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中国:李宁的“试验田”
Clarks和李宁,是撑起非凡中国当前财务业绩的两大支柱。
从斥资数亿元收购电竞俱乐部Snake,到将英国知名女鞋品牌Clarks收入囊中,非凡中国业务方向的左右横跳,展现了李宁对创新业务的试探。
3月28日,非凡中国(08032.HK)在港交所第二次递交上市申请,拟GEM(香港创业板)转香港主板上市。
非凡中国是由李宁公司(2331.HK)创始人李宁创立的。
截至2022年12月,李宁通过三个控股公司LeadAhead、Dragon City和Victory Mind,合计持有约60.13%的股份,是非凡中国的控股股东。
李进和李麒麟,是李宁的哥哥和侄子,也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合计持有约7.39%的股份。其他公众股东持有约32.48%的股份。
据招股书,非凡中国主要从事运动及生活服饰和鞋类的设计及开发、品牌推广及销售,同时还运营有体育公园、运动中心、滑冰场以及电竞俱乐部等业务。
2020年-2022年,非凡中国实现收入分别约为8.19亿港元、13.82亿港元及69.00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190.3%。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港元、44.74亿港元及8.73亿港元。
其中,多品牌鞋服业务是非凡中国营收增长的主要来源。2020年-2022年,鞋服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46.9%、49.7%和85.4%。
对外收购是非凡中国扩张该业务板块的主要方式。在堡狮龙、Amedeo Testoni、Clarks等非凡中国收购的诸多国际品牌中,2022年最新收购的Clarks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据招股书,2022年来自Clarks的收入为53.86亿港元,占总收入比78.1%。
但非凡中国近年净利润的上升,却主要归功于减持李宁公司股份。
2019年-2021年,非凡中国通过出售李宁股份获得的收益分别为8.17亿港元、10.23亿港元、33.39亿港元。
由此计算,净利润上涨高达273%的2021年,非凡中国超七成净利来自减持李宁股份。截至申请转板前,非凡中国仍旧拥有李宁10.29%的股份。
可以说,Clarks和李宁,是撑起非凡中国当前财务业绩的两大支柱。
在2022年收购Clarks的前十年里,非凡中国曾经做了什么?它与李宁又有什么样的纠葛?
频繁换道的前十年
2010年,李宁创立非凡中国,并借壳快意节能在香港上市。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快意节能原有的绿色能源业务被保留,直到2014年才被卖出。
这一时间,体育地产是非凡中国早期探索的方向之一。
2010年,非凡中国先是在沈阳收购了1500亩的工业园,拟建设一个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00亿元的生态城项目。第二年,非凡中国又斥资10亿收购长白岛一商住用地。但前者最终未能成型,后者又以宣布终止购买为结局。
2015年,非凡中国再次在扬州竞得一块商住用地。同年,非凡中国收购中信置业29%股权。2021年,出售扬州地块。
地产项目屡败屡战,被媒体评价为“李宁对地产的执念。”
另一块与地产同期开始的体育园业务,相比之下进展较为顺利。
2011年,非凡中国在李宁的家乡南宁,打造了第一个李宁体育园,这是当时少有的以全民健身综合项目为主题的场馆。后来非凡中国又在天津、扬州、杭州等地陆续建立体育园、体育公园等项目。
基于体育园的成功,2017年,非凡中国联手华融置业,设置了15亿元的体育文化产业基金,用于投资体育园等社区项目。
2019年,非凡中国收购了“全明星滑冰俱乐部”,将业务拓展到滑冰场。
体育园和滑冰场共同构成了非凡中国如今的“运动体验业务“板块。2020年-2022年,运动体验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53.1%、50.3%和14.6%。
如果说,基于已有在李宁品牌的鞋服布局,非凡中国试水在体育地产和运动体验探索,还算在预期范围内的“中规中矩”。
那么,对电竞俱乐部的探索,则显得有些“另类”。
2014年,李宁的侄子李麒麟就任非凡中国执行董事兼子公司非凡中国体育CEO。非凡中国体育主要负责有关体育赛事的运营,目标客户看向为年轻一代。
李麒麟并不常出现在媒体面前,但2019年的两件大事让他备受关注。
一件是,非凡中国“主动放弃”了运营5年之久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另一件,便是斥资数亿元现金掌握了Snake电竞俱乐部的“绝对控制权”。
被收购后,Snake更名LNG电竞俱乐部。
尽管LNG仍保持靠前排名,但这并不能转化为非凡中国的业务优势。
2020年-2022年,电竞业务分别取得营收1230万港元、3320万港元及3200万港元,占总收入的0%、0%和0.01%。毛损为1870万港元、600万港元及3340万港元。
或许正如李麒麟在访谈中所说,开展电竞俱乐部业务的目标并不是为了直接获得收入。2019年底,非凡中国将李宁公司旗下、与电竞俱乐部同名的时尚品牌商标LNG收购,开始开展鞋服业务。
以受年轻人关注的电竞IP作为主题切入潮牌赛道,是一种差异化的新尝试。也从这一年开始,非凡中国的定位开始逐渐往鞋服品牌转移,走上了多鞋服品牌的“买买买”之路。
2020年7月,非凡中国斥资4662万港元收购中国香港服装品牌堡狮龙(00592.HK)66.6%股份,作为堡狮龙品牌重塑的一部分,非凡中国同时创立了街头时尚品牌bossini.X。
2021年,非凡中国在国内设立鞋厂,生产自有品牌的鞋履以及提供鞋类OEM业务。
2022年1月,非凡中国收购晋誉品牌,完成对意大利百年奢华品牌Amedeo Testoni(铁狮东尼)的收购。
2022年7月,非凡中国完成对Clark集团(英国鞋履品牌Clarks拥有人)的控股权收购。
有文章指出,2019年开始,非凡中国的业务定位逐渐精简明晰,调整后的方向更像是“李宁公司的补充。”其中有一个佐证便是,非凡中国的财报提出了“多品牌、多品类、多形式”,正好与李宁公司的“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互补。
