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终于上市了

上线运营9年多后,Keep目前仍在亏损中。

2023-07-13 14: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记者/任晓宁、陶思羽 0 20334


7月12日早上9点30分,Keep(03650.HK)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发行价为每股28.92港元,预计发售1083.9万股,共募资1.92亿港元。开盘后Keep股价上涨4.77%,盘中Keep一度破发,截至午间收盘,Keep股价上涨4.6%,总市值为159亿港元。


Keep是国内运动科技赛道规模最大、营收最多的公司,在国内有3亿注册用户,3640万活跃用户,在iOS中国区健康医美类目排名第一。但与同等用户体量的互联网公司上市盛况相比,Keep首次上市显得“静悄悄”,没有举办大规模敲钟仪式,没有高管采访问答环节,甚至连现场直播都没有。


上线运营9年多后,Keep目前仍在亏损中。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记者,Keep的商业模式并不符合当下资本市场的喜好,其上市后一度破发并不意外。况玉清认为,即使如此,Keep也需要上市,“不上的话钱会花光,以后也会越来越难。”上市之后,Keep有了募集资金的新渠道,能在盈利之前创造更高的安全边界。此外,作为第一家上市的运动科技公司,品牌效应会放大。


Keep创始人、CEO王宁在香港发表感言说,从今天起,Keep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迎接更多新的挑战,“我们将继续坚守我们的使命,让世界动起来。”


三闯港交所


Keep的上市之旅颇为曲折。


2021年,Keep就传出筹备赴美IPO的消息,随后又被传取消赴美IPO计划。2022年,Keep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上市,又在下半年更新招股书,但均未能在递表六个月内通过聆讯,无功而返。


今年3月28日,Keep再度更新了赴港上市招股书。6月21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7月12日,Keep终于上市。


此前多次尝试都没成功,为什么Keep上市之路这么艰难?况玉清告诉记者,Keep上市艰难,与市场大环境有关。


2021年7月,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当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3440万。


2022年,Keep转战港交所,但这一年是中概股、港股科技公司市值腰斩,甚至“脚脖子斩”的时刻。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在内已经稳定盈利的互联网头部公司,均股价大跌,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都不再相信互联网模式创新的故事。


“投资人普遍觉得传统科技股泡沫太高,在共享单车、每日优鲜等故事破灭后,那些仅靠模式创新或依赖烧钱换增长的创业公司越来越不被看好。”况玉清说,不巧的是,Keep恰好符合这两种情形,“Keep此前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这种情况下上市会比较尴尬,估值无法和投资人达成一致。”


从2014年成立至今,Keep一共进行了8轮融资,融资规模共计6.5亿美元,上市前估值超过20亿美金。其中,2021年1月份第8轮(F轮)融资额高达3.55亿美元,是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


Keep的投资方很豪华,包括BAI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软银、高瓴等。


与2022年互联网科技股整体承压,估值处于低谷,新公司上市面临困难的状况相比,2023年互联网公司估值环境和市场流动性相对有了好转,Keep于是重启上市。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提到,当前投资者对港股的估值和前景存在明显分化。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内地背景的市场主体、包括拟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偏向积极,其他则不积极。而目前港股也是部分内地上市无望的企业唯一出路。


不过况玉清发现,到目前为止,港股市场仍更青睐增长快、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这些公司会有比较稳定的成交量,其他公司成交量相对惨淡。


根据德勤报告,以2023年上半年的新股融资总额计算,港交所上半年跌出全球前三位,排名第六。此外,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港股IPO数量约为28只(包括介绍上市),募资总额为162.62亿港元,同比减少14.63%。


上市首日,Keep成交量不算高,截至午间收盘,共成交122万股,成交金额3599万港元。


目前仍未盈利


2023年,Keep已经9岁。经历过前几年辉煌的明星公司时刻后,Keep在之后几年多次被质疑。


2014年11月,Keep启动研发,2015年2月,Keep上线,“自律给我自由”的Slogan让其快速破圈。上线一周后,Keep就完成了A轮融资。天使轮的钱还没花完时,Keep已完成了B轮融资。当年,Keep是90后创业项目里估值最高的公司,一年多时间内,Keep完成了五轮融资。Keep从上线到收获100万粉丝,只用了105天。在第921天的时候,用户已经过亿。


然而,高增长过后,Keep商业化弱点逐渐显现,这也是Keep最被外界质疑的点。


根据招股书,2019-2022年,Keep分别实现营收6.63亿、11.07亿、16.20亿、22.1亿;同期经调整亏损分别为3.66亿、10.64亿、8.27亿、10.67亿。2023年第一季度,Keep实现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7.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Keep第一季度经调整后净亏损金额为1.1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收窄23.87%,但Keep仍在亏损中。


Keep的收入主要包括三块: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自有品牌产品、以及广告和其他服务。其中自有品牌产品是收入大头,包括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服饰、食品等商品。2020-2022年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收入占比均超过50%。


Keep持续亏损,主要原因是营销费用过高。2019年至2022年,Keep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96亿元、3.02亿元、9.56亿元、6.46亿元。


对于亏损现状,Keep正在尝试改变。Keep合伙人、副总裁刘冬今年3月接受采访时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现在Keep已经过了花钱买用户阶段。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再高额营销,而是精细化运营已有用户。之后,如何让已有用户为Keep掏出更多的钱,进而实现盈利,是Keep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从用户侧来看,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正在影响用户体验。使用Keep已有6年时间的小翰为keep的奖牌买过单。他感觉Keep页面设计变得越来越商业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充会员,和前几年简洁的页面差别很大”。


体育生意下一步


虽然Keep仍在亏损,并在上市首日破发,但作为体育行业20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Keep的上市仍有较大意义。


“它对于中国的体育产业,或者说整个国内体育商业从业者都是一个鼓舞。它意味着,虽然市场还不够发达,但是对于这样的新兴市场,资本仍是抱有一定信心的。”张庆告诉记者。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照月活用户及用户完成训练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中国健身人群中77.5%的人了解Keep。


Keep之外,国内还有咕咚、悦动圈及小米运动多个在线健身平台,张庆告诉记者,国内体育科技类的公司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并且盈利性普遍不太好。


目前,Keep这样的专业健身平台也受到抖音、B站、小红书的冲击。抖音上涌现出一大批健身大V,如刘畊宏、帕梅拉等,分走了Keep的流量。使用Keep 6年的小翰告诉记者,他在Keep上不愿意充会员的原因是大部分课程在B站上都有“上位替代”。小红书也有一些Keep用户称,随着Keep付费课程增加,他们已经从Keep转向了B站。


不过,张庆认为,以Keep为代表的体育生意仍有潜力。他用国外体育市场发达的国家作对比说,国外体育科技、体育服务企业,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生态链,这是国内体育公司欠缺但可以发力的地方。


“体育生意相对来说是一个慢生意,它伴随着消费者消费意愿、消费习惯、消费频次的变化而逐步成熟,但是这一切不是靠一个新兴的运动,一场风靡的活动就能够迅速改变的。所以我既看好它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它应该保持长期主义。”张庆告诉记者。


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Keep终于上市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