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名城成都再上新台阶

为什么成都能够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是关键所在。

2022-10-17 14:00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丛雨萌 0 33815


10月9日,随着中国男乒捧起代表着世界乒坛最高荣誉的斯韦思林杯,2022年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圆满落下帷幕。从9月26日到10月9日,来自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支球队汇聚一堂,为全世界球迷奉献了一场乒乓球盛宴。

  

这场乒坛盛宴的背后,是成都为本届世乒赛举办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对成都的筹备工作给予高度赞誉:“我很荣幸能在成都与热爱乒乓球的人们在一起,在这个美丽的球场里,你们让所有不可能变得可能。”

  

一个月前,在四川省第14届运动会上,成都体育代表团以226枚金牌,奖牌总数478枚,蝉联省运会金牌榜、奖牌榜首位,同时竞技体育贡献奖、体教融合贡献奖排名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为什么成都能够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是关键所在。

  

自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三城三都”以来,成都体育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紧扣“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实施“五大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众多荣誉:成都市体育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成为唯一上榜的南方城市单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集体……


办赛 求新之变

  

2022年新年伊始,成都掀起了一波冰雪运动热潮。北京冬奥会期间,位于新都的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由于曾吸引谷爱凌、苏翊鸣等冬奥会冰雪健儿在此训练,刷爆了成都人的社交媒体。

  

成都与“运动”有着不解之缘,而举行一场全球性赛事,正是一座城市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并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效工作。2021年,成都市发布《成都世界赛事名城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到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到2035年建成世界生活名城的建设目标。未来的成都,大赛不断、精彩绝伦:2023年7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到2025年,成都规划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高级别赛事70项以上。其中,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更是重量级赛事。不仅如此,未来15年,成都还拟申办数十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包括英雄联盟总决赛、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射击世界杯、国际篮联篮球亚洲杯、国际田联世界山地越野跑锦标赛、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等。

  

从“夯实基础,形成体系”,到“优化环境,打造赛事经济”,再到“融入生活,走向国际”,成都最终将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六位一体”赛事体系。成都赛事名城建设也将随着一个又一个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而提速升级,迈上新台阶。


营城 助推城市发展

  

高级别国际性赛事的举办,能为成都带来什么?办赛,最终是为了营城。在成都看来,这是城市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影响力的保鲜剂。通过精妙绝伦的观赛体验、连通世界的广泛传播和跨界联动的综合效益,为城市发展带来能级提升的强劲势能和经济转型的澎湃动能,进一步扩大、提升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近年来,成都先后获得国际乒联、国际篮联等六个国际组织授予的“黄金主办城市”“卓越贡献城市”“品牌赛事合作城市”等奖项。在世界知名体育情报服务商Sportcal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中,成都由第89名跃居至第28名;在最新评选的“最具运动活力城市”中,成都市排名全国第一。“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是成都近年来以重大体育赛事为突破口,充分释放体育赛事在点燃全民参与激情、提升国际影响力、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一个缩影。

    

2021年底,成都大运会49个场馆设施建设已全面完工并进行了移交。一场大运会,让成都体育的硬件设施弯道超车,迈入了全国前列,而一场大运会也正推动成都走向世界,并让更多人爱上这座城。截至5月,成都全市已有各类体育场地5.9万余个,“市—区—街道(社区)”三级和“赛事、竞训、健身”三类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体系日臻完备,各区(市)县全民健身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覆盖率达到100%。2022年,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将不断完善“家门口”运动空间体系,高质量构建“运动成都15分钟健身圈”,以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为标准,在全市推动建设不少于100处“社区运动角”,结合天府绿道建设,植入健身新空间不少于200处,建设5个体育特色公园。


兴业 体育产业逆势增长

  

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推动下,过去几年成都体育产业以每年百亿元的增幅在提升,2021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产值已达925.21亿元。未来成都体育产业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培育3家以上本土体育上市企业,打造10个以上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单位、项目)和20个省级、50个市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

  

事实上,为推动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成都市体育局求新、求变、开拓进取谋发展,成都正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努力——创办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持续举办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大会暨成都市体育产业大会;创新搭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体淘荟”;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和“成都体育消费新场景100+电子地图”,设立成都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都体育产业从去年的160.36亿元增加到今年的925.21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在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中排名前列,成都体育产业发展强大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驶入平稳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惠民 全民共享红利

  

2022年6月,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印发《成都大运会共建共享惠民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成都大运会场馆对体育赛事、健身活动的承载作用,促进场馆高效利用,积极回应市民观赛、健身需求,进一步明确场馆开放原则、开放范围、开放任务,确保场馆开放利用和惠民工作落地落实,促进成都大运会建设成果更加充分地服务城市、惠及市民。

  

近年来,成都市体育局以“天府绿道健康行”和“社区运动节”品牌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加至900万,市民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3.15%。

  

同时,成都市深化体教融合,大力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打造成都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构建“快乐之星、希望之星、奥运之星”三类赛事活动体系,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超千万,体质合格率超过97%、优良率突破50%。

  

成都市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测评得分全国第一;在央视财经频道评选的“中国最爱运动健身城市排行榜”排名第一,市民健身需求不断被满足,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的同时,也提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影响力和美誉度,充分地服务城市、惠及市民。

  

如今,体育,正改变成都城市的气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成都的“绿色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文转载自四川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赛事名城成都再上新台阶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