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热」背后,一门千亿级生意正在崛起

自行车卖断货的背后,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2022-06-25 10:00 来源:钛媒体 文/柳牧宗 0 12732


“之前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最近几个月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女性参与这个运动的人数显著增多了。”Alex 是QNQ骑行俱乐部成员,经常在北京长安街骑行。


他告诉钛媒体App,这两年明显能感觉到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了。


疫情期间,地铁、公交车停运,激发了自行车作为最基本私人交通工具原始需求的爆发,叠加健身运动需求,把这一运动「炒热」了。


随着骑行群体的日益壮大,自行车短期内成了紧俏品。据钛媒体App调查,现在很多热门牌子的自行车,如捷安特、美利达、TREK等,很多型号都处于断货状态。


自行车卖断货的背后,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2020年全球自行车市场价值为437亿美元,受疫情影响带来的增长预计持续五年甚至更久,保守预计全球自行车市场价值将在2027年达到823亿美元,乐观预计2027将达到1405亿美元。


那么,当下的骑行到底有多火?为何让年轻人如此上瘾?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生意经?


骑行第一步,从烧钱开始


晚霞初上,戴着头盔、穿着骑行服的年轻男女出现在长安街上,他们蹬着各式牌子的自行车,结伴而行,秩序井然。绿灯亮起之时,人群如泄洪般穿街而过,场面极为壮观。


骑行爱好者Tonny(化名)告诉钛媒体App,“长安街举办过自行车赛事,是骑行者眼中的黄金道路,因为禁止电瓶车,骑行起来也很顺畅。另外,路面宽阔,骑行距离适中,也更适合这一运动,所以历来骑行者众多。”


对于骑友来说,骑行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勤,一种则是休闲运动。


Tonny骑行,主要是为了通勤,他购买了一辆Brompton折叠自行车,俗称「小布」,售价在15000元左右,在折叠自行车当中算是卖得比较贵的。


他告诉钛媒体App,“我的通勤距离单程大概是10公里,骑行半小时到45分钟左右,现在除了雨天、雪天之外,全年基本都在骑行。折叠自行车携带方便,更适合短途旅游。车圈里有一个梗,折叠车可以打车,公路车只能货拉拉。”他如此调侃道。


黑胖也买了一辆售价13200元的小布车,晚上不加班的时候,通常都会骑着他的爱车,一般里程在30公里左右。到周末了,偶尔也会心血来潮骑上一天,里程有时甚至达到80公里。


Alex骑的是瑞士品牌SCOTT的自行车,改装后售价在4万元左右。“这个圈子里,4万~6万算是中档车,顶级车基本都在9万~10万,更土豪点的能到十万出头。”


他告诉钛媒体App,中高端自行车专卖店里,通常会为顾客提供Bike Fitting服务,凭借技术人员的经验及相关设备,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评估,找到适合骑行者身体柔韧性和身体比例的自行车各个零件的尺寸设定。「Bike Fitting对骑行的舒适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路车周边主要包括头盔、码表、眼镜、功率计、锁鞋等,整个配备齐全的数额在上千到数万元的费用区间。


黑胖告诉钛媒体App,买完小布之后,为了夜骑方便,他花了3500元,改装上发电灯,成了他的最爱装饰。“有些人爱折腾,譬如刹车线管、变速线管,原车都是黑色的,他们就换成粉色、蓝色、绿色等颜色,还是看个人爱好。”


Alex 则告诉钛媒体App,“零配件及周边产品的升级和更新主要依赖爱好者的发烧程度,个体性差异比较明显。”


以黑胖的经验,小白想要骑行的话,需要慎重考虑,一般低于5000元的就是白花钱,另外也要衡量自身对骑行的喜好程度,这样买了之后才不至于“吃灰”。


小李(化名)就有过骑行了一段时间,又弃车的经历。


他告诉钛媒体App,自己买了一款将近5000元价位的捷安特公路车,为了将速度提升到40码,他做了很多努力,结果发现离这一目标比较遥远,后来就以七八折的价格卖掉了。


凡是涉及到价格差,必然存在「鄙视链」。钛媒体App跟几位骑友沟通这一话题时,他们都表示不太喜欢这一用词。


黑胖表示,“这个圈里确实存在器材党,比如公路车正常一点的售价一两万,贵的五六万、七八万的都有,但一般来说,骑行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所配备的车辆价格也呈正比关系。”


