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合作共赢开放战略 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

近年来,体育活动成为开展“元首外交”的重要舞台。

2022-09-26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林剑 0 322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决策部署,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体育改革发展为主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


坚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充分发挥体育独特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主动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广泛参与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和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对外体育交流活动,宣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我国改革开放成果,极大提升了国家影响力,充分彰显了体育的综合价值。体育在国家外交舞台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国家外交工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体育元素已经成为“元首外交”“首脑外交”的新亮点。


近年来,体育活动成为开展“元首外交”的重要舞台。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此后的南京青奥会、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也都成为“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的重要平台。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到访国际奥委会总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体现了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支持;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芬兰时与芬兰总统共同会见两国冰雪运动员代表,并宣布2019年为“中芬冬季运动年”。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天津共同为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开球并观赛,习近平主席称赞此次活动为“冰球外交”;9月,习近平主席应普京总统邀请出席“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颁奖仪式;11月,习近平主席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在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共同观看中国教练员指导巴新运动员训练,并鼓励他们争创佳绩、做两国人民友好使者。2022年2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启动“2022-2023年中俄体育交流年”。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充分利用重大外交场合和重大体育活动开展元首体育外交,展示大国形象,推动人文交流,支持体育发展。不仅展现了大国领袖深厚的体育情怀,更是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借助体育助推“民相亲、心相通”,向世界尽展友善、开放、包容的大国自信和风范。


体育对外工作认真落实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会晤成果,服务外交大局。2018年10月,应朝鲜体育省邀请,由国家男、女篮球队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朝鲜访问。访朝期间,中国男、女篮与朝鲜男、女篮共同训练比赛,并赴基层进行友好交流。通过本次访问,进一步增进了朝鲜民众对华了解,巩固了中朝关系向好发展的势头。这只是体育战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着力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体育对外工作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府与社会协同发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相继举办了金砖国家运动会、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武术散打比赛,组织了中印两国总理共同出席的“太极瑜伽相会”活动,承接了向缅甸、玻利维亚、瓦努阿图、牙买加等5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体育技术援助任务,利用体育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有力配合了外交大局。

体育对外工作积极发挥体育在互联互通特别是民心相通方面的作用,出台了《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落实多项“一带一路”国家间体育交流活动。重点支持指导地方和相关单位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中国武术丝路行、“一带一路”乒乓球邀请赛等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金砖”“上合”“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国-拉美”等多边合作平台,打造金砖国家运动会、上合马拉松赛、东盟汽车拉力赛等精品赛事,促进了民心相通,实现了合作共赢。


坚持服务体育发展 全面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体坛的新形势新变化,体育对外工作坚持以我为主,立足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竞赛和活动,全面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间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双边体育交流,努力提升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和影响,为我国体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


2022年虎年新春,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全球体育盛会,也是一次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从冰雪竞技的奥运赛场,到运筹帷幄的大国外交舞台,中国向世界尽显宾至如归的亲和力、务实合作的行动力和团结进步的号召力。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一脉相承,显示了中国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以体育促进世界更团结的梦想始终未曾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融入全球体育格局的步伐不断加快,体育对外交往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形式,也为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特殊时期,“一起向未来”是中国在冬奥会舞台上向全世界发出的携手共创未来的倡议——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全世界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国际社会的挑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微火”别开生面,雪花汇聚一处成为人类共同的雪花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奥林匹克从来就不仅仅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赛场,同样也讲述着“更团结”的故事,而这,恰恰与当下国与国的相处之道相得益彰。


近年来,我国申办、举办、参加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全面检验了我国竞技水平和体育发展情况,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了同国际体育组织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流,满足了人民群众欣赏高水平赛事的需求,推动了我国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体育发展的良好形象。


2018年12月7日,中国奥委会驻瑞士洛桑联络处正式启用。洛桑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除国际奥委会以外,有众多奥运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总部也都设在洛桑或周边。成立驻洛桑联络处是中国奥委会为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促进中国体育“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联络处的设立也再次体现了中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密切合作,体现了中国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


