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看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脉络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冰雪产业在后冬奥时期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03-14 10: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王辉 0 24038


日前,全国有31个省(区、市)对外公布了本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梳理这些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众多省(区、市)对于体育产业具体布局多有着墨。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冰雪产业、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等方面,显示出各地对于激发体育市场活力,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深切期待。


后冬奥时代 发展冰雪产业正当时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冰雪产业在后冬奥时期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持续普及冰雪运动,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完成北京奥运博物馆改造升级。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旅游强省。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实施冰雪运动、冰雪文旅、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冬奥场馆市场化开发,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河北省体育局日前印发的《加快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河北省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加量化的指标,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冰雪旅游和冰雪装备制造发展成效显著,张家口“冬奥城市”品牌凸显,崇礼成为国际冰雪高端赛事聚集区和冰雪运动休闲胜地。河北省体育局制定的《河北省体育局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打造“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IP品牌,坚持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会同京张体育和文旅部门,每年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推出四季赛事、体育研学、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优质体育旅游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文化、旅游等优质资源,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品质体育文化旅游品牌。


有着丰富冰雪资源的东北三省也把发展冰雪产业作为政府工作重点。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打造冰雪运动中心,壮大冰雪产业,创建“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加快完善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链条发展。为1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配备设备器材。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冰雪产业,持续提升冰雪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丰富产品供给,办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节庆活动。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日前印发的《辽宁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抓住后北京冬奥时代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黄金机遇期,推进“体育强省、健康辽宁”建设,加快建设冰雪经济强省,全面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要实现冰雪装备制造业的新提升,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加快打造冰雪器材辽宁品牌,建成2个省级以上冰雪装备制造研发基地,培育3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冰雪骨干企业。实现冰雪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滑雪场馆达到40个,滑冰场馆达到100个,培育3个大型品牌赛事和活动等,冰雪经济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冰雪旅游方面,打造10个以上冰雪旅游主题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出5个以上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同时,巩固提升冰雪运动强省地位,在冰雪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企业和知名品牌,冰雪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基础不断夯实,“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成效明显。冰雪竞赛表演及教育培训总产值达到50亿元,冰雪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冰雪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冰雪旅游收入突破1700亿元,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河北体育智库专家、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晓强表示,眼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在交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实现了质的提升,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相关的新兴玩法层出不穷,正在有力地推动后冬奥时代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这条体育文化旅游带也正从“单点”向“环线”“全域”转变。京津冀及东北三省紧抓后奥运经济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北方得天独厚的特色冰雪户外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冬奥场馆后续利用,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紧抓京津冀、雄安新区等区域庞大的消费群体,打造世界级大型冰雪户外运动综合体、国际冰雪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区,大力发展北方冰雪运动产业,未来最终将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


拓展运动空间 促进体育消费增长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在这一背景下,群众参与各种户外运动的热情高涨,户外运动的大众化常态化助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改造200处社区健身园,新建20公里健身步道、100处户外微场地、50处乡村健身广场、15公里“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省全民健身中心;新建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000个、“环浙步道”2500公里。


浙江省体育局印发的《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2%,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过3000元。每年举办10项以上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累计培育100项品牌赛事。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持续回稳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培育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医疗健康、健身休闲等消费新热点。《江苏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以上,其中体育服务业占比超过70%;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500元;新增3至5家体育类上市公司,创建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动态评定100个以上体育产业基地,新增60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消费供给,推动健康、文体、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文旅消费热点,繁荣发展“四首”经济、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等新业态。《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提出了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向体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形成消费引领、创新驱动、主体活跃、结构优质、治理高效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500元以上。


随着科技进步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科技正在为体育注入新活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


“在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各地都非常重视促进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新型消费的增长。要促进体育消费增长,政府的关键抓手是不断完善、拓展和创新体育消费场景,实际上这在很多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着详细的体现,例如天津、浙江、江苏等。相信随着体育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生活化,将有力促进体育消费增长。”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各地应紧紧把握体育消费场景创新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线下体育消费场景与其他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二是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三是现实消费场景和虚拟消费场景的融合发展。另外要坚持三个发展路径:首先是加强体育消费场景的布局,使其更多地进入居民的各类生活场景;同时鼓励其他生活场景中主动引入体育消费场景和业态;其次是加强对传统消费空间和场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将体育消费打造为流量入口,大力发展基于各类体育运动数字化终端的服务生态体系;再次是大力推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元宇宙技术在体育消费场景中的应用,举办各类虚拟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培育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让体育成为促进旅游发展新动能


体育与旅游交集融合,有助于解决旅游业结构单一、季节性强、回头率低等难题。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邮轮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体育、交通信息等服务消费,释放综合带动效应。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精准发力抓消费。特别是像那达慕这样的活动要红红火火搞起来,用歌舞的海洋、乳肉的飘香、壮美的风光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过来,让内蒙古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高等级景区等资源,围绕文化体验、山岳度假、康养健身等类型,集中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集聚一批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特色文创、旅游服务、康养等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开发小群体、低密度、定制式休闲旅游产品,促进露营旅游健康发展。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旅游业与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动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加快“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旅游总收入超过1.2万亿元。


对于如何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云南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培育滇西南沿边跨境体育产业带、大滇西体育旅游发展带、滇东北山地户外运动带三条体育产业带。例如,昆明将以足球、网球等运动项目带动发展健身休闲业和体育旅游业,玉溪、楚雄重点发展水上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红河重点发展足球等时尚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旅游业。滇东北山地户外运动带将着力打造以徒步、登山、定向、攀岩等为重点的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体系。


“在发达国家,体育赛事以及与体育相关的消遣娱乐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25%以上。”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休闲学院教授杨芳表示,我国自然景观壮美、文化底蕴深厚,草原、沙漠、河流、湖泊、森林、石林、冰雪等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全民健身、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体育旅游与地方历史人文、民俗节庆、体育赛事、地理特征等相结合,将会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许多旅游者已不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更愿意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的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他们希望用运动的脚步串联美景,体验不一样的旅行感受,体育旅游俨然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宠。百姓对于体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也正在催生出庞大的市场上升空间。”杨芳说。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看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脉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