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为体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中华体育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

2022-09-27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林剑 0 356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文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不断推动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体育文化影响力,积极为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体育文化力量。

  

体育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曾经,她们是中华民族崛起奋进路上的冲锋号,一次次胜利、一座座冠军奖杯昂扬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士气,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哪怕遭遇失败和低谷,中国女排也从未放弃。如今,女排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代代女排人用自己的拼搏、努力,让女排精神伴随着时代的脉搏跃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包括女排精神在内,一次次冲击珠穆朗玛峰“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以及几代中国体育人共同铸就并诠释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中华体育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赛事精彩纷呈,“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为现实,更是给中国、给全世界爱好冰雪运动的人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向全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新时代强音。“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同样成为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中华体育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

  

运动项目文化成为体育文化鲜明底色

  

运动项目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特质”,体育文化的表达须落实到具体的运动项目文化上,《“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持续深入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打造重点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明星运动员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系统主动作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近期中国篮球协会启动了“中国篮球名人堂”的相关工作。谈及启动该工作的原因,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表示,篮球传入中国已有127年,期间涌现出了大量杰出人物。建设中国篮球名人堂正是新时期发展篮球运动的迫切需要。希望名人堂可以引领中国篮球文化建设,传承篮球历史,弘扬奋斗精神,凝聚业界共识,成为增强中国篮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步骤。中国篮球名人堂建设倡导篮球界,特别是包括国家队运动员在内的广大青少年群体,重温、学习几代中国篮球人积累的为国争光、以我为主、走中国特色篮球发展道路的理念,以及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因地制宜的创造力和成功经验。期待新一代篮球人以此增强文化自信,肩负起历史责任和使命。

  

2021年,举重博物馆在东莞石龙镇破土动工。举重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重运动员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成绩。迄今为止,已经打破了千余项世界纪录,获得了千余个世界冠军。举重博物馆的建设,将进一步弘扬举重文化、传承举重的顽强拼搏精神,成为所有中国举重人的精神家园。

  

按照“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运动队、运动员进社区、进学校也逐渐形成制度,成为常态。不久前的“全民健身日”期间,跳水世界冠军邱波作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动起来”科学运动推广志愿服务项目代表走进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的校园春季趣味运动赛,与孩子们现场交流互动,将体育精神和体育梦想种进娃娃们心中。据介绍,四川体职院“动起来”科学运动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队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致力于深耕公益建设、播撒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助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动起来”科学运动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项目走进社区、校园、乡村进行运动精神宣讲,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今,队伍已发展注册志愿者642人,累计服务时长5795小时。

  

体育文化走出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初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体育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19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中国红”新春系列活动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拉开帷幕。在20天的时间里,举办了崔景哲“中国红”奥林匹克主题画展,除了展出中国画家崔景哲以奥林匹克为核心内容的工笔画作品外,博物馆内外的中国主题设计、装潢,以及随处可见的红灯笼都让人印象深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在现场向全世界华人送上了“猪年诸事顺利,开心、幸福、健康、繁荣”的祝福。

  

东京奥运会期间,三条龙舟亮相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静水赛场海之森水上竞技场。伴随着动人心魄的鼓点和呐喊声,三条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划过水面,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龙舟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入奥”。经过国际奥委会、国际划联和东京奥组委的协调,龙舟作为表演项目被列入东京奥运会。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中国围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开展了围棋推广工程、搭建世界性围棋活动平台、建立海外围棋培训机构等一系列工作,推动了中国围棋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围棋文化的魅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当然也少不了健身气功人的身影——医疗机构里习练八段锦、五禽戏的群众随处可见。更加令人赞叹的是,健身气功也在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国门,发挥着服务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健身气功日”期间,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都会推出线上项目“全球健身气功时间”,每天推出不同时段的直播,邀请全世界健身气功的专家和教师示范健身气功·八段锦,讲解健身气功知识。仅2020年,这一项目就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健身气功爱好者线上习练。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杨柏龙表示:“在体育领域践行文化自信,我认为就是让包括健身气功在内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使其影响和价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健身气功人,我们责无旁贷,也坚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健身经验与健身理念,是反映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活态历史遗产”。我国从战略谋划、理念更新、手段拓展、机制创新等方面,共同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传播等工作。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主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太极拳”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直加快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出台了一系列体育文化走出去顶层设计政策,推进武术、龙舟、围棋、健身气功等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借台唱戏、借筒传声,推动在外交、民间、文化节庆等活动和平台中设置体育文化单元,多渠道推动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借助国外知名电影节等平台,积极推介我国体育影视精品力作,推动体育文艺作品走出去。

  

体育文化发展平台讲述“中国体育故事”

  

中国奥林匹克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文版纪念报告册、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陈镜开的比赛服、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容国团的奖杯、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领奖服和使用过的观察镜、1936年至2020年历届夏季奥运会火炬、1984年至2020年夏季奥运会奖牌……这些珍贵的体育文物犹如一幅中国历史画卷,见证了中华腾飞的巨大成就。

  

近年来,在体育总局支持下,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运动员、教练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对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向中国体育博物馆无偿捐赠藏品的越来越多,促进了藏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通过接受调拨、移交、无偿捐赠和向社会购买等方式,截至2021年底,中国体育博物馆共有藏品11700件(套),其中2012年至2021年底,新增藏品3613件(套)。中国体育博物馆通过展览展示、线上博物馆等形式充分展示现有藏品,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让藏品“活起来”,打造精品文化传播内容,系统展示我国体育历史和文化,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是唯一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展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体育文化品牌。如今,博览会在招商运作、展览内容、论坛活动、推介交易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和拓展,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自举办以来,立足国家战略,面向国际,全方位构建了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的体育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及展示交易平台。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体育文化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让人民通过体育文化工作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要传播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独特经历,让人民感受自我奋斗与超越的乐趣;传播竞技体育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传播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关注体育;传播体育精神,让人民感受到体育全方位的社会价值;传播体育明星的故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不断挖掘和充分展现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和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独特而积极的贡献。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文化为体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