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市场为何频现“空心”现象

本届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体育品牌也迎来了一场“暗战”,不少中国本土品牌也加入了这个阵营。

2014-06-19 11:58 来源:中国体育品牌网 0 167081

本届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体育品牌也迎来了一场“暗战”,不少中国本土品牌也加入了这个阵营。但中国本土品牌的表现却明显疲软,有数据显示,从2012开始,李宁、安踏、特步、匹克等国内运动品牌企业就出现业绩增长放缓现象,除361度2013年店面数量小幅增长217家,其他五大品牌全线进入“关店潮”,关店总数接近5000家。中国运动品类领军的品牌李宁更陷入创始人卖楼救市,高层动荡,资本洗盘的运营泥潭,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体育品牌闭眼都能挣钱的“黄金十年”已然消失。

国际运动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又开始进入反弹时期,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年报显示,2013年集团的销售收入顺利保持个位数的增长。耐克近日发布的财报也显示,成功结束了前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0%的局面,中国市场订单数量有所上升,利润增长明显回升,这与中国体育品牌集体下滑之势对比鲜明。究其原因,品牌同质、销售不畅、存货激增、用户流失等问题,都是把中国的体育品牌推向危险边缘的总要原因。我们就先从品牌层面分析和探讨,究竟是什么令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离成功之路越行越远。


品牌建设失效,“空心人”难走远路


有数据显示,在2007年至2009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后一年内,集中上市的本土运动品牌企业新增门店数合计达到近2万家,2009年末终端数量更是较2006年末增长了近2倍。在这种疯狂扩张的背后,更出现市场集中度偏高,品牌严重同质化的现象,直接导致2008年奥运会热度一过,就频频出现渠道规模增速下滑、产品库存堆积的重大问题。


品牌建设没有跟上商业发展速度,反之也无法对企业的商业发展形成有效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多数本土运动品牌错误地将品牌等同于营销推广,尽管花上不菲的市场推广费用,但其带来的影响力及商业效益却无法与国际品牌相抗,而忽略了对品牌最根本的核心主张的精确提 炼,缺乏精细且差异化的品牌定位,这是大多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的硬伤所在。起因离不开中国大部分的本土体育用品品牌都是从制造加工业或OEM代工起家,然后再逐步发展到品牌运营。不仅在产品设计方面与国际大牌有明显差距,相互之间也频频出现款式雷同现象,并未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可替代性认知。此外在品牌差异化和附加情感价值方面更是有所欠缺,仅通过广告、终端营销中一些创新的表现去实现所谓的差异化信息,而没有真正回答到底这个品牌之于大众有何存在的价值?给予消费者何种情感意义?


如果不能清楚的回答这两个问题,再多的推广和宣传,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缺乏战略思考,导致不少本土民族品牌都像一个空心稻草人,只管一味地飞速奔跑,却不管到底要将品牌带到何方,等到体力不支轰然倒塌时,就再无力回天之术。


缺乏聚焦运动属性,转型时尚纷纷失败

走进国内体育品牌的专店, “时尚运动”,“快乐运动”甚至是“性感运动”的宣传字眼比比皆是。虽然“时尚运动”本意是想区隔与国际运动品牌所倡导的“专业运动”,试图为自己找到新的定位和方向,但却导致“时尚运动”卷席整个本土运动鞋服行业,成为运动鞋服在产品研发上与品牌运作中炙手可热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本土运动品牌之间“同化竞争”速度。并且多数这些高喊着“运动时尚文化”的企业,仅仅是请一两个港台内地的青春偶像明星,单纯的依赖终端渠道及广告的推广,却无视产品内在修炼,导致产生出来的产品既无法与那些专注时尚潮流的快时尚品牌竞争,也丧失了体育产品最初应该具备的运动核心。


本土运动品牌无法领军时尚潮流最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设计风格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时尚。例如,当“涂鸦”成为时尚的热门元素时,很多本土体育品牌都纷纷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涂鸦元素,却忽略了中国原本就不是一个具有涂鸦文化的国家,而当“中国元素”在世界潮流趋势上流行的时候,本土体育品牌生产的运动鞋和运动服又会一窝蜂地绣上中国元素,单纯的将所谓的时尚元素简单地印制在运动产品的外观上,而不去思考时尚与运动之间的文化关联究竟体现在哪些层面。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0人参与,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