Alex则驳斥了「鄙视链」的叫法。


他解释道,对于经济实力较强但才刚开始参与这项运动的人,他可能也就花万儿八千的买一辆入门车,但对合租老破小的发烧友,也可能会把积蓄的80%都用在买一台顶级车上。


“很多发烧友都希望自己的技术能跟大家保持一致甚至更高,同时也会持续升级自己的自行车配置,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


据钛媒体App了解,男女之间的骑行差距还是较大的,职业选手更是「一骑绝尘」。


FTP是自行车运动中最常用的训练指标之一,指的是骑行者一小时之内能保持的最高平均功率,以瓦特为单位,经常被教练用作基准指标。


一般来说,男骑手普遍能达到240W~250W,女骑手一般在100W~200W之间,职业选手能达到400W。


如此高的速度,骑行安全就成为了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黑胖曾有过一次危险经历。2020年10月份,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前方路口绿灯亮起之时,径直向前骑了出去,这时候左前方有一辆面包车同时右转,由于没看清路面情况,自行车与面包车撞在了一起,黑胖瞬时就被撞飞了出去。


“我记得在空中旋转了三圈,心理活动很丰富。转第一圈时,我在想有没有戴头盔,头会不会着地,第二圈时思考我的锁骨会不会断,它是最容易摔伤的部位之一,到第三圈时,就在担心会不会被别的车碾压了。”他调侃道。


好在,这些厄运并未降临。黑胖站起身来查看车辆损坏情况,发现整个车已被撞成了一个弧形。


据他所说,自己这辆车还是限量版的 nine streets,非常珍视。“当时叫来了交警,定的面包车全责,我让司机找的保险公司专员去定损,定到了2万2千元,比我的小布价格还高,后来我就在小布的芳草地专卖店里,提了一辆新车。”


对年轻人来说,骑行伴随健身与社交的属性,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黑胖告诉钛媒体App,“我有时候在路上看到熟人,酷炫的自行车,或者是好看的小姐姐,都会过去打招呼。另外有些骑友,骑到热门地,比如妙峰山时,也会在朋友圈里分享骑行照片,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交行为。”


这两年骑行活动组织的愈加成熟,很多俱乐部的骑行活动也会安排摄影师拍照,以便参与者能够在自媒体进行分享。


同时,骑行装备也越来越追求「美学与个人风格」,伴随骑行运动美学特质提升和对于健康活力的审美风格变化,女生骑行变得更加普及,骑行运动也因此逐渐具备了潮流化特质,在小红书、抖音等多个自媒体平台形成一定的传播影响力。


Alex表示,除了热爱骑行之外,通过骑行活动认识更多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朋友,也是骑行能带来的正能量。不骑车的时候,朋友们也会一起飞盘、露营等。


“骑行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当下年轻人都非常向往的生活方式,参与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的趋势,我肯定会一直骑行下去的。”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自行车制造大国,据中信证券研究,中国是自行车最主要的整车产地,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整车出口量占世界自行车贸易总量65%以上,但总体骑行文化又很是匮乏。


这种「矛盾体质」,也让圈里人争论不休。


Tonny表示,国内虽然有一些骑行组织活动,以及大型赛事的转播,但整体来说还是小众运动,甚至比F1还要小众一些,这就导致骑行文化很难传播开来。


Alex则认为,“在一些具备浓郁骑行氛围、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目前逐渐形成一定的骑行文化,从对骑行运动的理解到骑行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人群的广泛性上都更为成熟,而对于其他一些城市,这种文化目前还在萌芽阶段。”


从本质上讲,骑行也只是人们生活方式中很小的一环,如今的国人,越来越热爱户外运动,无论是开着车去露营、钓鱼,还是骑着公路车去Coffee Ride、打飞盘,他们都享受着户外运动带来的正向反馈。


自行车卖脱销


当下的「骑行热」,也带来了市场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是购买自行车成了老大难问题。


黑胖告诉钛媒体App,正常来说,捷安特从童车、买菜车再到山地车、公路车,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出货量特别大。“平时销售最多的是三四千左右的山地车,像骑行318川藏线的人,很多都会选择这个牌子。”


