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体、转手:中健倒下后的200天

实际上,中健并不是第一个倒下的连锁健身房,也或许不会是最后一个。在疫情的寒冬之后,中大们是否能在中健遗留的盘子上,绝处逢生,探索出新的运营路径,仍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2023-05-11 14:00 来源:精练GymSquare 文/陈五花 0 17915


自2022年11月中健倒下、创始人「失联」,已经过去了近半年时间。


创办于2004年,中健这个全国头部的商业健身房,倒在了自己的18岁成年礼之际。从去年4月起,其开始被频繁曝出拖欠工资、闭店等问题,并在年底全面闭店。


如今,在暴雷近半年后,其留下的一百余家门店基本解体,并被多个俱乐部接手,其中大部分是中健的债权人,接手的很大目的是「止损」与「自救」。


以其中占比较大的中大健身为例。天眼查显示,该品牌成立于今年2月。目前,其在山东已接手20多家门店。根据中健内部人士透露,中大创始人刘长征也是中健的「重量级」债权人之一,债务量级或达8千万上下。


从名字与设计来看,中大健身与中健非常相似,甚至其管理层也有多名中健原高管。


为了尽快回垄资源,中大健身对于曾经被中健拖欠工资的教练,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如果有意愿重回中大工作,公司将先行支付被拖欠工资的10%作为诚意金,并承诺在后续盈利后补齐拖欠款项。


而会员层面,原店办卡的中健会员可以无条件重回中大健身。但其他店面的会员,则需要以一比一付费的形式消费后(剩余1年卡,重新购置1年卡后,方可获得2年运动时长),方可锻炼。


虽然因中健跑路前积累的大量会员卡与私教负债而不被业内看好,但某中大在职人员表示,山东地区已有门店实现盈利。而从消费者角度,中大等健身房的接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损失。


实际上,中健并不是第一个倒下的连锁健身房,也或许不会是最后一个。在疫情的寒冬之后,中大们是否能在中健遗留的盘子上,绝处逢生,探索出新的运营路径,仍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中健倒下的200天


创办于2004年,中健,这家全国门店数一度高达170家的行业巨头,没能撑过自己的18岁。


2022年4月,不少中健门店开始频繁因房租问题被断水、断电,并最终关门。到了11月,其创始人付维新「失联」,从管理层到教练,都有近半年工资被拖欠。而在当年双十一办卡的会员,也几乎没能享受到一点服务。


“当时没想到会倒闭,”一位在中健工作了7年的教练表示。在2022年双十一,他们依然在进行销售工作,公司曾承诺,其业绩的10%将用来放发他们被拖欠的工资。但大部分也并未兑现,这使投资人、教练、会员,都成为了受害者。


实际上,为了解决现金流问题,中健在此前曾引来不少外援。


2020年,中健曾在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帮助下,获得上亿元资金补助。2022年,一位名为薛沉冰(音)的投资者,也曾以华冠集团的名义向中健注资近6000万元。


然而,不断积累的亏损早已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某管理层人员表示,中健最终的总负债,可能早已超过十亿元。店内的器械也甚至早已被抵押。


在暴雷后,中健健身集团留下的上百家门店的资源迅速解体并被抢占,参与者包括中健债权人、集团昔日高管和健身产业的投资者。“因为法人和老板不在了。谁能抢到就算谁的。”一位前中健集团相关人士表示。


如今,中健原有门店已有不少已重新被接手并开业。以上述投资人薛沉冰为例,其重新创办了时仕健身。


另一占比较高的新品牌,则为中大健身。多位内部人士表示,其创始人为中健的重量级债权人刘长征。而在其宣传视频与装修现场,精练GymSquare记者也发现了多个曾经中健的管理高层。


“每个馆子可能都还欠着几十万到四五百万不等的钱,”某中大人员表示,“需要先还上或者和房东谈拢再重新开业。”这被视为一种自救的方法,“否则之前的钱一点都拿不回来了。”


根据中大在职人员透露,山东中大店长群内已有26人,且部门门店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回归的教练与被欠费的会员


对新接手的俱乐部而言,被拖欠工资的教练与流浪的会员,是在盈利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方面,接手的俱乐部政策不一。


以中大为例,为了迅速招揽教练,其出台了「诚意金」政策,呼吁老教练回归。


具体来说,在确定入职中大后,公司将为大家发放原有工资的10%,作为诚意金,并承诺盈利后补齐被拖欠的工资。


尽管中健的倒闭带来了教练们的不信任,但这一举措也产生了一定效果。以某新一线城市中大健身房为例,共有十余位中健员工回归,并已顺利拿到诚意金。


而消费者层面,中大目前允许在原店面办卡的会员免费回归,但其他中健店面的会员,则需要完成一比一付费。例如,持有原来三年卡的会员,需再次购买三年卡方可激活入馆资格,并获得共6年的场馆使用时间。


再次的付费形式与场馆的更换带来了一定的不满。


“我在中健办了九年卡,难道还要再办九年吗?”某会员曾在维权群表示,“而且健身主要就图一个近,我们那边的中健还没开,再开车7、8公里去中大也太不划算了。”


在对健身房的信任被中健消耗后,重新付费激活健身卡,成为了会员们谨慎思考才能作出的决定。


然而,放眼各大接手的俱乐部,中大的政策,似乎处于「优等」之列。


以青岛国信接手后成立的i动健身房为例,其明确表示,与中健毫无关系,无法负担此前会员办理的健身卡与私教服务。


在被部分新接手的健身房吸纳后,还有不少中健会员,正在无奈流浪。


商业健身房的未来在哪里


中健并非是第一个倒下的健身房,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一方面,中国关于预付费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进一步滋生了行业乱象。在2012年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健身行业并没有被囊括在内,这使得行业的预付费几乎少有法律规束。


另一方面,预付费模式带来的冗长现金流与高负债,是中国健身行业,尤其是商业健身房多年以来面临的共同问题,且暂时尚未拥有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如今,在行业的寒冬后,中大等新入局者,在中健的终点重新出发。虽然巨大的会员存量给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从消费者与社会的角度,中大们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健带来的负面损失,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对这些商业健身房来说,中健的倒下也将成为一个启发。


在新的春天,商业健身房正在通过重视服务、提供多元课程与线上内容,增加坪效等多种方法寻求变革。小而美、而非盲目扩张的运营模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中大们能走多远,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解体、转手:中健倒下后的200天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