入住酒店,看到对面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新世纪环球中心,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拿出相机拍照。大家完全没有想到在中国西部内陆的成都,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了如此程度。


是的,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吧,在那里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生活是体育的最高理想


沿着锦江河道,滑板公园和后备箱夜市融合在一起,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打卡点。在成都,没有人不知道这里的三色路滑板公园。主理人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在那条本身是为陆冲板准备的泵道上,他见过骑自行车的大叔和踩小轮车的年轻人,就连外卖小哥也忍不住开着自己的电动车,在上面穿梭几遍。


“运动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特征。”大运会筹办期间,经历数次各大赛事的“实战演练”,成都市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正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运会执委会曾特别提到2020年抖音统计的一个数据:成都人对于体育的关注度首次超过了麻将,对于最爱的体育项目篮球的关注度超过了火锅。关注体育运动之余,成都人也乐于在体育运动上消费:根据《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2020—2022年)》显示,成都市2022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578.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4%,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突破2700元。


对于热爱“吃火锅、打麻将”的成都人来说,这是一种深刻的改变。“体育发展的理想境界就是生活体育,体育生活化。”陈志表示,生活体育比全民健身更能调动市民自发的热情,是把体育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也曾提到,全球顶级赛事的溢出效应和地标性场馆的聚气作用,是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城市功能格局的引爆点,“在服务于国家城市集群的整体发展中,体育生活化的路径有着更大的创新价值。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归根结底就是要持续满足百姓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生活体育的理想正在成都照进现实。总长约1.69万千米的天府绿道成为世界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地,这条世界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被外国友人称为“绿色长城”。


今年4月,2023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举办,来自云南的骑行爱好者魏魁有着接近二十年的骑行经验,赛后他对成都的骑行环境赞不绝口。而作为成都本地骑行爱好者的张碧云则表示,看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成都,感受成都文化很开心,通过骑行也让她交到不少好朋友。


与此同时,各种新兴体育运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边界。飞盘、滑板、马术、潜水等新兴的时尚运动蔚然成风。国家4A级旅游景区麓湖水城每到周末便游人如织,到新都区尖锋运动公园滑旱雪、到高新区锦城湖公园玩皮划艇,到锦江区轻极限运动公园玩陆地冲浪……各类运动项目扮靓了成都市民的生活。除此以外,成都挖掘城市的“金角银边”空间,桥下空间、废旧厂房等场地被改造后,都成了市民“举步可就”的健身空间。


据悉,成都已经在谋划大运会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发展路径,并且具体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建成体育融入市民生活、运动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特质的世界生活名城,体育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性事业,体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未来,成都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上,将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增强可持续性,打造城市自己的赛事IP。


这些有形或无形的“大运遗产”,对城市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也许要5~10年后再回首才能看得出来,但可以确定的是,体育重塑了这座古都的气质,她正在变得运动又年轻。


锦绣未来


体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除了“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成都的另一个宏大理想是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在成都看来,世界文化名城的构成要素中,体育是城市文化传播、文化积淀以及城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就在当下,以体育为媒,大运会正在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


开幕式入场环节,运动员脚下的路变成了以蜀绣为元素的“锦绣之路”。一位成都本地的纺织姑娘,用古老的蜀锦织机编织,借助投影的效果,七彩丝线流淌到地面上,织出绚丽的锦绣之路。100多个代表团队伍的引导牌,都是由非遗传承人用蜀绣技艺手工绣制在蜀锦上,引导牌边框选取漆艺纹样,面料选用亚金色回形纹蜀锦,在四角上绣制如意纹样。此外,成都大运会的奖牌绶带也有蜀锦元素……这些细小的传统文化元素都饱含对年轻人的美好祝福,寓意全世界青年健儿在蜀绣铺就的锦绣之路上,踏着祥云,追寻锦绣前程。这是中国独有的浪漫,也象征着古老与现代的对话。


“去和彼此交流,和志愿者交流吧。走进这座美好的主办城市,了解这里的人民,探索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和你们的亲朋好友及粉丝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吧。”雷诺·艾德在开幕式致辞中,就向所有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发出倡导。


走在大运村里,随处可见国外运动员背包上的“鬼火熊猫”挂饰,他们在比赛之余还会涌进成都街头吃火锅,去熊猫基地看网红熊猫“花花”,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这座城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一位来自尼泊尔的友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开幕式上的“川剧变脸”印象深刻,此前他曾来过中国七次,对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都有特别的感受。这一次,巴蜀之地在他心中的形象,多了几分神秘古老的色彩,让他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年轻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是他们哺育自身成长的过程。大运会是青年的聚会,不同肤色的青年人因为体育结下友谊,成就梦想,这为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鼓舞与力量。


“看得见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得到多远的未来。”当告别这场青春、团结、友谊的盛会时,也许有人会回想起开幕式上的初见,他们沐浴在太阳神鸟的光芒下,彼此开怀互动,一起憧憬锦绣前程。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圆梦大运,何以成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