但如今事情已起了变化。他表示,最近他的同事想买辆山地车,走遍了附近的捷安特、美利达的专卖店,都完全买不到货。尤其是捷安特的热销型号,更是脱销状态。


他对此分析称,2020年全球疫情之下,零部件厂商的产量下降,市场供需失衡,制造商拿不到零配件,就无法造出整车,造成了「一车难求」的局面。


无独有偶,Alex身边也有订不到货的朋友。他告诉钛媒体App,有一位朋友去年就订购了一辆意大利品牌的自行车,等了八九个月了,依然还是缺货状态。


据钛媒体App了解,不止是各大品牌的自行车缺货严重,连售价也是水涨船高,总体来说,整车涨了500元~1000元。


Alex解释称,缺货状态下,核心零部件厂商都在涨价。“以变速器为例,目前全球市场都被禧玛诺(shimano)、速联(sram)和Campagnolo三大品牌独占,其中禧玛诺全球份额在60%以上。由于对加工精度和品控的要求极高,即便像蓝图这样的国产头部厂商,都暂时无法撼动其行业地位。”


据他了解,现在禧玛诺的变速器价格翻了小一倍,受此影响,自行车价格也是创出新高。


TREK是全球最负盛名的自行车品牌。中国市场部负责人王昊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对当前TREK的销售情况作了说明。


“根据我们店面的反馈,平常库存能支持几个月,但现在一个月之内就销售一空了,销售之火爆可见一斑。”他告诉钛媒体App,现在成都、上海的自行车销量上涨很快。成都的天府绿道火出圈,带动了销量的上涨,上海疫情解封后,进店提车的顾客非常之多,但都需要等着调货。


“TREK很多型号,都处于缺货状态。”他表示。


这跟疫情之前的状况迥然不同。王昊说道,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订购入门型的自行车,一到两个月就能供货,但现在供货时间非常不确定,可能三四个月,也有可能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以他的经验来看,TREK大部分的制造商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地区,受疫情影响,供应链在年内恢复的希望不大。“中国大陆是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从走量来看,受影响也是最大的。”


正因市场稀缺性,当下自行车也被冠以「理财产品」的名号。不过,王昊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他告诉钛媒体App,拉长时间线,自行车十年前的售价,跟现在相比变化不明显。但十年以来,人工费、运费、关税等,都上涨了不少,以这一维度来看,自行车并不具备理财属性。


“市场缺货,更多还是特殊时期的现象,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行业并没有疯狂增加供应量,品牌也没有疯狂开店,大家都比较理性,所以从业者不必有泡沫危机感。”王昊表示。


骑行是一门好生意吗?


据钛媒体App了解,市面上主流的自行车车型,有公路车、山地车、通勤车三种。


其中,公路车售价高一些。在天猫平台上搜索品牌商家,出现了迪卡侬、永久、TREK、富士达等品牌。永久牌的普遍在1500元以下,迪卡侬的价格区间在1000元~4000元左右,最贵的是TREK自行车,最便宜的一款也在4000元以上。


王昊告诉钛媒体App,TREK主打中高端市场,目前在销的车型分为公路车、山地车、通勤车、童车四类。


他透露道,两年多疫情期间,TREK各个品类销量表现都不错,其中主力销售车型之一是公路车,售价在2万元~5万元。“十几年前,公路车的销量还是反反复复的,但近年来销售趋势总体向上,说明市场正变得成熟。”


“前段时间,我去北京直营店看过,人群分布是非常广的,既有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也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10岁的小朋友也非常多,并不是年轻人才青睐自行车。”他告诉钛媒体App。


据中信证券研究,自行车装配厂商分为OEM(代工厂商)和ODM(贴牌厂商),国内OEM/ODM产量占全球60%以上,但利润微薄,毛利率不足15%。传统自行车品牌商一直享受产业最高地位,平均毛利率接近30%。


王昊告诉钛媒体App,TREK直营店大多开在相对中心的区域,房租、人力成本很大,另外自行车最贵的成本,主要集中在车架、轮组、变速器系统「三大件」上,占到了整车成本的七成甚至以上,店面如果完成既定销售目标,就能够实现盈利,但毛利肯定没有外界预估的那么高。


作为金融从业者,Alex分析称,自行车行业需要分类理解。对于通勤类自行车,利润率应该较低,但对于高端运动自行车,利润率还是相对客观的,但应该还不属于暴利行业。如「闪电」这类中高端运动自行车品牌,其研发成本较高,另外还要赞助各大职业车队参加全球比赛,并搭建全球化的销售体系,总体成本不容忽视。


据钛媒体App了解,除了不太赚钱之外,自行车行业还存在复购率低的痛点问题。王昊表示,TREK解决方案之一,便是为用户提供专业后期服务,以此提高毛利率。“自行车想要维持好的状态,就必须要定期做维护保养,这放在十年前可能还很难办,但随着用户接受程度的提高,这一服务正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王昊透露,当前TREK的中国市场份额不高,但消费者的认知在不断进步,他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疫情这几年,女性群体从之前害怕骑行会晒黑皮肤,再到现在更积极地拥抱骑行,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这对TREK品牌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据钛媒体App了解,国内的自行车产业带,整车制造OEM/ODM模式显著,已形成以天津渤海湾、江浙沪、珠三角三大自行车集群产业带。但对比TREK这类国际大牌,中国厂商的日子实在不算好过,这种市场情势,有其内在原因。


