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Taka神话之破灭
死掉的,不是Tiki-Taka,而是Tiki-Taka不败的神话。
西班牙著名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曾经写过一首《我不知道……》:“只见那金色的现实,昨天还缠绕着我的心房。此刻却像整个天空,分崩离析虚无迷茫。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从今天的岸边,一跃而跳到明天的岸上。”
而巴西世界杯开赛至今,可能只有西班牙队的球迷,最能感受到希梅内斯诗中的无奈与迷茫。曾经以Tiki-Tak铸造辉煌,志在卫冕的热门球队、豪华之师,却成为荷兰足球潇洒复仇的悲剧注脚。
在并不久远的过去,Tiki-Taka在绿茵场上几乎是胜利与无敌的代名词,创造这一足球世界中极端战术的巴塞罗那赢得了无数的奖杯,被球迷们戏称为“宇宙队”,套用并略加修改这一战术的西班牙国家队以两次欧洲杯冠军一次世界杯冠军的成绩,统治了国际足坛数年的时间。
然而,伴随着无数对手名帅对Tiki-Taka战术的研究和思考,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国家队都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从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开始,切尔西、皇马、拜仁、马竞先后在不同赛场上成功破解了巴塞罗那看似无敌的Tiki-Taka战术,其中2012-2013赛季拜仁两回合总比分7:0把宇宙队打得体无完肤更被很多人看做Tiki-Taka衰落的开始。而西班牙国家队在联合会杯被巴西3:0打败后,又在这一次世界杯的首轮小组赛中被“锋”狂的荷兰人以5:1彻底击败。
一时间万人惊呼:Tiki-Taka已死。巴萨和西班牙球迷心灰意冷,与之对立的各队球迷欢呼雀跃。
事实是,使用Tiki-Taka的这两只球队经历了几次不小的失败却是不争,但无论是巴萨还是西班牙的战绩虽有下滑,也还没有溃不成军到多么差的程度。死掉的,不是Tiki-Taka,而是Tiki-Taka不败的神话。
Tiki-Taka的诞生
很多人认为这个名字不属于任何语言而是诞生于解说员的拟声发音的战术,是巴塞罗那俱乐部很多年坚持的传统。其实不然。
1988年,克鲁伊夫开始执教巴塞罗那俱乐部,并将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思想传承到了这只球队,其后的范加尔和里杰卡尔德都在这一战术上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并各自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然而,这些仍然是全攻全守的范畴,只能叫做Tiki-Taka的前身。
2008年,球员时期就深受巴萨文化熏陶的瓜迪奥拉成为了自己成名之队的主教练,这一次他将全攻全守的概念进行了一次几乎极端的升级。这次不可思议的进化,是Tiki-Taka真正的诞生,也带来了巴塞罗那与瓜迪奥拉无数的胜利和荣誉。
Tiki-Taka的特点
Tiki-Taka的最大特点众人皆知:控球,几乎极端的追求控球。
在足球场上,实力更强技术更好的那只球队掌握主动,在控球时间上超过对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Tiki-Taka的控球,不再是结果,而成为了原因。
在Tiki-Taka战术中,从守门员发球开始,绝大多数传球都必须使用成功率最高风险最小的短传,没有非常好的机会一般不轻易选择直传和长传。这样对球的控制很难转移给对方,从而为自己带来高到离谱的控球率。控球率一但大幅度领先,对方必然会将绝大部分体力消耗在无球状态的试图拦截和抢断上,从而露出防守的破绽。
也正是这一控球至上的理念和表现,让一部分人觉得艺术得堪称美轮美奂,让另一部分球迷觉得催眠得胜似英语单词,从来引起了无数的争论。
可是,Tiki-Taka另一巨大优势却没有那么明显,那就是:防守。
看到这里的人可能会说,意大利球队那样的稳守反击才叫防守战术,Tiki-Taka的进攻为主和防守战术根本扯不上关系。其实不然,Tiki-Taka的防守思路,就是用极端控球变成防守的最大成分。
首先,控球率全面占优,对手拿球的时间很少,自然进攻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
其次,长时间控球对对手体力的消耗,也会造成对手即使抢断成功也因为体力下降,难以组织起快速而有效的反击。
最后,Tiki-Taka中传球以短传为主,控球者一般情况下身旁区域都有两只三名等待接球的队友,即使被断球也可以立刻组织起有效的围抢,将球权迅速地争夺回来。
因此,尽管Tiki-Taka诞生于全攻全守这一著名的进攻性战术体系,实际上是在防守方面进行了一次完整而彻底的升华。球迷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进攻得人心,防守得天下。”Tiki-Taka正是从讲究快速进攻的豪门战术中超群而出,成为了一个看似“无敌”的偏防守战术,才为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国家队带来了无数的成功。
