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迭起,“跑”出动感生活

马拉松在全国遍地开花,大部分赛事档次分明、各有特色,且在提升参赛体验、保障赛事安全方面愈发成熟。

2023-06-28 10:00 来源:半月谈 记者/赵建通、李春宇、许东远 0 9925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的跑马热情逐渐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4月中旬的周末两天里,全国各地就有30多场路跑赛事进行,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的赛事在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

  

今年马拉松呈现全面回归态势,各地以跑步为媒,把全民健身热情与城市发展活力相融合,搭建起与马拉松配套的体育消费节、旅游节、博览会等平台,展示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细致的公共服务。

  

跑步成为生活方式

  

2019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马拉松有300余场,而2023年仅上半年备案的赛事就已达133场。从赛事数量上看,马拉松热潮基本重回疫情前的水平。赛事场次的回归,给予跑马人群更多选择。

  

“国内几乎每周末都有马拉松,跑友们甚至还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做选择题。”北京房山跑团团长王琳说,“今年的北京半马,我们跑团有约200人参赛,大家都是享受比赛,享受运动。”


上海半程马拉松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报名人数达到78922人,这个数字比2019年、2021年报名人数相加的总和还要多。

  

除了参赛人数,各地市民对马拉松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今年4月16日清晨的武汉,加油助威声在密密麻麻围观马拉松的人群中几乎没有停断。推着婴儿车参赛的妈妈跑者、端着热干面来看比赛的大叔、一边助威一边捧着数学试卷的小学生,成为武汉同城的热门趣闻。

  

今年64岁的俞萌已经跑步近10年。上海半马赛后,他说:“从马路边没什么人,到现在大家都会为参加马拉松的人喊加油,我们的健康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陈姝和许运凯是一对90后夫妻。“我们一起中签上海半马很幸运,提早3个月就开始家庭集训了。”陈姝说,自己3年前开始有了跑步的习惯,原本无序的生活开始变得规律起来。“现在我们还带动父母一起跑,一有时间全家出动,每次跑完步身心都会变得轻松起来。”

  

赛事各有特色 参赛体验逐步提升

  

马拉松在全国遍地开花,大部分赛事档次分明、各有特色,且在提升参赛体验、保障赛事安全方面愈发成熟。

北京半马今年致力于向世界讲好“双奥之城”的体育故事。参赛选手途经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双奥场馆”。在比赛的终点区,北京冬奥会的“雪花”火炬台与不远处的鸟巢交相辉映。

  

2023武汉马拉松以“好汉归来”为主题,重现往届赛事的“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经典赛道,调整起跑方式、优化参赛体验,引入“国人竞速计划”“名校团队挑战赛”,助力中国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来自武汉19所高校的7000名志愿者,用热情维护着“汉马”在跑圈内几乎“零差评”的口碑。

  

“上海半马始终坚持参照‘上马’白金标赛事标准筹备,通过一届一届的努力,争取世界田联更高的标牌,最终目标是让上海半马也能成为白金标赛事。”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说。

  

为实现“白金标”目标,上海半马进行了诸多方面提升。赛事路线中选择了更为宽阔的前滩大道。恢复邀请国际精英选手参加,突显专业、精英的赛事特性,为大众跑者与精英选手提供一较高下、相互切磋的机会。

  

一些地级市甚至县城也开始打造特色、精品马拉松赛事。“扬马”新线路变身为一条体验扬州美食的打卡线,“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国内跑者的热门选择。南京市建邺区江岛半程马拉松打造了一条由闭环江堤“天然”形成的智慧赛道,可供市民全天候、自助式、智能化开跑。湖北咸丰县举办森林马拉松,跑友可在天然氧吧中惬意领略土苗风情。

  

路跑热潮迭起,体育产业生机蓬勃

  

路跑缘何如此火爆?未来国内马拉松发展该何去何从?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马拉松热潮回归是疫情后群众运动健身需求的自然释放。深层原因则是在社会各方合力推动下,健康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各部门和地方借助办赛平台进行城市宣传推广,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赛事运营单位经验越来越丰富,使得参赛体验感、满足感逐渐提升;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让路跑活动的社交属性进一步提升,各群体参与黏性增强。

  

国内精英运动员“火出圈”的优异表现,也源源不断吸引着更多人加入这项运动。在今年3月19日进行的无锡马拉松上,24岁的中国运动员何杰以2小时7分30秒的成绩刷新了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在达到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参赛标准的同时,也成功达标2024年巴黎奥运会。在4月16日举行的武汉马拉松上,中国运动员何杰、杨绍辉、董国建在比赛接近尾声阶段成功反超并甩开多位外籍运动员,包揽赛事男子前三名。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测算,到2025年,国内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数量有望增加至2500场,大众马拉松参加人次将增加至1000万人次。

  

在路跑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前,与之相关的赛事服务、运动培训、旅游餐饮以及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有媒体统计,在今年武汉马拉松“破三”人群中,穿国产跑鞋的比例已超过七成,曾经国内各大马拉松满赛道国外品牌跑鞋的现象似乎将被终结。

  

另一方面,尽管国内目前部分赛事在赛道设计、服务能力等方面已经不弱于伦敦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等世界大满贯赛事,但在赛事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一些地方的初创赛事容易陷入贪大求全,追求赛事规模而不顾城市管理的承载能力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在马拉松等路跑赛事的商业运营方面,疫情前新华体育进行的调研数据显示,一场一万人参加的马拉松赛事运营需要七八百万元(不包括电视转播费用)。目前,很多马拉松赛事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除去人力成本,运营公司挣得很少。

  

运营一场马拉松赛虽然很难盈利,但路跑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既能促进全民参与,在商业上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将马拉松产业链做好做长,要比关注短期利益意义重大。因此,想要维持马拉松热度、拓宽整个路跑行业的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规范路跑赛事的发展,引导马拉松文化真正扎根,并健康、可持续地生长。


本文转载自半月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路跑迭起,“跑”出动感生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