据钛媒体App了解,飞鸽、永久、凤凰等中国大陆自行车厂商,在年轻人中的口碑很差。“可以说,买了就是白花钱。”Cheetah(化名)对此很有发言权。


她告诉钛媒体App,“我的身高不到1.55米,臂展不到1.5米,只能买最小号的自行车,但翻遍了中国大陆的牌子,发现并没有合适的尺码,最后选择了中国台湾厂商捷安特的一款XXS型号的自行车,只比童车大一点。”


她向钛媒体App感叹,中国大陆之外的品牌,更加人性化,会有很多尺码供不同身材的人选择,这就是差距。


王昊浸淫市场多年,对此也有发言权。他告诉钛媒体App,中国大陆自行车厂商对研发投入不太看重,做出的产品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卖给消费者就算完成任务,对售后服务也不重视,导致消费者的品牌好感差很多。


“另外,凤凰、永久这些厂商,主力销售的产品在500元~1000元之间,基本都是买菜车,骑行的年轻人应该不会去选择的,这种局面之下,如何完成进阶,去跟国际大牌竞争?”


那么,行业有机会诞生新锐自行车国产品牌吗?


Tonny告诉告诉钛媒体App,自行车特别像飞机,它的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产品线就是那么「多」,市场规模就是那么「大」,既容纳不了更多厂商进来,也没有厂商愿意再去斥巨资开辟一条新的生产线,去跟市场巨头竞争。


更何况,当前国际厂商在领导行业变革,而国产大部分品牌还处于跟随发展的阶段。Alex表示,“欧美国家对自行车运动的理解更为深刻,凭借环法、环意等百年自行车赛的实践,器材厂商得以在设计加工、材料选择、运动员数据积累等多个方面形成深厚积淀。”


当然,在运动自行车的细分赛道中,国产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Alex表示,如迈金的功率设备、方远等国产品牌的碳纤维轮组,在行业中的认可度就很高。“这有点像汽车产业,国产品牌能越过产业瓶颈,在电车领域跟特斯拉去掰手腕,实现弯道超车。”


另外,据国盛证券数据,信隆健康生产的自行车把手、前叉、碟刹、立管等自行车零部件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约为12%。


“这两年赛道也有一些融资进来,比如迈金,做的是运动健身领域智能软硬件开发,已完成至少两轮融资。另外,自行车市场很多零部件都依赖进口,但随着国产厂商的持续发力,还是有很多机会在细分赛道实现弯道超车的。”Alex告诉钛媒体App。


除了自行车制造领域,周边产品制造也是一大产业,譬如骑行服装备,国际知名品牌有ASSOS、CASTELLI、捷酷,其中瑞士品牌ASSOS的骑行服,更是卖到了两三千的价位,市场竞争力不可小觑。


「GRC桀骜无尽」是国内一家骑行服品牌,公司品牌市场负责人告诉钛媒体APP,目前GRC在国内市场有不小的占有率,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万。


“上海是我们重点经营地区之一,近期区域销量受疫情影响较大,但5月份整体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有不小的增速。”他表示。


负责人回忆道,这些年骑行服市场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拿十年前的骑行服来说,那时候国内骑行者的服饰选择面较少,穿着比如今也更随意,但随着骑行人群的扩大,大家所认为的「自行车就是个交通工具」的观念,慢慢转变成了一种健康有态度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骑行服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这几年骑行服行业整体的设计审美更高,更具观赏性,风格也越来越个性化,同时一些新面料的问世,新工艺的加持使得骑行服的视觉和功能性突飞猛进。


“现在消费级的骑行服跟所谓专业骑行服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从面料选择和工艺上,两者的差别并不大。目前国内的骑行服品牌也在快速追赶国外品牌,且更具性价比,越来越多的用户为此转而购买国产品牌。”他表示。


自行车周边产业当中,手套、袜子、袖套、鞋套、水壶、包等,均是毛利率不高的产业,但市场需求庞大,靠走量赚取利润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说,品牌多而不强,代工厂多是中国自行车产业的现状。


中国自行车产业未来在哪里?