而Tiki-Taka战术终结比赛的手段,往往以出现机会时后排队员的快速插上为最佳选择。连续数次成功的一脚传递中,在发现空挡的第一时间迅速直塞或者挑传身后,无球队员高速前插获得射门机会也是使用Tiki-Taka的球队进攻时最常出现也最让人恐惧的画面。
此外,不管在巴塞罗那,还是在西班牙国家队,由于Tiki-Taka战术要求球场上每个位置都具备一定的脚下技术和摆脱能力,因此都不缺少脚法细腻过人如麻的进攻天才,他们中任何一人的灵感一现都有可能瞬间决定比赛的胜负。
Tiki-Taka的破解之路
Tiki-Taka和“宇宙队”横空出世,取得的成就自然不容置疑,但是极端的战术风格却引发了足球圈内外众人完全不同的评价,多特蒙德主帅克洛普曾经面对记者说出这样一段话:“4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踢球,如果当时我看到的第一支球队就是最近4年的巴萨——球队能不费吹灰之力地5比0、6比0获胜,那我肯定会选择去打网球。很抱歉,对我来说,这样的足球是不够的,我喜欢的足球是这样的:如果你做一些什么,那么每支球队都能赢得大部分比赛的胜利。我喜欢的是战斗的足球,在我们德国称之为‘英式足球’,比如下雨天,在泥泞的场地上,球员们脸上都是污泥,之后回家,然后4天之内都不能踢球。这就是多特蒙德的足球。”
同时,无数功勋主帅绞尽脑汁试图从中找寻破解之策,然后在与之对抗中纷纷折戟沉沙,输多赢少。但是在这个世界,绝对意义上的无敌其实并不存在,再强盛的帝国再伟大的英雄也最终会败给时间,Tiki-Taka也不例外。
穆里尼奥、希丁克和继承他的迪马特奥、海因克斯、西蒙尼等人,以一次次对抗巴萨的胜利,向我们揭示了看似毫无破绽的Tiki-Taka也存在着细微但致命的缺点。
首先,不去刻意争抢控球权(其实也压根不可能抢得到),在本方半场的中路堆砌至少两道防线,并从前场开始就用凶狠到无情的逼抢尽可能地压缩中路的空间。这样的策略造成使用Tiki-Taka战术的对手不得不在远离本方禁区的区域进行大量虽精准但基本无意义的短传。同时,本方后卫组成的最后一道防线尽量拖后,确保对手尝试身后直塞球的时候,一定有防守队员在后方进行保护。由于中路实在堆叠了太多球员,使用Tiki-Taka的球队主攻方向不得不改变到边路。
其次,成功地将对手的进攻重心逼迫到边路之后,尽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来进行边路防守,不采取和中路一样的围抢方式从而保障中路不会出现空档。而使用Tiki-Taka战术的球队即使控球队员突破了一对一的防守之后,绝大多数情况也只能继续杀往人员密集的禁区中路。这是因为,Tiki-Taka对球员的要求,决定了喜欢背身拿球或者无球拉扯的传统中锋在球队体系中无法取得立足之地,伊布、埃托奥等中锋在巴萨的不成功和内格雷多、略伦特在国家队的地位尴尬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边路突破之后即使高球传中也缺少接应和争抢的第一点,从来使得边锋不得不继续内切,陷入中路人员密集处的泥沼。
最后,在抢断或者拦截到对方控制的皮球之后,迅速传球转移,或者干脆直接长距离挑传打身后,尤其以对手Tiki-Taka战术下频繁前插来增加控球点的边后卫身后为第一目标。一直以慢节奏进行Tiki-Taka控球的对手,往往很难在攻转守时第一时间切换到快速的比赛节奏中来,而被打身后之后任由对方速度超快的反击型球员各种打爆。正如这个赛季贝尔面对巴尔特拉那著名的惨无人道的外道超车,也如刚刚这场比赛中范佩西、罗本反击中致命的前插。诚然,这些进球都有贝尔、罗本等人强到变态的个人身体条件的原因,但也正是依靠反Tiki-Taka战术的成功执行才释放了他们令人胆寒的威力。
正是采取了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方法,皇马、拜仁、荷兰等队,才在世人面前,将Tiki-Taka不败的神话,彻彻底底击个粉碎。
Tiki-Taka的未来
还是文章第一段的那句话,死掉的仅仅是Tiki-Taka不败的神话,而不是Tiki-Taka战术本身。
我们看到巴萨和西班牙不再不可战胜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只是从最高处的王座走下,并没有多么地不堪一击。无论是皇马和拜仁,还是荷兰与巴西,都不敢也不可以说对抗巴萨或者西班牙能保持100%甚至是60%的胜率,破解Tiki-Taka也并不可能每次都那么成功。
而回到话题Tiki-Taka本身,这一战术诞生至今,也并不是一成不变。
面对Tiki-Taka曾经登上顶峰被数以万计的球迷崇拜,而今又被各种强大的对手搏命攻破的局面,西班牙人深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道理。虽然马蒂诺对巴塞罗那的改造已经宣告失败,博斯克征兆迭戈科斯塔入队打中锋的试验好像也不那么成功(演技因素就不考虑在内了),但至少我们都清楚地看到了使用Tiki-Taka的这些王者们在不断努力提高寻找更耀眼的进化。他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身处目前的瓶颈之中,是不可能通过换几个球员首发这么简单的方法来突破的。
所以,我们可以尽情期许,手握一手好牌的博斯克,在这届世界杯接下来的比赛中,用什么样的人员安排和战术打法,来为全世界球迷奏响新版的西班牙进行曲。而在一点也不遥远的未来,新的想法,新的教练,更甚者是新的划时代球员的出现,又会把Tiki-Taka这一战术提升到一个怎样的层次。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