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热”带来行业新机遇——小车轮转动大产业

小车轮转动大产业,持续升温的“骑行热”,不仅带动自行车产业快速发展,还衍生出更多次生消费,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

2023-05-05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王亮、李洋 0 9187


入春以来,骑行队伍川流不息,构成街头巷尾的移动风景;打开手机,诸如“晒晒骑行风景”等内容,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如今,自行车再度风靡大江南北。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22年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营收2100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预计2023年行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将持续恢复。


小车轮转动大产业,持续升温的“骑行热”,不仅带动自行车产业快速发展,还衍生出更多次生消费,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记者近日在安徽、山东等地走访,看看各地在促进体育产业创新、丰富体育业态方面的新气象。


拓展骑行空间,创造消费场景


威海路是日照东港区次级主干道,曲阜师范、山东体院的日照校区坐落于此,路旁体育用品店面扎堆。


记者随意走进一家运动自行车专卖店。新到货的车辆立在店门口,店员正忙着拆封、组装。店铺内部,造型各异的运动自行车满满当当,店长李根生正忙着向顾客介绍产品。


“运动自行车主要有宽胎平把的山地车、窄胎弯把的公路车、精致小巧的小轮车、前后有货架的旅行车……”李根生说,“目前最受欢迎的当数公路车,往往是一到货就会有顾客上门。”


这家店开业已有10个年头,从去年开始,李根生真切地感受到骑行“火”了:“一年卖掉1500多辆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


生意为啥这么火?李根生向东指了指:“周边生活、商业配套成熟,距离海边只有两公里。骑行的人越来越多、骑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跟着沾光。”日照近年来打通了总长60多公里的两条绿道,山海风情绿道串联湖光山色,阳光海岸绿道临海而建、连接16处景点和民俗村。


港口城市向海而生,沿海绿道也在铺展商机。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西北3公里处,山海风情绿道东起点的两城扬水站自行车驿站人气颇高。


这座两城河畔的两层小楼,由市级文保单位改造而来,外观保留历史风貌,内部进行重新装修。一层提供自行车维修、租售服务,二层用作咖啡厅,供骑友休息、交流。“开业才一年多,去年进店超3万人次,今年会推出更多产品和服务。”驿站负责人介绍。


拓展骑行空间,就是在创造消费场景。在日照,骑行绿道串联起北部山岳旅游资源和东部海滨旅游资源,“山海联动”,成为市民游客参与全民健身的好去处,也创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廊道。


放眼全国,青海湖环线、川藏线、新藏线等传统骑行路线,浓缩西南景致精华的大香格里拉环线、沿河西走廊行进的丝路之旅、古今文脉揽胜的大运河文化之旅、海滩椰林如画的海南岛环线等新兴路线,同样有力地推动着沿线地区汇聚人气、增添发展底气。


“近年来每逢长假,文旅部与国家体育总局会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越来越多地方也在开发本地骑行路线。”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彭海波建议,各地不断提升软硬件条件,打造骑行友好型环境,从城市规划起做好引领,在沿线建设上持续跟进。


国产品牌崛起,推动产业升级


“五一”假期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49家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及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中,专营自行车整车或配件生产的达到7家。据了解,目前的自行车装备市场,服装、鞋袜、智能穿戴设备等细分领域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在山东乐陵经开区,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青从兜里掏出一个电子秤,挂上一辆公路车的车梁,屏幕显示“5.80千克”。“这是我们推出的最轻便的车型,重量和一桶花生油相当。”王春青说。


检验公路车性能,有一个关键指标:重量。车辆的轻便快捷,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据介绍,瑞豹在碳纤维自行车车圈、车架、车座制造等方面拥有65项自主创新技术,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山东省“瞪羚”企业。


近两年“骑行热”带来市场活力,让公司得了实惠,更添信心。“去年内销翻番,眼下部分订单更是排到了年底。”王春青说,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扩建了生产线、上马了智能化生产项目。


小车轮转动大产业,不少传统国产品牌也因此活力焕发。据美骑网《2022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永久牌自行车仍保有2%的用户拥有率。


据统计,骑行群体中,67%以上的受访者拥有超过2辆车,购车预算在8001元—30000元区间的用户占比47.3%;除整车外,把套、坐垫等小零件,传动系统、轮组等大部件,骑行服、头盔、鞋袜、码表等装备以及维修保养工具等,国产品牌的用户认同度也处于上升趋势。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表示,不少国内车企着力打造品牌美誉度,逐渐在中高端运动自行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城市骑行环境改善、赛事活动数量大幅增长,相关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办好赛事活动,释放集聚效应


徽派风格的拱门下,伴随着出发信号,脚踏上锁的咔咔声打破沉静,近千名参赛选手开展角逐——在黄伟生心中,这就是最美妙的画面。


黄伟生是安徽黟县悦途体育公司的负责人。日前,公司负责办赛的第十八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举行。从筹备到预热再到执行,他前前后后忙活了两个月。越是临近比赛日,现场越是忙碌,测一测主舞台地板够不够结实,看一看行进路线有没有清障……“勘察场地和赛道,是组织赛事活动的基础工作。最重要的是安全,然后是流线、布局等其他内容。”黄伟生说。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热衷办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黄伟生说。他以黟县为例,算了一笔收入账。


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跨黄山山脉,旅游资源和客流本就丰富。办赛之初,凭借地理优势进行宣传,易于吸引选手参赛、群众观赛,涵养赛事文化;赛事举办以来,也着实拓展了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体验,极大促进了体旅融合。


“这两年,报名通道一开启,半天工夫就满额了。今年,报名系统还添加了本地旅游产品服务,组合打包了住宿、餐饮、景区、交通接驳等县内资源。”黄伟生介绍,主办方提供的参赛包里,除了基本的骑行装备,还有当地黑茶、黑果、黑粮、黑鸡等特产;主会场还设置了农副产品展销、非遗传承展演区域,“徽州木雕、花灯、徽墨和糕点制作,尤其受欢迎。今年赛事前后,仅线上订单额就超过600万元。”


当体育产业与文化、生态、旅游、会展等行业相结合,“赛事+”融合性产品体系随之成形。“骑行等户外运动可串联景点、民宿、村庄等,实现不同业态各自经济特征的优势互补,既能拥有更大的市场半径,又能满足参与人群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更好释放集聚效应。”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骑行热”带来行业新机遇——小车轮转动大产业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