近年来,体育对外工作巩固发展了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友好合作。特别是利用申办举办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契机,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等重要国际体育组织友好关系。既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又掌握分寸,不背包袱。继续加大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员的培养和选派力度,引导和支持我国任职人员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我核心利益和体育发展利益,为我国体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体育友好关系。双边体育交往更加活跃务实,与欧美体育强国、北欧冬季运动强国的互利合作不断深化,服务体育中心工作。利用双边友好关系积极推动我国冬季项目运动队赴挪威、芬兰、奥地利等冬季运动强国训练,推动与俄罗斯和阿根廷开展手球、足球等项目的交流,北京体育大学充分利用校际友好关系的资源,派出不同项目、不同年龄的学生运动员到海外院校训练学习,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加强对港澳台体育交往 服务“一国两制”事业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积极稳妥开展对港澳台体育工作。按照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构建两岸体育大交流格局,落实体育惠台措施,推动两岸体育融合发展。坚持“奥运模式”,妥善处理国际体育涉台问题。全面深化与港澳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以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合作为重点,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港澳体育工作着眼于争取港澳同胞人心回归,全面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支持港澳地区体育发展,先后组织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内地体育健儿代表团访问港澳,极大激发了港澳同胞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力配合了中央对港澳工作大局。2021年8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这意味着香港和澳门地区首次将参与承办全国运动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以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抓手重点推进大湾区体育交流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的独特作用,能够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融合发展,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诚如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所说:“我们应该抓紧机会,在这几年以体育为主题举办更多的交流,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体育产业融入大湾区的发展,让我们香港的年轻人不光是交流,还可以让自己的实践、让自己的追梦以体育为切入点,为大湾区的总体发展作出贡献。”


按照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体育对台工作着眼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认知,构建两岸体育大交流格局,通过开展体育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实现心灵契合,推动两岸体育融合发展,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


体育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和文化的最佳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加大普及推广力度,并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工程》,向世界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文明交流互鉴。


经过国际武联及其155个会员协会长期共同努力,2020年1月8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将武术列为第四届达喀尔青奥会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实现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这一结果对于武术项目、中国武术人都是巨大的鼓舞。国际奥委会表示,武术运动深受青少年喜爱,具有男女平等、比赛场地器材要求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国际奥委会青奥会的理念相符合。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秋平表示:“国际奥委会同意将武术列入青奥会,是武术运动发展历程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武术进入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将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青年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民心相通,有力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随着中国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际上习练太极拳的人数激增。我国也启动了“太极拳健康工程”,以太极拳为载体,形成了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科学规范的太极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文化“走出去”,也让其更好地服务国内更广大追求健康的习练群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武术、健身气功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功法受到全世界习练群众的欢迎,通过习练武术、健身气功等提升自身防病治病的能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为了进一步丰富习练群众的居家健身生活,武术、健身气功等项目在疫情期间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展示赛事活动,不但增强了习练群众的体质,加强了沟通交流,也以赛为媒,进一步加快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中国围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开展了围棋推广工程、搭建世界性围棋活动平台、建立海外围棋培训机构等一系列工作。推动中国围棋文化走出去,是坚定文化自信在围棋领域的具体表现,是顺应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而下的“先手棋”、展现的“大局观”,是全国近6000万围棋爱好者、各级围棋协会欢迎与期盼的大事。中国围棋期待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龙舟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龙舟不但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国际上也迅速流行普及。经过国际奥委会、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和东京奥组委的协调,龙舟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了展示。文献记载,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赛龙舟”活动,千余年来,龙舟早已不仅是一项运动,而成为了中华民族血脉中不可分割的文化基因。如今,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龙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被全世界接受和认同,就像水面上劈波斩浪的龙舟一样,我国龙舟文化也正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2035年,体育对外和对港澳台交往更活跃、更全面、更协调,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方面。回眸历史,体育始终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友好往来过程中最具亲和力的元素之一。在老一辈革命家的运筹下,体育界谱写了一段“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佳话。改革开放之初,体育界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立了著名的“奥运模式”,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也为体育对外工作留下了丰厚遗产。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体育对外工作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体育对外交往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深化同各国和地区建立良好的体育合作关系,以更开阔视野、更高远目标、更宏大格局全面融入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擘画新时代体育对外交往的宏伟蓝图。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坚持合作共赢开放战略 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