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释放强大活力

到2035年,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22-06-08 10:00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常理 0 41265


体育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发展体育产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情高涨,我国体育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主体逐步壮大、体系日趋完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动观念深入人心

  

“扣球时,手腕要快速下压,这样的球才有力道,对方也更难防范!”在江西省遂川中学旁的一座羽毛球馆里,资深羽毛球教练何晓涛正手把手为初学者拆解动作、提示要领。

  

近年来,江西吉安市遂川县掀起了体育运动热潮。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综合体育馆次第落成,不少市民参与马拉松、健身、篮球、足球等运动,体育产业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针对市民健身和中小学生‘双减’需求,遂川已有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室外网球场等十余个场馆,或新建或利用闲置仓库、民宅改建而成,实现价值最大化。”遂川县教体局负责人林文平说。

  

放眼全国,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持续增长,“多锻炼、少生病”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从参与人数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根据《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将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从产业基础来看,2021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134.3%、71.2%和65.1%。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737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占比逐渐提升,竞赛表演活动、健身休闲活动、体育教育培训等重点细分业态均呈现向好发展态势。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筹备和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我国实现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近2000座冰场雪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一批与冰雪运动相关的企业茁壮成长,群众就近“上冰上雪”成为现实。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体育消费提质增速

  

第三届深圳体育消费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将组织举办近百场体育活动和赛事,提供的体育产品和服务让利优惠额度超过8亿元,极大调动了市民的体育消费热情。

  

当前,人民群众在体育健身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潜力巨大。统计显示,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规模从“十二五”时期末的1万亿元上升到“十三五”时期末的1.8万亿元,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作为新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我国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呈现不断“广化”、深化的特点。截至2020年,参与体育消费的城市居民比重超过40%,农村居民将近30%,上海、江苏等一些发达地区的比重更高。同时,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根据体育消费内容、方式和功能,可分为实物型和服务型消费支出,后者主要包括参与型和观赏型。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蓬勃发展的中国体育产业》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196元(不含体育彩票),其中,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707元,服务型体育消费支出489元。

  

“过去居民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的比重过高,近十年来,服务型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包括体育培训消费、户外运动消费等亮点纷呈。”王裕雄说,体育消费的专业性也在不断增强,在滑雪、马拉松、钓鱼、汽车越野运动等项目上有突出体现。

  

《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

  

“当前,我国体育消费环境更加有利,包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在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趋势没有发生大的逆转情况下,未来体育消费的增长趋势是有保障的。”王裕雄说,希望未来我国观赏型体育消费能够加快发展,这将取决于体育竞赛表演业特别是职业联赛的改革和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充分赋能

  

近年来,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科技进步,我国线上体育蓬勃发展。各种线上健身软件、直播平台、互动器材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营造了健康快乐的全新锻炼模式。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线上健身行业复合增速高达24.1%,同期线下健身行业复合增速仅为6.6%,预计未来5年线上健身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联合推出“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包含50余个赛事项目,吸引了超过330万人报名参与,掀起了全民云健身的热潮。在山东赛区,共有1万余支队伍、58万余人参与。在咕咚APP和华为运动健康APP赛区,铁人中国线上挑战赛总参赛人数突破40万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利好线上体育健身发展的特定环境,消费者保持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的需求更加迫切。传统健身房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在疫情冲击下难以为继,也需要通过开辟线上场景培育新的市场。因此,线上体育健身的市场供需具有高度契合性。”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白宇飞认为。

  

“数字经济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白宇飞指出,线上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的涌现是数字体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然结果。开发线上产品具有更高的传播效率和较低的边际成本,能够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作用。

  

Keep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线上体育平台。它抓住了近年来全民健身、线上体育发展的机遇期,不仅聚焦家庭健身场景,而且辐射至室外运动,开发各种线上线下互动健身器材,累计服务超过3亿用户。

  

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大规模建设,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应用不断深化,体育产业越来越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态势。比如,Keep动感单车的智能调阻功能,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体能情况随时分配不同阻力,让同一节直播课程拥有“千人千面”的特点。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冯珺建议,未来要加强技术革新,培育线上线下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布局,在做好线下市场复苏准备的同时实现线上市场可持续发展。还要推动业态融合,开发线上体育健身与线下文化、旅游、零售等元素相融合的立体消费场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数字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产业释放强大活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