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基调下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

体育产业具有民生经济、融合经济、体验经济三大属性,在我国尚属新兴产业形态。

2022-07-11 10:00 来源:消费质量报 文/柳伟 0 37909


“稳”字基调是近年来国家经济工作的总体导向,是中央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审视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针对2022年的经济工作更是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中央对经济形势研判所释放的信息,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在2035年实现体育强国建设远景目标下好“先手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三重”压力下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

  

体育产业具有民生经济、融合经济、体验经济三大属性,在我国尚属新兴产业形态。伴随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体育产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国家政策引领、消费需求增长、社会资本驱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其增长速度远超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之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相互交织,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受到断崖式冲击,在“三重”压力下如何实现体育产业“稳中求进”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供给受限制约体育产业增长空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体育产业两大核心领域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首当其冲。从竞赛表演业来看,各类赛事的停摆、延期、缩水、空场,导致赛事产品消费频次降低、消费属性减弱,赛事产业的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从健身休闲业来看,体育旅游、休闲度假、俱乐部经营、体育场馆运营等业态受局部散点疫情间歇性发生的影响,不能持续有效地全面放开,导致供给受挫,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增长空间。


(二)需求收缩削弱体育产业发展动力体育消费作为发展性消费具有明显的体验性、场景性和社交属性,其供给端与需求端往往呈现出较强的相互制衡效应。在整体性供给空间被压缩的状况下,体育及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削弱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动力,进而导致位居产业链中下游的各类体育产业细分行业收益受损,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乃至倒闭的局面,对体育产业发展来说是全局性的影响。

  

(三)预期减弱影响体育市场主体信心2020年以来,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7372亿元,增加值为10735亿元。与2019年相比,总规模下降7.2%,增加值下降4.6%。尽管2021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其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进入2022年,在集中举办国际国内各类大型赛事的预期加持下,年初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信心有所提升,但随着疫情防控压力逐步增大,各类赛事的办赛方式、规模、时间等进行了相机调整,赛事经济对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撬动作用大幅减弱,年中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信心出现回落。


二、“稳”字基调下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把好政策风向,固本强基夯实产业载体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动体育产业载体建设,着力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这些政策举措既是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产业发展效能,释放更大价值效应的重要支撑。当前,各级政府应抓好更高水平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机遇,通过扩大投资性建设需求带动体育经济复合增长。一方面是强化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公园、体育服务综合体等产业载体的建设,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与遴选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体育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是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体育产业载体的运营效益与发展质量,促进传统产业载体向创新型产业载体转变,更好地发挥其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在做强体育产业的同时,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二)调结构增新量,凸显民生经济发展优势

  

在需求“失效”与供给“失衡”并存的空间下,推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在政府推动民生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正不断增强。随着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各类保障措施的完善,经常性参与全民健身、追求主动健康的人口基数持续增长,这为推动成长性体育消费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战略层面看,应坚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协调推动全民健身普惠性公共服务与多元化的群众健身需求共进并举,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为激活体育市场注入新动能。体育文化企业应强化发展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应对危机的新思路,着力打造与全民健身相匹配的便捷性、适用性的产品与服务,用个性化的消费价值带动需求增长。

  

(三)强化创新驱动,构建共享体育商业模式

  

共享体育是依托各类互联网线上平台开展服务的经济行为,不仅可以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有效弥补体育市场供给的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等产业类别增加值出现下降,但以非接触性、非聚集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伴随“互联网+”向纵深发展,共享体育已延伸出诸多新方向,包括共享体育用品、共享体育空间、共享体育培训等。以共享体育培训为例,在防疫大环境下,“刘畊宏爆红”现象印证出共享体育能借由网络化直播场景有效满足居民“宅健身”与居家隔离的心理压力疏通需求。构建共享体育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重新定义用户价值,通过搭建网络共享平台,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断优化供给方式,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基础上,为用户创造精准有效的服务产品,进而提振体育消费,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四)推进跨界融合,打造强黏性消费新业态

  

体育产业因其具有产业链张力强、融通性好的特点,能与文化、旅游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形成1+1>2的非线性增值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文体商旅融合应以增强用户消费黏性为发展思路,构建强韧性的产业形态,丰富消费品类、提升服务质量。以北京“和平菓局”、成都融创茂和重庆南岸区等文体商旅聚集空间为例,其利用文体中心、旅游景点、文化资源等本地特色资源,以聚焦用户、高效运营、提升复购为目标,通过食、住、行、游、购、健、娱等相关要素的创新组合,成功打造出一批强黏性消费新业态。在“内容为王”的新经济时代,打造文体商旅项目的精髓在于实现场景营造、主题文化与特色商业的交互融会,具体表现为营造场景氛围,建设传播矩阵;提炼适配文体主题,形成“流量”效应;增强消费体验,构建“留量”经济。


本文转载自消费质量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稳”字基调下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