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辟青少年体育新路径

学校体育是人员覆盖面最广、运动竞技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体育。

2023-04-09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文/公冶民 0 2613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其中明确提出了四个体育方面的概念: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明确青少年体育主要是指学校体育。亿万青少年在学校,学校体育就是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学校体育是人员覆盖面最广、运动竞技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体育。其次,青少年体育也包含青少年竞技体育。从体育内容层面上讲,青少年体育主要是指青少年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包括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而竞技体育则包括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的体育。青少年竞技体育,包括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中青少年时期的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就是潜在的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竞技体育主体人口,隐藏在广大青少年之中,通过各级各类的竞技体育,产生出顶级竞技体育运动员。因此,加强青少年体育,就是加强青少年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第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包括加强青少年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实现体教融合。按照新时代体育运动四个方面的概念,理清体育观念和逻辑,加强青少年体育,需要特别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开辟青少年体育的新方向、新观念和新路径。


青少年体育要不离校不离教


首先,青少年体育的本质是学校体育,是从7岁到22岁的学校教育中的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是青少年提升思想品德、完善人格、学习知识、健康身体的学生生涯体育,是青少年主体人群的体育。青少年主体在学校,教育资源在学校,青少年学习成长经历在学校,成才之路在学校,青少年竞技体育不能例外,必然在学校。因此,青少年竞技体育要坚持不离学校、不离教育的原则,这是发展青少年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根本原则。过去青少年体育脱离学校、脱离教育的“三集中”办法,集中少数人,集中训练比赛,脱离学校,结果既没有培养好体育人才,又没有学习到文化课知识。


其次,学校体育拥有优厚的教育资源。竞技体育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器材、装备、资金都在学校;体育工作人员、志愿者、裁判员、教练员、教师等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在学校;体育时间资源、课程资源、体育课程体系在学校;体育政策制度资源、教育培养体制资源在学校。学校体育规模大,青少年学生生涯时间长。这都是青少年竞技体育不要离开学校、不要离开教育的主要原因。如果,竞技体育离开学校、离开教育,重新投入资源建设另外一套体系,这是体育教育资源和青少年学生生涯的浪费。脱离学校的竞技体育,就是脱离青少年成才的机会和土壤。现在强调体教融合,实际上就是要求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不离校、不离教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内容。体育离开学校、离开教育,就可能造成体教分离。


第三,青少年体育要按照学段,明确学生竞技体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方法。不同的学段和学校,青少年体育目标、内容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小学学段的竞技体育目标任务,究竟是健身?是游戏?还是出成绩、出人才?需要明确。过去说“竞技体育小学不出城,中学不出市”。因为小学生一旦出城参赛,需要生活护理、健康保护、安全维护等,赛事成本太大。因此,要分别设立学生不同学段的竞技体育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此外,青少年体育按年龄分组比赛,如果分组过细,会使得比赛同质化严重。因此,要科学地合理地划分游戏、健身和体育,注重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完整性、融合性,统一于全国竞技体育布局之中,避免青少年体育游戏化、健身化,影响青少年体育的实际效果。


青少年体育要坚持业余原则


首先,青少年体育的基本原则是业余原则。从解决学训矛盾上看,业余原则就是青少年体育中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训练并重的原则。坚持业余原则,让青少年运动员坚持学业为主业,运动为业余副业。不要本末倒置,丢掉主业干副业,既没有练成体育,又误人子弟。让学生以学为主,兼顾别样,确保学业有成,成为有用人才。只有以学为主,保证学业有成,青少年体育才能够放心地进行训练,相得益彰。只有保证青少年学业有成,才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体育;才能够不给社会增添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麻烦,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从成才规律上看,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子女一生从事体育专业。谁都不愿意把玩和游戏作为终身职业。体育运动规律证明,竞技体育也不应该是人的一生的职业。竞技体育从休闲娱乐领域走来,必然决定了体育的休闲娱乐性质和体育非职业性质。非职业化是体育根本精神,也是青少年体育业余化的精髓。


其次,保证青少年学业有成,要坚持体育业余原则。充分利用课外校外时间资源,是青少年体育的正确路径。体育有益健康,有利提高学业水平,让学生不至于沉迷电子游戏。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家长和社会会非常支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支持学生有正当的业余体育爱好。体育是增进健康、有益成才的教育,是最有效、最有趣的教育方式。从时间资源上看,体育利用业余时间、占用学生课外校外时间,是体育教育工作的方向。当前“双减”政策,为青少年业余体育提供了政策支持,要逐步形成新型校外业余体育运动局面,形成新型青少年体育方式。


第三,青少年学业有成,坚持业余体育原则,就必然要求科学训练。用合理的时间量,提质体育科学训练水平。过去“三集中”的、长时间的、落后的“魔鬼训练”观念,浪费时间和人生。科学训练,是指在适当的、合理的运动时间里,通过高效科学训练,获取竞技体育较高水平。业余原则有另外一个表述方式:业余原则就是科学训练原则。科学训练,发达国家能够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体育业余原则,要求科学训练,要求按项目运动规律办体育,要求促进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现代化。而体育现代化要从坚持青少年体育业余原则开始。


竞技体育进校园、进课堂、进课余生活


首先,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体教融合的政策导向。体教融合,最重要的方面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虽然过去的学校体育中包括了课外训练、学校运动会、学校运动队、校外体育比赛等竞技体育内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明确了学校体育中的一些竞技体育内容。但是,由于在制定《条例》时,还没有“竞技体育”提法,所以《条例》中没有明确提出“竞技体育”的表述。这是历史上造成体教分离的缘由之一。过去,对竞技体育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存在着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排斥的现象。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已经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三足鼎立构成主体体育运动。体教融合成为当前和今后体育工作的主要要求,必然要求学校开展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既是群众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既要开展全民健身,也要开展青少年竞技体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新时代,学校体育本身需要全面发展,需要发展竞技体育,改变学校竞技体育滞后现状。


其次,竞技体育以竞赛为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其中的教育内容。学生乐于参与的教育,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竞技体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的,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竞技体育,开展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和竞赛,通过争取优异成绩,获取奖励和荣誉,形成全面的竞技体育教育,体现竞技体育教育价值。没有竞赛、没有锦标和荣誉的竞技体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体育。学校竞技体育,不单是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要体现体育教育的全面价值,要充分利用竞技体育教育价值,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单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忽视体育教育价值,不是体教融合的要求。观念正确,道路才能正确。设立锦标,开展运动项目的学习、训练和竞赛,学生通过争取奖励和荣誉而健康成才,这是体育教育成效显著的标志。学校竞技体育,既要有精神奖励,也要有资金、物质奖励;既要奖励优秀学生运动员,还要奖励所在学校。学校竞技体育是青少年自愿自觉的业余运动,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课外活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国家应该给予奖励和荣誉。家庭、社会和学校都要为青少年竞技体育给予帮助和支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青少年竞技体育的氛围。只有大多数家庭支持学生参加竞技体育,学生自觉自愿参加竞技体育,才能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要树立榜样、追随英雄,形成社会良好风尚,展现一代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三,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和谐发展的人生哲学。竞技体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身体、精神、道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竞技体育,同样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方面提升全民健身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体教融合,要把青少年体育运动队建在学校,让青少年体育进学校、进课堂、进课余生活,开辟青少年体育的新路径。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大循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文明互鉴,合作共赢,逐步改变我国学校体育落后面貌,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学校体育的现代化。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积极开辟青少年体育新路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