无名资本合伙人陈璞,从产业融资层面,就这一话题,跟钛媒体App作了一些探讨。


他告诉钛媒体App,近两年资本很看好电动自行车赛道,且主要融资活动都发生在目标国外市场的新能源自行车品牌:


2021年9月1日,荷兰初创电动自信车公司VanMoof完成了1.28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高瓴资本,Booking.com前首席执行官Gillian Tans参与了这轮融资。Norwest Venture Partners、Felix Capital、Balderton Capital和TriplePoint Capital跟投;

2022年2月18日,出海电助力自行车品牌Urtopia完成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光速中国和DCM投资。公司2021年在深圳成立,首款产品海外众筹300万美元;

2022年3月18日,美国头部E-Bike品牌Aventon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高榕资本独家投资。创始人也是华裔,在浙江永康有供应链资源;

……


陈璞认为,资本无一例外青睐新能源自行车不是偶然,他认为有六大原因。


其一,美国对电助力自行车有《重建美好法案》,为E-Bike提供单台补贴最高达900美元;

其二,碳中和是全球的未来主旋律;

其三,中国成熟的自行车和新能源供应链加上海外成熟的骑行文化,让大家都以海外市场作为首发市场,然后以新能源自行车切入;

其四,海外用户对品牌更有忠实度,国内市场一旦验证了电助力自行车的市场存在,大批初创公司和有上下游资源的成熟公司就会开始涌入,然后通过价格战,高性价比的策略竞争入局,不利于品牌的高毛利打法;

其五,自行车本来就是舶来品,国外自信车骑行的文化,城市规划和道路条件,决定了国外市场比国内拥有更悠久和成熟的骑行习惯。国内更多是解决最后3-5公里的不定期临时骑行需求,而国外是城市布局决定了自行车可以作为每天的交通工具的高频定期需求;

其六,环法已经是世界知名的自行车赛事。在欧洲,环法不仅仅只是一个赛事,而是一个节日。国内缺乏类似的自行车赛事和节日对市场的教化和知名度。


陈璞分析称,国内生活节奏更快,大家对出行效率要求很高,现有最后几公里的需求,已经被电动助力共享单车品牌所满足。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内买自行车的人更多是自行车爱好者,需求不是代步,而是锻炼和生活方式。共享单车满足了99%以上用户的骑行功能性需求,一定程度透支了国内大众骑行的需求,这是基本盘和存量市场。


在这个基础上,目前流行的公路自行车骑行或者潮流自行车骑行则是关于锻炼和生活方式的增量市场。


据他上述思考,他认为国内自行车的投资方向是:


1、类似小布Brompton的有自己特色的垂直潮牌品牌自行车,主打的是文化社交和配件;

2、国内有成熟且高效低成本供应链的零部件或者自行车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Shimano或SRAM或者Campagnolo。目前产品的国产2B供应商,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变速器,刹车,轮盘,轮组等;

3、高性价比替代目前TREK、Specialized等国外知名品牌的国内自行车厂,主打性价比和供应链。目前知名一点的就是山东瑞豹Pardus品牌,但是主打也是性价比,导致公司没有更多经费去做更多的推广和宣传;

4、面向国内/国外市场的,有成熟供应链的,高性价比电助力自行车公司;

5、给自行车供轻量化,电动化车架的新材料原材料上游公司;

6、有一定核心壁垒,特有供应链,高毛利的自行车骑行消费电子配件;

7、自行车电动化带来的新应用场景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


上述投资方向,也有良好的配套政策。譬如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对于未来产业方向,王昊也做了一些预测。他表示,现在业内有人开始做自行车保险,这是行业创新的典型案例,但追随者并不多。


另外就是像哈罗单车、青桔单车这类共享单车品牌,它们为用户提供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生活服务。自行车厂商有这个能力之后,也可以向周边服务延伸,这一市场的想象空间,相对更大一些。


至少当下,骑行热带来了产业的更多想象,但对于到底会持续多久,Alex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骑行能够达到现在这种热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了很多其他的娱乐方式,相对而言骑行是一个受限较小的选择。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户外运动能带给的自由与快乐。这和今年的飞盘热、露营热的逻辑是一样的。”


从这一层面来说,待疫情结束之后,骑行运动能否如现在这样火爆值得思考。但不可否认,在运动健身热潮之下,自行车市场还是会巨大发展空间的。


“举最简单的例子,我已经花了几万块钱买车入门骑行了,就不太可能轻易放弃,这一赛道反而有用户粘性的特点,这也是资本所看重的。”他表示。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骑行热」背后,一门千亿级生意正在崛起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