估值不低
从开始迈向鞋服品牌的“买买买”以来,非凡中国的市值便进入到了新的台阶。
2019年时,非凡中国的市盈率还只有2倍-3倍,市净率在1倍-2倍之间。而到了2022年12月,其市盈率已将近15倍,市净率达到5倍。
2022年同期,李宁市值1235亿港元,市盈率19.9倍,市净率4.6倍。安踏(2020.HK)市值3295 亿港元,市盈率23.7倍,市净率6.3倍。Puma(PUM.BE) 市值为€68亿,市盈率为21.9倍,市净率为2.7倍。
相比这些知名运动大牌,非凡中国此时的估值已不算低。
估值开始飙升的2021年,第一件是非凡中国收购Clarks。
2021年3月,Clarks官网宣布被莱恩资本收购,这起收购案曾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随后,非凡中国很快发布公告称,将从莱恩资本拿下Clarks股权。
莱恩资本(LionRock Capital)是香港的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李宁是其非执行董事和LP。莱恩资本曾投资打车平台滴滴出行和Hailo、移动出行平台Go-Jek等企业。
在体育方面,莱恩资本曾于2019年收购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31%的股份,还与李宁公司合作成立中国体育基金,专注体育产业投资。
2020年9月,非凡中国向莱恩资本出资5400万英镑(约合4.5亿元人民币)作为投资基金。11月,莱恩资本子公司以1亿英镑收购了Clarks 51%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2021年3月,非凡中国宣布已与莱恩资本签署协议,以5100万英镑的认购价,向莱恩资本购买此前认购的部分Clarks股份。6月,非凡中国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审议通过收购莱恩资本子公司51%的股权。
2022年6月,非凡中国正式完成对Clarks的收购。
在收购过程中,Clarks在2020/2021财年,受疫情影响收入曾同比下跌近乎腰斩,净亏损达到1.51亿英镑。2021/2022财年,营收回升至9.26亿英镑,期内盈利5300万英镑。
第二件事,是非凡中国再次出售李宁公司股份。
2021年5月,非凡中国宣布将卖出6000万股李宁股份。消息发出后,非凡中国当日股价大幅上涨。
非凡中国持有李宁公司的股份,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2012年10月,非凡中国以13.59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李宁25.23%的权益。
2019年起,非凡中国多次出售李宁股份:2019年3月,出售1.48亿股(占比约为6.8%),配售价为11.72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7.2亿港元;2020年4月,再次出售7000万股(占比约为2.85%),配售价为21.52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9亿港元。
2021年5月,非凡中国出售6000万股(占比约2.41%)后,持股比例降至10.87%。
继5月出售股份后,6月李宁公司半年报又进一步拉高了非常中国的股价。2021年上半年李宁公司营收上涨163.5%。据21金融圈报道,当日李宁公司开盘后涨幅达25%,同日作为李宁的股东,非凡中国股价也随之暴涨28%。
系列利好加成, 2021年5月中旬至7月初,非凡中国累计涨幅高达250%,股价翻3倍。
助力与掣肘
十几年辗转至今,非凡中国的“多元化”,在部分人看来,并不算一件好事。
多元化的积极意义,往往在于探索更多有潜力的新业务、分散风险、以及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
非凡中国的体育园、滑冰场、电竞俱乐部等业务尽管丰富多彩,但是这些细分赛道本身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都相对有限,收购行为背后,更为凸显的是对品牌宣传价值。
将目光聚焦于鞋服业务,的确是一个好的开始。但非凡中国收购的品牌档次参差不齐,目标客户群也差异较大,在协同效应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具体来说,除了Clarks相对受欢迎、有较高品牌影响力,其他的品牌并未形成强大的口碑和忠诚度。
从财务表现上,早前收购的堡狮龙业绩并不理想,2020/2021财年,其营收同比增长约6%,净亏损3.4亿港元。2021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同比减少30%,毛利率下跌8个百分点。
与竞争对手安踏成系列地收购了户外运动主题多个核心品牌相比,非凡中国还有进步的空间。
定位频繁变化,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也不算好事。而非凡中国不得不经历这些曲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和李宁公司的关系。
在外界眼中,非凡中国只是李宁公司创新探索的“试验田”。二者在媒体报道中几乎都是绑定成对出现。比起自始至终有稳定长线逻辑的李宁公司,非凡中国在这场“捆绑”中更像一个配角。
比如,非凡中国似乎总是缺乏“独立”的角色,大多数商业决策都被解读成“为李宁公司服务”。例如最近几年非凡中国的收购,就被视作李宁公司中高端线的支持。
作为一个“试验田”,打“辅助”的公司,如何剥离“主角”公司的影响,去分辨它的发展?这或许也是为什么非凡中国的股价,总和李宁公司相关的事件起落正相关。
无法否认,李宁公司为非凡中国提供了资金和机会的支持。但是时至今日,或许也多了一份掣肘的意味。
本文转载自阿尔法工场IPO,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非凡中国:李宁的“试验田”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