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健身热情 点亮健康生活

十四运会涵养了西安市的体育氛围,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蔚然成风,越发丰富的赛事活动供给也提供了广阔舞台。

2022-08-05 14: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龚仕建 0 14687


盛夏时节,晨曦微露,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长乐公园已经热闹起来。太极拳爱好者伴着舒缓的音乐拉开架势,套路行云流水,动作刚劲有力,展示着积极向上的精气神。70岁的贺晓青在人群中忙碌着,时而演练示范,时而提点纠正。


作为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的资深教练,贺晓青曾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20年来走遍西安市各大运动场,教学健身爱好者超过2000人。去年,她以领队兼教练的身份率西安市新城区代表队出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项目健身气功城市街道组比赛,“这次参赛经历值得铭记”。


和贺晓青一样,很多西安市民难忘十四运会的举办。2021年,西安承担了十四运会开闭幕式和多项竞赛组织工作。赛后,乘着“用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东风,西安形成了“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处处有健身”的运动氛围,万余个体育场地解决了群众“哪健身”“咋健身”的实际问题,“15分钟健身圈”成为全民共享全运成果的健康生活新平台。


场馆赛后利用,补强场地设施短板


“在西安奥体中心的真草皮上踢球,感觉太棒了!”结束一场足球赛后的郑璐感叹。这块场地,曾是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的训练场,十四运会赛时,短跑名将苏炳添、马拉松好手多布杰都在这里训练。今年,训练场被改造成为大众健身足球场,包含1块国际标准球场、2块七人制球场和3块五人制球场。


为承办十四运会,西安新建改造比赛场馆8个。赛后,为了使广大市民享受全运惠民成果,提升全运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西安市十四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管理指导意见》发布,鼓励场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同时,采取专项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郑璐只是享受到“场馆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成果的第一批市民之一。


“小时候刚接触篮球,是在学校的水泥场地上,一摔倒就会蹭破膝盖。”家住灞桥区纺织城的39岁市民赵俊峰体验过西安奥体中心篮球场后,兴奋地说:“现在的篮球爱好者真是幸福,能够在十四运会的比赛场地上打球,真实地感受高质量场地带来的乐趣,为全运会点赞!”


而全运场馆的开放利用,也只是西安市近年来建设健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一个缩影。“全运成果不断拓宽,随着十四运会比赛场馆、公共体育场馆常态化向群众开放,群众健身场地将更加丰富。”西安市体育局局长马锐说,西安利用公园广场、废旧厂房、河流沿岸土地,规划建设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运动项目场地。


新城区厂矿企业、老旧小区多,健身场地类型、总量不足的矛盾曾经较为突出。“幸福林带全民健身长廊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据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体育科科长高爱红介绍,幸福林带是西安目前最大的市政、绿化和生态工程,配套的健身长廊由地下23个下沉健身广场、4个体育场馆,地上1条4.36公里的智慧健身步道、2个球类运动广场、10个健身广场组成,“实现了体育健身场地与城市基础建设的融合。”


目前,西安市已经建成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环城公园全民健身长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4个体育园区,各类体育场地数量超过一万个,实现全市社区、行政村全覆盖。


涵养体育氛围,丰富赛事活动供给


盛夏,西安市社区运动会在长乐公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三人篮球、太极拳、乒乓球、踢毽子、滚轮胎等群众性体育比赛现场,充斥着欢笑和喝彩。“像长乐公园这样的运动场所,就是咱的‘健身乐园’,像社区运动会这样的比赛,就是咱的‘开心赛’。”带领西安交大社区乒乓球队参加比赛的68岁居民周子平说。


十四运会涵养了西安市的体育氛围,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蔚然成风,越发丰富的赛事活动供给也提供了广阔舞台。西安市全民健身大会、“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城市路跑联赛、最美夜跑路线、自行车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老年人健身大会、中小学生航模比赛等一系列群众身边的品牌赛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早上不到8点,碑林区全民健身中心就热闹起来,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已开门迎客。在该中心室内体操馆,西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正在组织健身群众花绳操免费培训。“我们这里都是60岁以上的姐妹,通过培训和参赛把健康快乐传递给大家。”65岁的孙友萍说,健身中心建成以来,黄金时间段低收费开放,其他时间免费开放,经常组织群众性体育比赛,为老年人、青少年提供免费培训,为周边社区培养了一大批群众体育骨干。


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还要注重擦亮品牌,以扩大影响力、拓宽覆盖面。据陕西省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建设介绍,西安近年持续开展“一区县一体育品牌”创建活动,开展了莲湖区舞林大会、雁塔区门球大赛、未央区千人千场乒羽比赛、长安区女子马拉松等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广泛的区县品牌赛事。


在此基础上,西安市近年来持续提升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西安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品质,相继承办了世界篮球峰会、中国跆拳道公开赛、三人篮球世界杯、国际健美健身大赛、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大师巅峰赛等系列国际重要赛会,赛事名城建设成效显著,赛事活动供给越发丰富。


加强指导服务,传播科学健身理念


健身场地越来越多,如何更准确地定位?西安市体育局推出“西安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在场地管理、设施维护、赛事保障、场馆预约、健身指导等方面,每月一更新、每季一升级。


市民陈加敏是最早下载尝鲜的使用者之一。周三去游泳馆和健身房,周日去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一年多来,陈加敏通过线上预约最方便的场馆,再通过平台的运动圈分享健身体验,收获了一个“运动朋友圈”,“各场馆的资讯一目了然,每天都有锻炼指导培训,时不时还能组织线下运动。”


赛事活动越发丰富,如何更科学地参与?“目前,西安市有182个体育社会团体、2905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1900个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指导群众健身,通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引导更多群众科学健身。”西安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贾雨涛说。


67岁的退休职工董爱莲家住新城区,她所在的健身舞团队,常年活动在小区、公园的健身活动站点,免费指导群众,被当地锻炼者称为“身边的体育老师”。“我们现在组织有广播体操、健身操、花式跳绳操、健身球和广场舞等200多个队伍、5000多人,经常还有演出,可热闹哩。”


倡导科学健身理念,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服务常态化开展。西安市体育局副局长邵芳说:“通过市、区、社区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点)服务网络覆盖全市,14个区县级监测站、20个监测点常态化开展监测服务,年均监测总量近5万人(次),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1%以上,运动处方不断推广,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乘着十四运会的东风,西安市健身场地设施、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组织网络建设等方面均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西安市副市长肖琦说,“十四运会让西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激活中心城市潜能,也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全民全运’的惠民成果。未来还要继续拓宽成果利用,释放全运效应,为市民健身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点燃健身热情 点亮健康生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