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中国健身房来到了第四时代

疫情后,中国健身房来到了第四时代,健身房没有模式优劣之分,场馆呼唤精细化运营。

2023-03-09 14:00 来源:精练GymSquare 文/HUI 0 21610


关于健身房的商业模式之争,似乎正更少被提起。外部环境的变化正让中国健身市场逐步达成共识:健身房模式已经没有优劣之分,市场来到了俱乐部、私教工作室和小型健身房的多元共存时代,疫情也让这一阶段加速到来。


如果商业健身俱乐部是第一时代,私教工作室是第二时代,连锁小型健身房是第三时代,那当下或是中国健身房百家争鸣的第四时代。


这不仅体现在行业排名前十的连锁健身房的门店体量,仍不到全国健身门店总数的7%;也体现在课程种类的愈加多样化——综合体能馆的迅速发展、瑜伽普拉提馆的快速渗透,以及莱美之外,越来越多的本土自研课程接踵而至。


但优胜劣汰也在加速进行中。2021年中国健身房门店数量在数据上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继金吉鸟后,又有中健健身、梵音瑜伽等倒在了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旺季前——商业规则对企业的惩罚,无关品牌格调,也从不吝惜产业规模。


疫情后,中国健身房来到了第四时代,健身房没有模式优劣之分,场馆呼唤精细化运营。财务模型的健康是必选项,课程和教练的迭代势在必行,以及更多元跨界的运营成为当务之急。


疫情后中国健身房第四时代已来


回溯中国健身房产业,中体倍力、威尔仕等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出现代表着第一时代序幕的展开;OneFit、DP等私教工作室萌芽标志着第二时代的序章;至乐刻、超级猩猩等创新型小型健身房开始风靡,第三时代就此开启。


时至今日,尚未出现全国范围真正意义龙头的中国健身房产业,似乎正以俱乐部、私教工作室和小型健身房的多元化发展为特征,进入第四个时代。


根据精练GymSquare《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在全国层面,截至2021年12月健身房总数为48290家。而精练GymSquare通过品牌官方来源统计,中国连锁健身房(含工作室)门店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场馆品牌,规模总计约3000家,仅占全国健身房总数的7%。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健身房行业的主体,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中小规模健身场所。


这也催生了当前更多「赋能场馆」业务的萌芽。超级猩猩、OneFit、DP都已开始尝试通过各种付费业务向行业分享经营模型;而Keep也在一年前发力线下业务,通过「团课代运营」赋能场馆。


分散化的线下业态,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但也有可能带来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因此,「赋能业务」或可通过更标准化的方式建立用户服务的基准线,并在此基础上,场馆发挥各自的差异性。


比如,Keepland在8个月的时间与北京当地100家场馆建联,使用户可在北京五环内基本实现每5公里就有一家Keepland,能享受到稳定的团课体验外,又能接触到多类型合作场馆的服务。基于此,2023年Keepland正式将其品牌定位升级为“离你更近的团课运动场”。


另一方面,疫情的后劲仍在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


根据精练GymSquare《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全国健身房体量在2021年经历4%的负增长,相比2020年减少了近2000家。而经历过全国范围更加严峻封控的2022年,健身房数量或将进一步收缩。


而近期的中健健身与梵音瑜伽、去年的金吉鸟健身,都再次证明单纯的门店数量,或不足以证明绝对意义的抗风险能力。更健康的财务模型、更体系化的教练管理,和更优质的用户服务,才是健身场馆的护城河。


场馆运营和教练生存的双重挑战


经营成本偏高与收入结构单一,仍然是大部分场馆普遍面临的问题。


比如一家在一线城市的工作室,在度过数月的回本周期后,依托于每名教练的数十个用户资源,在单月售课量达1000节的情况下,往往理想的月营收是30万元,而基于该模型的毛利率空间大约也只有20%。


《2022疫情特刊|健身行业现状调查》显示,关于在疫情期间对门店构成最大挑战的选择中,有75.7%的经营者选择了「房租人员成本压力」。


如果说行业中盲目拓店的现象,代表的是经营者对商业规律的违背,而预付费挪用,一定程度也和健身房经营成本压力大而导致利润微薄有关。


也有场馆在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团课付费、场地租赁、企业服务、馆内资源位广告等,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场馆的新业务收效甚微。


根据精练GymSquare《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2021年一线城市的健身房团课收入只占总营收的2.4%,相比37.3%的私教收入和60.3%的会籍收入,可基本忽略不计。


其原因更多在于专职人员的缺失。团课作为大部分场馆的纳新服务,成为收费项后将倒逼场馆继续迭代供给用户满意的课程,但课程研发所需资源的成本对场馆来说无疑是高昂的。


而场地租赁、企业服务等招商类业务的核心——客户渠道的拓展与维系往往也并不是健身场馆经营者们所擅长的。


教练职业化挑战也仍是行业当前的一大挑战之一,首当其冲的便是服务种类单一所带来的收入抗风险能力较低。


而在疫情期间,教练的收入困境将会被体现的更为明显。根据《2022疫情特刊|健身行业现状调查》,自2022年3月疫情发生后,有近四成的教练几乎没有收入渠道,有超过一半的教练因疫情影响个人收入减少了至少60%。


垂直行业流量与教练多元化发展


如果说中国健身房的第四时代是多元发展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中国健身行业从狭义逐渐走向广义的时代。


狭义健身行业以健身房为核心,包括健身房、健身教练和线下健身消费者;而广义健身行业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线上健身、家庭健身,以及运动服饰、健康食品饮料和健身硬件等领域。


对于体育消费品公司来说,运动健身场景是穿透用户社群的必需场景;对于线上健身公司来说,线下场景将是全场景运动解决方案闭环的必要条件。


而对于健身房与健身教练来说,拥抱垂直行业流量、寻求多平台发展,或许是一类可选项。


比如运动科技公司Keep在2022年开启了Keep优选健身馆计划,对其原有线下业务Keepland进行模式升级,通过与传统健身房合作,由Keepland专业操课教练团队入驻合作健身房的团操教室进行运营,将传统健身房的团操教室改造为按次付费的团操课形式,同时在硬件、课程、流量等方面进行支持。截至2023年2月,Keepland全国合作店已达106家,并率先拓展到新城广州。


而在近期的Keepland媒体沟通会上,Keepland也发布了新的拓店计划,并在原有合作模式基础上,针对部分场馆推出内容定制研发和教练定向输出的新模式,去探索更加适配场馆需求的解决方案。


北京搏寰健身是Keepland的合作场馆之一,其负责人表示,在与Keepland的合作中,场馆流量和用户粘性都有明显提升。且通过Keepland招募来的很多团课用户不是单一团课爱好者,他们也会有私教的需求,可能更容易转化为场馆的会员。


此外,服务于教练的Keepland学院也在近期成立。教练作为Keepland线下服务的交付体验核心,将成为Keepland下一发展阶段内的增长引擎。


为此,Keepland将通过教练大赛、联合培养、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运营教练资源。目前Keepland累计已入职教练近500人,全专职教练平均月收入达到2万元。


很显然,场馆、教练和用户的运营规划,再次体现了Keep整合平台化的野心。而对于当前的健身场馆与教练,也不失为一种精细化运营升级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本文转载自精练GymSquare,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疫情后,中国健身房来到了第四时代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